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女,39歲。初診日期:2012年5月25日。因美容而行下頜部及兩顴皮下肌肉掛線手術,術後數小時面部腫脹疼痛,眼不能睜,體溫38.6℃,白細胞12500個/mm3,中性90%。經用先鋒黴素等抗生素靜脈用藥1周,未見明顯療效。診治時面部腫脹,下頜及顴部突起,眼不能睜,口不能盡開,輕微咀嚼亦疼痛難忍,僅能進流食,兩頜下及耳後淋巴結腫大,低熱不退,出冷汗,兩耳內亦疼痛而有蒙塞感,小便色黃,精神疲乏,煩躁不安,舌紅苔薄黃,脈細弦數,考慮熱毒兼挾風邪,擬下方清熱解毒祛風。
處方:銀花30g,紫花地丁30g,羌活9g,防風9g,僵蠶9g,生甘草12g,連翹15g,蒲公英30g,白芷9g,薄荷9g,炒牛蒡子9g。3劑,水煎日分3服。
二診:服藥後局部腫脹疼痛明顯緩解,但精神疲倦身困,整日思睡,食納少味,脈細濡,舌淡暗,苔灰白厚膩,此濕氣重,中氣傷,血有瘀滯。擬下方:連翹30g,法夏15g,炒枳殼9g,荊芥9g,炒谷麥芽各15g,羌活9g,蒼朮12g,防風9g,薏苡仁30g,川芎9g,白芷9g,雲苓15g。
三診:疼痛腫脹完全緩解,雙頜下及耳後淋巴結已正常,小便清,飲食增,精神大有好轉,膩苔已退,以參苓白朮散善後。
按:凡頭面部因創傷腫脹疼痛者,必兼有風,白芷、羌活、防風等辛苦微溫藥可以散風熱,清頭目,消瘡腫,止疼痛,故合用於清熱解毒之五味消毒飲。本例或因銀花、地丁、公英等苦涼藥量稍大,或素來系氣虛濕盛體質,脾胃陽氣或有損耗,服藥後熱毒退而痰濕重,氣機遏阻,血脈不暢,故二診方祛濕祛痰,行血散風,因恐有餘熱之毒深伏,故選用連翹一味重用。連翹微寒,去上焦熱而為瘡家要藥,微可發汗利尿,善清熱而去濕郁之毒。(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何苗 貴州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