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都市快報 長塗鎮在岱山縣一個小島上,與普陀山遙遙相望。這個尋常小鎮,最近被賦予了神秘色彩:半個月前,岱山縣文物普查辦根據當地老人的反映,在長塗鎮一條河裏發現了一艘被淤泥掩埋的古沉船蹤跡。
初步判斷,這艘古沉船距今約有八九百年,載重約為30噸,可能是艘走過海上絲綢之路的運輸船。
砍過的桅杆像是紅木的
古沉船所在的河叫孔家河,是條死水河,南北長約20米,東西寬10米,深不到2米。多年來,這條河只作灌溉之用。
最近河水已經滿滿的了,看不出特別之處。岱山普查辦的工作人員趙盛法介紹,知道有這條古沉船,是因為當地有幾位老人反映,多次看到過它的桅杆。老人王根寶說,上世紀60年代,有一年大旱,露出水面的桅杆有四五十厘米。
他們的說法引起了普查辦的重視。普查辦隨即聯繫了住在附近的84歲老人邱阿康,他曾經是長塗運輸社主任,有豐富的海員經驗。邱阿康也表示多次看到過沉船桅杆,據桅杆粗細判斷,他認為這艘船大概載重為30噸,桅杆高度至少有20多米。
76歲的林阿婆住在河附近,她說,有一年大旱,還有人用斧頭砍下過裸露的桅杆,那些木屑都是紅色的。
雖然暫時沒看到沉船,但工作人員推斷,沉船確實存在,而且桅杆選料可能還是質地考究的紅木。
河塘裏怎麼會有古沉船
古沉船為什麼會出現在河塘裏?普查人員認為,這和長塗鎮的港口長塗港是個天然的避風港口有關係。
趙盛法介紹,很久前,孔家河直接連接長塗港,後來淤泥漸漸沉積,成了死水河。因為古船還未被打撈起來,暫時可以作個合理的想像:
八九百年前,這艘古船在運輸途中遇上了颱風或者觸礁,只好就近找避風港避險或者修理船隻,最後卻不幸沉沒。
在明朝前期和清初,小島因倭寇活動頻繁、戰事不斷等原因實行『海禁』,島上居民被遷移到陸地,近200年時間裏,島上沒有人類活動,使得沉船能完好地保存下來。與此同時,古船也漸漸被淤泥掩埋。後來海島解禁,居民再入住時,古船已經不為人知了。
怎麼能判斷船是八九百年前的呢?普查人員說,這是根據灘涂淤泥沉積的速度來估算的,按40年1米的厚度算,20多米高的桅杆被淤泥覆蓋,至少需八九百年的時間。
目前,岱山縣文物普查辦已經把這個發現報告了上級。趙盛法說,如果能打撈上這艘古船,再幸運點如果船上有什麼裝載物,那將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