|
來源: 轉自:大中華印藝網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調整統治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 『光武中興』。
圖: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
東漢前期,東漢政府很重視興修水利。明帝時,王景負責治理黃河,使黃河下游兩岸被淹的幾十個縣的土地又成了良田。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是這一時期生產上的一項重要進步。當時的南陽太守杜詩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發明了『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風箱,鼓風冶鐵,製造農器。經過七八十年的時間,東漢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東漢中期以後,皇帝大多年幼無知, 中央政權實際上控制在外戚、宦官手中,使得東漢後期的統治異常腐朽黑暗。那時候,可以用錢買官做,這些花錢做官的人上任後,拼命搜刮,不顧人民的死活。廣大的農民無衣無食。各地農民不斷起來反抗,東漢的統治處於危機之中。
河北人張角見民不聊生,創立了宗教組織『太平道』。十多年間,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有幾十萬人參加了太平道。張角把這些人按地區組織起來。張角號召農民起來,推翻東漢統治。184年二月,起義開始了。起義軍將士頭裹黃色頭巾,稱作『黃巾軍』。黃巾起義是一次有準備、有組織的農民起義。
由於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瓦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