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章按:現在的人為學,總喜歡半桶水亂晃,甚至以一己之臆而與人爭得面紅耳赤;也有些人,仗着學歷或者聲望,遇到自己錯誤的地方,就肆意打壓他人。由此衍生的,常人對待學問的態度也很奇怪:看人不看言,即不分析其觀點或話語,而看其人。這實在不是應有的為學態度,易曰:謙得益滿招損,人貴有自知之明,人有自知,則能自謙,自謙才能增益其學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述而篇·第三十二章·子與人歌而善·原文簡體版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正體版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口語解釋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遇到唱得好的,必定請他再唱一次,然後自己跟着唱起來。 延章按:孔夫子與人歌,至於善處,則必使之復歌,而後隨其善,以和己音。此章謂孔子之與人同學,必篤而下之,篤者,不失其善,下者,就人下己,謙而得益。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其之謂也。 注釋反:復也、重也。【集解】:『樂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延章註:反,返也,復也,回而還之。 和:音hè,相應而唱。衛瓘:『禮無不答。歌以和,相答也。』延章註: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先賢註疏朱子曰:必使復歌者,欲得其詳而取其善也;而後和之者,喜得其詳而與其善也。此見聖人氣象從容,誠意懇至,而其謙遜審密,不掩人善又如此。蓋一事之微,而眾善之集,有不可勝既者焉,讀者宜詳味之。 【論語註疏】曰:此章明孔子重於正音也。孔子共人歌,彼人歌善,合於雅頌者,樂其善,故使重歌之,審其歌意,然後自和而答之。 蔡節曰:此與人歌也,可見聖人不伐己之能而掩人之善矣。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樂於取人之善也。與人歌也,好善之心遂油然而不能自已,必使其人反覆歌之,然後自歌以和之,同聲相應,音節克諧。是不但取人之善為己之善,而且以己之善助人之善,其好善之誠為何如哉? 錢穆曰:本章見孔子之愛好音樂,又見其樂取於人以為善之美德。 李炳南曰:古時宴客,有歌有和,禮也。孔子與客人歌,若見歌之善者,必請客人再歌一次,然後自己和之。聖人虛心學習,於此可見一斑。古人和詩,亦是禮,今人不會詩,令人和之,則失禮矣。 張栻曰:歌者,歌詩也。於其歌之善也,使反之而後和之,非獨與人為善也。反覆抑揚,至於再三,則所以感人者亦深矣。是亦所以長其善也與? 劉宗周曰:古之君子,琴瑟在御,歌詠恆有之。子於是日哭則不歌,曾子曳履而歌。興於詩者,其必習於歌可知。聖人一體萬物,要在天下各盡其情,而無沴郁(lì yù)之病。則聖人之元氣,有以噓之也。觀夫子與歌一事,可見老安少懷如斯而已。 伊藤仁齋曰:【孟子】曰『大舜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夫歌,小藝也;乃於其善,則夫子猶繾綣樂取,聖人樂善無窮之意,於是可見矣。 陳祥道曰:樂者,人情之所不免。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孔子於韶則忘味,於歌之善則和,樂得其道也。 附錄許師述曰:【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記】曰『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鈎,累累乎端如貫珠。歌之義大矣,深矣。 本章參考書目【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癸巳論語解】【論語全解】【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稽】【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學案】【論語古義】【四書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