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 化為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雨。 行人歸來石應語。 注釋: 望夫石:據南朝宋人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其形狀像人立。相傳過去有個貞婦,其.丈夫遠去從軍,她攜弱子餞行於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 上:作"山",山上。 復:作"和",與。 分析: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始終抓住石之形與人之情來寫,構思最為精巧。「望夫處,江悠悠」,從人寫起,交代了地點,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時間之長,感情之久。 「化為石,不回頭」,言望夫之婦化而為石,也暗示時久。婦人佇立江邊,看那江水一去不回頭,自己也化為石像永遠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不畏風吹雨打,不怕天長日久,她一直不回頭,一心望夫歸。最後,以「行歸來石應語」結束全詩,又將望夫石擬人話,可謂匠心獨運 全詩刻畫了古代婦女深情動人的形象,揭示了她們悲苦的命運。詩歌於平淡質樸中,蘊含着豐富的內容。詩人只描寫了一個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剎間的感受,平平寫出。 賞析: 相傳古代有個女子,因為丈夫離家遠行,經久不歸,就天天上山遠眺,盼望丈夫歸來。但是許多年過去了,丈夫沒有回來。那個女人在山頂變成了石頭。石塊的形象如一名女人仰首遠望,人們就把此石稱之為望夫石,此山稱之為望夫山了。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以這個民間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很多,王建的這個『望夫石』也是一樣。 "望夫處,江悠悠",寫出望夫石的環境、氣氛。"悠悠"二字,描繪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絕,渲染了濃郁的抒情氣氛,同時又襯托望夫石的形象,。仿佛是一尊有靈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翹首遠望,在思念,在等待。這種用動景來襯靜物的方法不僅使畫面生動、立體,還暗示着女人在沉思,思念的感覺是無窮無盡的。"悠悠"在這既是寫景狀物,渲染環境氣氛,又是摹情寫人,形象地描畫了思婦相思的情狀。這兩句話與場景密不可分,充滿形象和藝術感染力,真正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化為石,不回頭",詩人又以擬人手法具體描繪望夫石的形象。人是物化的,變成石頭和通靈,曲盡人意,人與物合,情與景合。這不僅形象地描畫出望夫石的栩栩如生形象,同時也把思婦登臨的長期,思念的真切,對感情的堅貞不渝描繪得酣暢淋漓。這兩句話緊跟上述內容,是對古老而美麗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藝術總結。 "山頭日日風復雨",是說望夫石風雨不動,堅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長久地經受着風吹雨打,然而它沒有改變初衷,依然佇立江岸。這裏寫的是石頭的形象和品格,說的仍是思婦的堅貞。她經歷了種種苦難,嘗到了相思的痛苦,還懷着至死不渝的愛情,還在等待着遠方的愛人。 "行人歸來石應語",詩人在結句處把筆宕開,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遠行的丈夫歸來之 時,這佇立江邊的石頭定然會傾訴相思。"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時歌·春歌】)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始終抓住石之形與人之情來寫,構思最為精巧。"望夫處,江悠悠",從人寫起,交代了地點,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時間之長,感情之久。"化為石,不回頭",言望夫之婦化而為石,也暗示時久。婦人佇立江邊,看那江水一去不回頭,自己也化為石像永遠不回頭。"山頭日日風復雨",不畏風吹雨打,不怕天長日久,她一直不回頭,一心望夫歸。最後,以"行歸來石應語"結束全詩,又將望夫石擬人話,可謂匠心獨運 。 千種相思,萬種離情,她有多少話要對遠行的丈夫傾吐啊!『行人歸來石應語』,詩人在結句處把筆宕開,作了浪漫的懸思:待到遠行的丈夫歸來之時,這佇立江邊的石頭定然會傾訴相思的衷腸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歸?『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時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婦的相思麼?行人歸來日,石頭能否說話呢?這些都留給讀者去思索,詩人卻就此戛然止筆了。結句實在是含悠悠不盡之意,留待讀者細加咀嚼與玩味。 這首詩於平淡質樸中,蘊含着豐富深摯的內容。刻畫了古代婦女深情動人的形象,揭示了她們悲苦的命運。詩歌於平淡質樸中,蘊含着豐富的內容。詩人只描寫瞭望夫石這一景物和自己剎那間的感受,平平寫出,象是信手拈來,不費力氣,然而卻是情悠悠,水悠悠,予人以無窮韻味。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於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為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