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蟲為蝽科動物九香蟲的全體。即半翅目,異翅亞目,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昆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又別名:放屁蟲、打屁蟲、臭屁蟲、酒香蟲。藥用部分:乾燥蟲體。因帶有九香蟲油,炒過以後,便是一道香美爽口、又能祛病延年的特色美食,因而,它又獲得了九香蟲的美譽。 九香蟲在全國除東北、西北外,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古文文獻這樣描述它:體呈長圓形,頭部突出。身被金色短毛,閃毛帶藍。觸角為絲狀,單眼在頭之兩側。前胸和中間兩側長有節足三對;前翅是半革質還有半膜質,後翅全為膜質,前翅之前緣及腳之跗節,大半呈赤褐色。一般生活在溪澗中的近水的潮濕地帶,多藏匿於水邊石隙間。喜歡吸食傘形科和禾本科植物的液汁。通常在冬月捕捉,趁着清晨下霧下霜時用網罩撈取,亦有白晝掀石捕取者,放入布袋內,然後用開水潦過,及時曬乾或焙乾即可。 在中醫理論中,我們注重藥材的自然選擇。九香蟲作為一種常見於中國的昆蟲,可以被我們的祖先所認識並發現其藥用價值,這並不奇怪。九香蟲也是治療胃痛的常用中藥材。九香蟲味咸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等作用;適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等症;一般內服用量為3~9克。 性狀:作為藥材,九香蟲的足多脫落,質脆,折斷腹內有淺棕色油質樣的內含物。有特異的腥臭氣,味微咸。 採收:春、秋季捕捉,捕後用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 貯藏:置木箱內襯以油紙,防潮、防蛀。 炮製加工:九香蟲除去雜質。炒九香蟲:取淨九香蟲,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氣。 性味歸經:味咸,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 用法用量:煎湯,3~9g;或入丸、散,0.6~1.2g。 主治: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 注意:九香蟲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使用時禁忌較少,但不適合陰虛陽亢的人群。 功能主治: ①補脾腎,壯元陽:本品有扶助脾腎陽氣的作用,對於腎氣虧損、腰膝酸痛,可用九香蟲配合益腎之品,如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等。 ②疏肝鬱,解氣滯,定脹痛:九香蟲擅治因氣滯引起的疼痛。肝胃氣滯胃痛可配之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品;脅痛宜可伍以元胡、香附之類;至於背部着痛,可加葛根、羌活、防風之類。對術後腸黏連而腹部撐脹不適、腸鳴腹痛、便後得解的疼痛,與常規用藥中加入本品,收效亦佳。孫桂芝教授還常使用九香蟲治療子宮內膜癌。 現代研究發現九香蟲經抑菌試驗,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元素分析表明,九香蟲似可能有抗癌作用。 這裏我們簡單介紹一個關於九香蟲的藥方。 九香蟲粉:九香蟲適量。將九香蟲炙熟,研細末,每次3g,日服2次,空腹食用。對腎虛所致的精液異常、尿頻,有輔助治療功效。 (王遜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胡岸 北京民生中醫門診部)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