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1|回覆: 0

[儒家學說] 【文心雕龍】卷6明詩詩解1言志緣情順美匡惡四始六義四言雅潤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6 15: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龍】卷6明詩詩解1言志緣情順美匡惡四始六義四言雅潤
題文詩:
大舜:言志,永言.聖謨所析,
義已明矣.是以毛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詩者持也,持人情性;
孔子有曰: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
有符焉爾.詩表性情,歌詠於言.人稟七情,
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葛天樂辭,
玄鳥在曲;黃帝雲門,理不空弦.至堯,
大唐之歌,南風,觀其二文,辭達而已.
及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敗德,五子咸怨:
順美匡惡,其來久矣.自商暨周,雅頌圓備,
四始彪炳,六義環深.,絢素之章,
子貢,琢磨之句,子曰二子,可與言詩.
王澤殄竭,風人輟采,春秋觀志,諷誦舊章,
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逮楚諷怨,
離騷為刺.秦皇滅典,亦造仙詩.漢初四言,
韋孟首唱,匡諫之義,繼軌周人.孝武愛文,
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成帝品錄,
三百餘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辭人遺翰,
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也,見疑後代.
【原文】全文  大舜雲∶"詩言志,歌永言。"聖謨所析,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樂辭,【玄鳥】在曲;黃帝【雲門】,理不空弦。至堯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風】之詩,觀其二文,辭達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敗德,五子咸怨:順美匡惡,其來久矣。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子夏監絢素之章,子貢悟琢磨之句,故商賜二子,可與言詩。自王澤殄竭,風人輟采,春秋觀志,諷誦舊章,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逮楚國諷怨,則【離騷】為刺。秦皇滅典,亦造【仙詩】。  漢初四言,韋孟首唱,匡諫之義,繼軌周人。孝武愛文,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至成帝品錄,三百餘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
【原文分段解析】1

  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1聖謨所析2,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3;舒文載實4,其在茲乎?詩者,持也5,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6;持之為訓7,有符焉爾8。
  【譯文】
 虞舜曾說過:『詩是思想情感的表達,歌則是引申發揮這種思想情感。』有了聖人在經典上所分析的,詩歌的含義已經明確了。所以,『在作者內心時是情志,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詩』。詩歌創作要通過文辭來表達情志,道理就在這裏。『詩』的含義是扶持,詩就是用來扶持人的情性的。孔子說過:【詩經】三百篇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沒有不正當的思想』。現在用扶持情性來解釋詩歌,和孔子說的道理是符合的。
 【注釋】

  1 『詩言志』二句:這話見於【尚書·堯典】。永言:引申發揚詩中所表達的情志。永:延長的意思。

  2 謨(mó蘑):謀議。【尚書】中有的篇章稱為『典』,有的稱為『謨』。

  3 『在心為志』二句:這話見於【毛詩序】。

  4 文:指文辭。實:指情志。

  5 持:扶。這裏引申為培養教育的意思。

  6 『三百之蔽』二句:【論語·為政】中說:『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蔽:當,引申為概括。無邪:即『思無邪』。這是【詩經·魯頌·駧(jiōng扃)】中的一句。孔子用這話來概括全部【詩經】的內容是不合實際的。

  7 訓:訓詁,即解釋。

  8 焉爾:即於是。『是』指孔子的話。


  【原文】2

  人稟七情1,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樂辭雲2,【玄鳥】在曲3;黃帝【雲門】4,理不空綺5。至堯有【大唐】之歌6,舜造【南風】之詩7;觀其二文,辭達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8;太康敗德9,五子咸怨10:順美匡惡11,其來久矣。自商暨周12,【雅】、【頌】圓備13;四始彪炳14,六義環深15。子夏監『絢素』之章16,子貢悟『琢磨』之句17;故商、賜二子18,可與言詩。自王澤殄竭19,風人輟采20。春秋觀志21,諷誦舊章22;酬酢以為賓榮23,吐納而成身文24。逮楚國諷怨25,則【離騷】為刺26。秦皇滅典27,亦造【仙詩】28。  
 【譯文】
 人具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受了外物的刺激,便產生一定的感應。心有所感,而發為吟詠,這是很自然的。從前葛天氏的時候,將【玄鳥歌】譜入歌曲;黃帝時的【雲門舞】,按理是不會只配上管弦而無歌詞的。到唐堯有【大唐歌】,虞舜有【南風詩】。這兩首歌辭,僅僅能做到達意的程度。後來夏禹治水成功,各項工作都上了軌道,受到了歌頌。夏帝太康道德敗壞,他的兄弟五人便作【五子之歌】來表示自己的怨恨。由此可見,用詩歌來歌頌功德和諷刺過失,是很早以來就有的做法了。從商朝到周朝,風、雅、頌各體都已齊全完備;【詩經】的『四始』既極光輝燦爛,而『六義』也周密精深。孔子的學生子夏能理解到『素以為絢兮』等詩句的深意,子貢領會到【詩經】中『如琢如磨』等詩句的道理,所以孔子認為他們有了談論【詩經】的資格。後來周王朝的德澤衰竭,采詩官停止采詩;但春秋時許多士大夫,卻常常在外交場所中,朗誦某些詩章來表達自己的觀感願望。這種相互應酬的禮節,可以對賓客表示敬意,也可以顯出自己能說會道的才華。到了楚國,就有諷刺楚王的【離騷】產生。秦始皇大量焚書,但也叫他的博士們作了【仙真人詩】。

 【注釋】
 1 稟:接受,引申為賦性。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
2 葛天氏樂辭云:『氏』、『雲』二字是衍字,應刪去。葛天:即葛天氏,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3 【玄鳥】:【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說,葛天氏的時候,曾有人唱八首歌,【玄鳥】是其中第二首。『玄鳥』是燕子。
 4 黃帝【雲門】:【周禮·春官·大司樂】中講到,周代曾用【雲門舞】來教貴族子弟。漢代鄭玄注,說【雲門舞】是黃帝時的舞樂。
5 理不空綺(qǐ起):『綺』應作『弦』。『不空弦』是說【雲門】既已配上樂器,就必有樂詞。這是劉勰為探究古代詩歌的原始狀況而作的推斷。

  6 【大唐】:相傳為對唐堯禪讓的頌歌,載【尚書大傳】。

  7 【南風】:相傳是虞舜作的詩,載【孔子家語·辯樂解】。

  8 九序:指治理天下的各種工作都有秩序。

  9 太康:是夏禹的孫子,因荒淫而失國。

  10 五子:太康之弟。有兩說:一說為太康弟五觀,一說為太康的五個兄弟。劉勰說『五子咸怨』,是取後說。【尚書】中有【五子之歌】,共五首,是後人偽作。

  11 匡:糾正,即規勸諷刺的意思。

  12 暨(jì計):及,到。

  13 【雅】【頌】:這裏沒有提到【風】,是為了四字成句的原故,應該也包括【風】。圓:全。

  14 四始:指【國風】、【小雅】、【大雅】、【頌】。彪炳:光彩。

  15 六義:指風、雅、頌三種詩體和賦、比、興三種作詩方法。環:圍繞,引申為周密。

  16 子夏:孔子的弟子。監:察看,明白。絢(xuàn渲)素:【論語·八佾(yì意)】中說子夏從『素以為絢兮』這句詩中,理解到必須先有忠信的本質,然後才學禮儀。『素以為絢兮』的意思是說繪畫先有粉地,然後加彩飾。素:白色。絢:彩色。這句詩是【詩經】中沒有的逸詩。

  17 子貢:孔子弟子。琢磨:【論語·學而】中說,子貢從『如琢如磨』等詩句中,領會到孔子勉勵他不要自滿的意思。琢、磨是說治玉石的人精益求精。『如琢如磨』是【詩經·衛風·淇(qí奇)澳(ào傲)】中的一句。

  18 商:子夏姓卜名商。賜:子貢姓端木名賜。

  19 殄(tiǎn舔):盡。

  20 風人:采詩的人。傳說周代統治者曾派人採集民間歌謠。輟(chuò齪):停止。

  21 觀:示。

  22 諷:誦讀。

  23 酬:主人勸酒。酢(zuò坐):客人回敬。榮:榮寵。

  24 吐納:指誦詩。身文:本身的文采,這裏指口才。

  25 逮(dài代):到,及。

  26 【離騷】:這裏是以【離騷】作為【楚辭】的代表。

  27 典:五帝的書,這裏泛指古代的書。

  28 【仙詩】: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曾使博士作【仙真人詩】,詩今不傳。【漢書·藝文志】中說,名家有黃公疵,是作【仙真人詩】的博士之一。


  【原文】3

  漢初四言,韋孟首唱1;匡諫之義2,繼軌周人3。孝武愛文,【柏梁】列韻4。嚴、馬之徒5,屬辭無方6。至成帝品錄7,三百餘篇8;朝章國采9,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10,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11,見疑於後代也。

 【譯文】

 漢朝初年的四言詩,首先有韋孟的作品;它的規諷意義,是繼承了周代的作家。漢武帝愛好文學,便出現【柏梁詩】。當時有嚴忌、司馬相如等人,他們寫詩沒有一定的程式。成帝時對當時所有的詩歌進行了一番評論整理,共得三百多首;那時朝野的作品,該算是相當齊全豐富的了。但在這些作家所遺留下來的作品中,卻沒有見到五言詩;因此,李陵的【與蘇武詩】和班婕妤的【怨詩】,就不免為後人所懷疑。
 【注釋】
 1 韋孟:西漢初年詩人。作品有【諷諫詩】和【在鄒詩】,都是四言詩,載【全漢詩】卷二。

  2 匡諫之義:韋孟的兩首四言詩,主要是匡勸楚王戊的。

  3 軌:法則。

  4 柏梁:是漢武帝所築台名。【古文苑】卷八載【柏梁詩】,據說是武帝和群臣聯句作成,每人一句,句句押韻。

  5 嚴:嚴忌,本姓莊,又叫莊忌;馬:司馬相如,都是西漢中年的作家。嚴忌有【哀時命】一篇,司馬相如相傳有【琴歌】二首,都是騷體詩。【哀時命】也收入【楚辭】。

  6 屬辭:即寫作。屬:連綴。方:常。

  7 品:評論。錄:輯集。

  8 三百餘篇:據【漢書·藝文志·詩賦略】,當時歌詩有二十八家,三百十四篇。

  9 朝:朝廷。章、采:都指作品。『國』與『朝』對稱,所以『國采』指全國範圍內的詩歌。

  10 遺翰:遺留下來的作品。翰:筆,這裏指作品。

  11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名將,【文選】卷二十九載他的【與蘇武詩】三首。班婕妤:漢成帝時宮人。【文選】卷二十七載她的【怨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