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65|回覆: 0

[醫藥臨床] 發熱不可濫用寒涼藥

[複製連結]
王玉生邱奕霏 發表於 2020-6-17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發燒也稱發熱或身熱,以發熱為主的是一病名,但很多是兼伴在其他病之中,就是一個症狀。西醫按發燒類型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按病的程度分為37~38℃者為低燒,38℃以上為高燒。其治療有物理降溫法、抗菌治療法、發汗治療法等。在古代沒有體溫計的情況下,是按發病的機理來分為壯熱、身熱不重、潮熱。從病因方面分有外感發熱、內傷發熱。外感發熱分外感風寒發熱、外感風熱發熱、外感濕熱發熱、外感燥邪發熱等。這複雜多變的發熱在治療時應採取辨證治療,下面用案例以說明。

案例一:外感風寒發熱案

梁某,男,48歲,1980年1月9日就診。訴發熱2天,於日前感冒,經輸液及西藥治療未效。診時發熱,體溫39℃,一陣冷一陣熱,昨晚服用中藥半個小時後,周身發冷、脘腹痞悶、噁心嘔吐,呈急性病容。一晚上輾轉不安、呻吟不止、嘔聲頻作、時吐出白色黏痰。詢問其服中藥前症狀,患者說:『昨日發冷較重,體溫38℃、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昨日請一位中醫診治,服中藥後病情更加嚴重。』觀其所服中藥,系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薄荷等清熱解毒藥。

診斷:(外感風寒,寒涼鬱閉型)發熱。

治則:辛溫解毒,降逆溫中。

處方:紫蘇12g,陳皮12g,清半夏10g,乾薑10g,黃芩10g,炙甘草10g,竹茹10g,大棗5枚。3劑。水煎2次,日服2次。

1980年1月15日複診:3劑藥服完後諸症消除,現已完全正常。

按:此案例說明因患者體溫高而誤診為風熱感冒,應用辛涼清熱藥後的變證,所以出現了病情加重,體溫更升高的情況,應用辛溫之紫蘇,又加之溫通降逆之乾薑為主,使寒邪散,胃氣和而病癒。

案例二:腑實內結身熱案

胡某某,男,53歲,1980年7月就診。訴發熱8天,因身熱3天、頭痛而住某縣醫院內科病房,治療及用藥不詳。診時訴頭痛身熱,口乾口苦,欲食而不敢食,因食後胃脘脹滿,噁心嘔吐,小腹部時有隱痛,小便黃,大便已7天未行,舌苔黃膩,脈數,體溫39.2℃。

診斷:(陽明腑實型)便秘。

治則:瀉下通便。

方藥:大黃15g(後入),枳實15g,厚朴15g,芒硝12g。水煎1次,日1次口服,2劑。

後來患者兒子來醫院說,其父下午3時服藥後,晚上7時即瀉下大便2次,便量甚多。至半夜體溫降至37.5℃,第2天體溫降至正常,下午即出院回家。各方面良好,第2劑藥未再服用。

按:此是明顯的陽明腑實證,如果對這種高熱患者,只是清熱解毒,或不間斷地消炎治療,大便不通,腑氣被阻,郁而化火,不能使體溫下降,所以腑通便排,則會氣散熱消。

案例三:脾虛虛陽外越型發熱案

孔某,女,59歲,2009年11月2日就診。訴身熱月余,近10天加劇。自述可能因疲勞而致,經中西藥治療未愈。仍以每日8時前後,體溫升高至37.5℃左右,最高可達到37.9℃,至下午5時熱退。近來周身無力,不欲飲食,食後胃脘脹滿,稍一活動便氣短,大便日2~3次,小便夜間2~3次,舌苔薄白,脈緩無力。

診斷:(虛陽外越型)發熱。

治則:補脾益氣,固攝浮陽。

處方:黃芪15g,炒白朮15g,升麻5g,柴胡5g,太子參15g,當歸12g,山藥20g,蓮子肉20g,砂仁5g,茯苓15g,炙甘草10g,陳皮12g。水煎日2次服。 7劑。

2009年11月10日複診:服上藥後體溫正常,各症消除,飲食增加,以補中益氣丸2盒善後。

按:脾胃氣虛故不欲飲食,食後胃脘脹滿,脾虛失去運化水濕功能,故出現大便日2~3次,脈症合參,診為中氣虛發熱,治宜補中益氣湯加味,脾氣得補,運化得安,外浮陽氣也同時收斂,故而身熱自除,方中加用山藥、蓮子肉、砂仁是助脾運又具有開胃進食之功。

體會

案一是外感風寒而致的高燒39℃,前醫只看體溫高發熱而投以寒涼之金銀花、大青葉之類,所以出現了病情惡化,可見本案體溫高熱是表面現象為標,外感風寒才是本,必須以辛溫散寒方為對症之治法,後病癒。

案二是因陽明腑實的燥結而身熱,這種情況不論是應用寒涼藥,還是溫熱藥,根本不會起作用,只有腑氣得通,體溫才可下降。

案三是因中氣虧虛、虛陽外越的身熱,應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中並沒有一種寒涼藥,服藥7天即虛陽退、身熱消。可見治療發燒,絕不可只見體溫升高,即用寒涼,必須在辨證的前提下,去應對這各種虛實、內外不同的發熱病症。(王玉生 山東省德州市中醫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醫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