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2|回覆: 0

[其他] 【黃帝四經·十大經·2觀】詩解2先德後刑順天適時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3 20: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陰布德,重陽長,晝氣開天,成民功者,所以食之.宿陽修形,重陰長,夜氣閉地,者,所以繼之.不靡不黑,正以刑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姓生已定,敵者生爭,不諶必定.凡諶之極,在刑與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至當適宜,刑公德正,公正真情,無匡.故使民者,其毋人執,舉事者,其毋陽察,者,其毋陰敝,陰敝土荒,陽察奪光.人執兵.故為人主,時三樂,毋亂民功,毋逆天時.如是然則,五穀溜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成之,真情自成,真情適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也.時贏事絀;陰節複次,地尤復收.正名修刑,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谷乃肅,此災生.如此者,舉事不成.時絀事贏,陽節複次;地尤不收.正名弛刑,蟄蟲發聲,草苴復榮,陽又陽,重時無光.舉事不行.天道已既,地物乃備.散流相成,聖人之事.聖人不巧,時反是守.優愛民,與天同道.聖人真情,正以待天,靜須人.不違天刑,不襦不傳.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原文
    贏陰布德,重陽長,晝氣開民功者,所以食之也。宿陽修形,童(重)陰長夜氣閉地繩(孕)者,(所)以繼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與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姓生已定,而適(敵)者生爭。不諶必定。凡諶之極,在刑與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而盈chu無匡。       夫是故使民毋人執,舉事毋陽察,力地毋陰敝,陰敝者土芒(荒),陽察者奪光。人執者兵。是故為人主者,時室三樂,毋亂民功,毋逆天時。然則五穀溜孰(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而成之。夫並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其時贏而事絀;陰節複次,地尤復收。正名修刑,執(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谷乃蕭(肅),此(災)生。如此者舉事將不成。其時絀而事贏,陽節複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弛)刑,執(蟄)蟲發聲。草苴復榮。巳陽而有(又)陽,重時而無光。如此者舉事將不行。    天道已既,地物乃備。散流相成,聖人之事。聖人不巧,時反是守。優為愛民,與天同道。聖人正以侍(待)天,靜以須人。不違天刑,不襦不傳。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譯文2
     陰氣滿盛時陽氣便開始萌生,所以此時長養之德開始布散;陽氣逐漸積累,晝氣發動,成就事功,人類因此而得到飲食養育。陽氣積久時陰氣便開始萌動,所以此時肅殺之氣開始醞釀;陰氣逐漸積累,夜氣閉合,孕育生機,人類因此而得到後繼繁衍。在治理百姓時不要人為強制性地去對人民約束,要因順取法刑德生殺的自然規律去布施賞罰而使民情歸於正道。四時節序,春夏之長養在先,而秋冬之肅殺在後,人事亦當取法此自然法則,始於德教,而繼之以刑罰,四時節序之交替更迭而長養萬物,人事之德賞刑罰相互為用以教化眾生。能夠區別婚姻和貴賤的氏族社會已經形成,其中相互敵對的部落和階級之間便不斷發生戰爭和爭鬥,對這種鬥爭不予伐正社會就不會安定。而刑與德、誅伐與文教並作,便是對其予以伐正的準則。刑與德相互配合使用的道理是極為簡單顯明的,這就如同日月交替運行一樣,懂得了恰當地使用刑德的道理,那麼進退動靜就不會有什麼偏頗了。
   統治人民時不要人為地偏執一己之私,征戰伐國時不要從存生護養的角度考慮問題,務農息養時不要從刑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刑殺斬伐的思想指導務農則土地荒蕪,以存生護養的思想指導征討則功名喪失。偏執一己之私慾會有兵禍的懲罰。作為一個統治者,應在春夏秋農作物生長收穫之時恰當地節制逸樂,使播種收穫適時,不在農忙時興役兵戎,這樣的話農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長成熟,人民也會不斷地繁衍庶足。君臣上下和諧融洽,這樣的話也會得到上天的護佑。順應天時以助民事,按照春夏德養在前,秋冬刑殺在後的自然規律而先行德政後施刑罰。在萬物長養的春夏季節卻實行肅殺嚴厲的政令,那麼就會造成節令混亂,秋冬乖違次序而重複出現,地氣不能發動長養萬物反而再次斂縮,在政令上不順應春夏長養的法則而布德施賞卻違逆決獄刑罪,這樣的話,就會造成蟄蟲春眠,雪霜復至,百穀枯萎等一系列災異的出現,在這樣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會失敗。反之,在肅殺的秋冬季節卻布德施賞,違逆天時那麼也會造成節令混亂,春夏乖違次序而重複出現,地氣不能適時收縮斂肅萬物,在政令上不施刑伐誅而反行德賞,這樣就會造成蟄蟲冬鳴,枯草秋茂,春夏重複等一系列災異的出現。而長養萬物的春夏雖然重複出現卻因乖逆天時而無長養之功可言。在這樣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是行不通的。
    上有既定的天道,下有周備的萬物,中有陰陽二氣聚散流動、相因相成地創生一切,聖人只需要順因其事就可以了。聖人不設機心智巧,但知靜候天道而持守之。同時惠愛人民,如天地一樣德澤廣被。聖人以公正的態度守候天道,以虛靜的心靈對待人事。恭行天意對有罪之人及國家予以懲罰征討,在處理這些事情量重諾不違信。順應天時,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時當決斷而優柔寡斷,錯過時機,不但福吉失去,反會自取其禍。
【注釋】2
是故贏陰布德,重陽長,晝氣開民功者,所以食之也』:『贏』:通『盈』,本義指滿盈,此處義指陰氣已經滿盈,到了極點,陽氣開始滋生。古人認為陽氣代表生發,生發即萬物生長而民將有得,等於對人布散了恩德,所以說『贏陰布德』。『重陽』:此處指陽氣極盛。『晝氣』:本是被指戰場上到中午時士兵的士氣。此處指到盛夏時天氣時令。【孫子兵法·軍爭】:『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民功』:此處指民眾勞動的成果,功績。此句義即所以當陰寒之氣到了極盛之時,就像布了恩德一樣使陽氣生發,而到陽氣極盛天長之時,白晝的熱氣使作物籽實成熟,就打開了民眾成功收穫之門,所以就有吃的食物了。

   『宿陽脩,童陰、長夜、氣閉、地繩者,所以繼之也』:『宿』:甲骨文形,左為人形,右似席,或在上加如屋。本義睡覺過宿,此處義止息,陽氣漸止而轉陰,陰長陽消。【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邶風·泉水】:『處宿於干。』【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去齊,宿於晝。』『童』:此處義指如夏至後剛開始生發的陰氣,同時使夜漸次變長。『氣閉』:此處指氣機處於漸趨肅殺閉塞的陰長陽消狀態。『繩』:本義為用植物纖維搓成的小索。古代用來記事計數,又作為準繩,引為法度準則。此處義有繼承,又音yun時為有籽實。【商君書·開塞】:『王道有繩。』【詩·大雅·下武】:『繩其祖武。』【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注】:『含實曰繩。』此句義為:陽氣宿止之時,就像開始修習使用刑罰一樣,肅殺之氣漸長。初生始旺的陰氣使夜變長,讓氣機漸趨。
   『不靡不黑,而正之以與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先德後為養生』:『靡』:本義為無,沒有。此處義為不要無視,看不到這自然的現象和規律。【爾雅】:『靡,無也。』【詩·小雅·採薇】:『靡室靡家。』【戰國策·秦策】:『靡不有初。』『黑』:本義為黑色,此處義為隱匿,私藏。【說文】:『黑,火熏色也。』【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此節義為:不要無視,也不要隱匿這自然的現象和規律,而不偏不倚地將其比作刑罰和恩德。春夏的萌生促長即為恩德,而秋冬的肅殺收斂就是刑罰懲處。這樣的先施恩德後予刑罰就是用以養育生命。

   『姓生已定,而適者生爭,不諶不定,凡諶之極,在與德』:『姓』:本義指人因出生的地方或血緣而定的名稱符號。此處義引以指上面的觀點,觀念,說法的出發點,緣起和落腳處,即養育生命。【說文】:『人所生也。』【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賜姓。』【國語·周語下】:『賜姓以姒。』『適』:此處義樂,樂意,從,遵從。【廣韻】:『樂也。』【正韻】:『安便也,自得也。』【詩·鄭風·野有蔓草】:『適我願兮。』【莊子·大宗師】:『適人之適,不我適其適。』【書·多士】:『惟我事不貳適。』【左傳·昭公十五年】:『民知所適。』『諶』:此處義真誠的相信。【說文】:『誠諦也。』【爾雅】:『信也,誠也。』【詩·大雅·大明】:『天難諶斯。』【書·咸有一德】:『天難諶,命無常。』此句義為:無論是說陰陽消長,還是說與德,都是從養育生命說起而生成的,這已經確定無疑。而樂意遵從的都依此以進行生存和生命的競爭,不過不誠心相信還是搞不定的。所有的誠心相信,到最後還是歸結到刑罰與恩德上來。
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亓當,而盈屈無匡』:『皇皇』:此處義美好盛大又顯明昭著。【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荀子·大略】:『言語之美,穆穆皇皇。』【國語·越語下】:『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詩·小雅·皇皇者華】:『皇皇者華,於彼原隰。』『當』:此處義指允當,適當。『盈』:本義滿盈,此處義指贊同,褒獎增益。『屈』:此處義指責難,委屈。『匡』:為『筐』的本字。此處義為修正糾正,又扶持輔佐。【詩·小雅·六月】:『王於出征,以匡王國。』【左傳·襄公十四年】:『善則賞之,過則匡之。』【左傳·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災患。』【書·盤庚上】:『不能胥匡以生。』此句義為:和德之義美好盛大而又顯明昭著,像日月一樣高懸,誰都看得見,用以說明他的公允恰當。不管是贊同,褒獎增益還是責難委屈,都無從糾正和扶助什麼。
夫是故使民毋人埶,舉事毋陽察,力地毋陰敝。陰敝者土芒,陽察者奪光,人執者摐兵』:『執』:此處義固執,偏執。『人執』就是只看到人,偏執地不顧自然的規律和環境的因素。『察』:此處義看,查看。『陽察』就是只看到表面的明面上的現象。【國語·越語下】:『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後則用陰,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遠則用剛。後無陰敝,先無陽察。』『陰敝』:此處義就是被陰暗所覆蓋遮蔽。『奪』:此處義剝奪,褫奪。只看到別人的表面現象,就不能知己知彼,自然就易於被剝奪褫奪得精光了。【說文】:『手持隹失之也。』【荀子·富國】:『勿奪農時。』【書·呂刑】:『奪攘矯虔。』『摐』:『撞』的異體字,義同撞。固執地只看到人的因素,不見其他,最後就是向兵器上撞。此節義就是:從上面關於人與自然規律和環境的關係的分析,應得出結論是,指揮調用民力不要只顧人的因素,人是在自然中生存的;舉辦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表面現象;在種地上賣力不要讓地被人為的陰暗所遮蔽。土地被陰敝了就不會長莊稼而荒蕪;只看到表面現象就會被剝奪得精光;偏執地只看到人的因素,就像硬朝兵器上撞一樣。

   『是故為人主者,時節(扌+室)三樂,毋亂民功,毋逆天時。然則五穀溜孰,民乃蕃茲。君臣上下,交得亓志。天因而成之』:『(扌+室)』:此字字庫沒有,現字典沒查到。熊春錦本注音zhi。據【國語·越語下】有幾乎相同的一段話:『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不亂民功,不逆天時,五穀稑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所表達的當是同一思想,而為『時節三樂』,故且從此字為『節』。其義不止於節制,而至控制、限制。『三樂』:當時有多種說法,如【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樂也。』【韓詩外傳】:『曾子曰: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抱朴子·釋滯】:『帶索襤褸,茹草操耜,玩其三樂,守常待終。』【論語·季氏】:『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再加上【國語·越語下】所言,可謂眾矣,而其高下可立判。此處所指『三樂』,當在這些之外,是對上面所論的『人執』『陽察』『陰敝』的喜好,樂於,甚而可斥之為惡習陋行。『節三樂』就是讓控制限制這三種樂趣樂於。『溜』:【國語·越語下】此處為『稑』,指遲種早熟的作物。『溜』當指順當地成熟。『孰』同『熟』。此節義為:正是因此,作為為人民做主的人,應適時地控制和限制這三種樂趣,不要擾亂百姓的生計勞作的功績;不要違逆自然規律的天時。這樣就能讓莊稼順利成熟,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繁衍滋畜。統治階級的君臣上下,相互都能實現各自的志向職責。與自然規律的關係,也因而調停擺平。
夫並時以養民功,先德後,順於天。亓時贏而事絀,陰節複次,地尤復收』:『並』:與『並』同。此處義為並在一起,連在一起,與季節同步。【類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書·立政】:『以並受此丕丕基。』【荀子·儒效】:『並一而不二。』【史記·大宛傳】:『並南山。』【前漢·郊祀志】:『北並勃海。』『贏』:此處義為寬餘,緩和。【玉篇】:『緩也,溢也。』【詩·大雅·雲漢】:『大夫君子,昭假無贏。』【禮記·月令】:『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絀』:此處義退,縮,屈。【荀子·非相】:『進退贏絀。』【注】:『猶言屈伸也。』【禮記·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陰節』:與『陽節』一起見於【國語·越語下】,據釋義為指沉重固密,安徐舒靜之氣勢。『陽節』指輕疾猛厲,剛勁顯露的氣勢。此處當指春夏之氣為陰節,秋冬之氣為陽節。因春夏陽氣生發漸旺卻受陰氣的限制和節制,而秋冬的陰氣生發卻受陽氣的限制和節制。所以說順於天的先德後如春夏而稱『陰節』。時絀事贏的秋冬為『陽節』。【國語·越語下】:『剛強以御,陽節不盡,不死其野·····盡其陽節,盈吾陰節而奪之。宜為人客,剛強而力疾;陽而不盡,輕而不可取。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陰節不盡,柔而不可迫。』『次』:此處義為止,居,即再來而居止。【禮記·檀弓上】:『次,舍也。』【書·泰誓中】:『王次於河朔。』【左傳·襄公十八年】:『楚師伐鄭,次於魚陵。』此節義為:那個適應季節的變化,與自然時令一起用以養育百姓生產的功績問題,像先予恩德而後施刑罰一樣,就是遵順自然的規律。因為這樣他的時間就相對寬裕,而所須做的事情反而減少如後退,像春夏的安徐舒靜利於養育的『陰節』之氣,重新到來且居止,土地就更加重新有收穫而繁榮經濟。
正名脩,執蟲不出,雪霜復清,孟榖乃蕭,此災(礻+才)乃生,如此者舉事將不成』:『執』:此處當為『蟄』,指蟲蛇的冬眠潛藏。『蟄蟲』就是冬眠藏匿的蟲。【說文】:『藏也。』【爾雅】:『蟄,靜也。』【左傳·桓公五年】:『凡祀,啟蟄而郊。』【易·繫辭】:『龍蛇之蟄。』『清』:此處義清除,霜雪嚴寒將莊稼凍毀沒有了。【漢書·晁錯傳】:『請誅晁錯,以清君側。』『孟』:本義指在先的,開始的,如每季度的第一個月。此處指先種的早谷。【說文】:『孟,長也。』【廣雅】:『孟,始也。』【玉篇】:『始也。四時之首月曰孟月。』【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書·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節義為:如果此時是先整治厘定利益的等級分配和佔有,跟着修訂強化刑罰,就會像使冬眠藏匿的蟲蛇不敢出來,霜雪嚴寒重新把大地上的莊稼清除一樣,早種的稻穀才會荒涼蕭索,這災難就降臨發生。像這樣去興辦事情,就將不會成功。

  『亓時絀而事贏,陽節複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執蟲發聲,草苴復榮』:『苴』:此處音cha。義指枯草。【詩·大雅·召旻】:『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為水漂者皆稱為苴。』【楚辭·悲迴風】:『草苴比而不芳。』此節義為:如果適宜的時節被延誤縮短,而人的事務又增多繁忙,使有剛勁猛烈氣勢的『陽節』重新到來居止而起作用,土地就愈加沒有收成。如果像正定『無名』又施以刑罰管制那樣,蟄伏藏匿的蟲蛇就會發聲鳴叫,草木枯槁的重新生長繁榮。

   『已陽而有陽,重時而無光,如此者舉事將不行』:此句義為:如果像陽已過盡而不是陰,還接着有陽;時節已過而重複同樣的時節,就不會再有民功成績一樣,違背自然規律,去做任何事情,都無法進行。
天道已既(皀+冬),地物乃備。散流相成,聖人之事』:『既』:熊春錦本寫作(皀+冬),打不出,此且從『既』,甲骨文形,左如食器,右似背對食器離去的人。此處義為完畢、完備,是說大自然的規律和路徑已很完備和正常運行。【玉篇】:『已也。』【博雅】:『盡也。』【公羊傳·宣公元年】:『既而曰。』【莊子·應帝王】:『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備』:此處義具有,成就。【廣雅】:『備,具也。』【韻會】:『成也。』【荀子·勸學】:『聖心備焉。』【易·繫辭】:『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散流』:熊春錦本的『散』為異體字。此處義為擴散流布。天道所成的『地物』是自然之物,如果要使其為人有用之物,成其功用,還得合理布散流動,搭配相合。此節義為:自然規律和路徑的『天道』,已經完備地運行,地上的各種自然物才得以具備生成。而這些自然物的布散流動,成為人類有用的物以成其功用,就是聰明睿智的廣大的人的事情了。

   『聖人不巧,時反是守。優未愛民,與天同道』:『聖人』:此處義指被稱為聰明睿智的人,非真『聖人』。『巧』:此處義指技藝高明,精有技巧。【說文】:『巧,技也。』【廣韻】:『能也,善也。』【墨子·貴義】:『利於人,謂之巧。』【周禮·冬官·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反』:此處義相反,違背。『守』:本義官守,職守,職責。又遵守,持守。【說文】:『守,官守也。』【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為之守也。』【書·舜典】:『五載一巡守。』【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呂氏春秋·察今】:『守法而弗變則悖。』『優』:本義俳優,倡優,雜耍愉人的演藝藝人。此處義又戲謔,開玩笑,不正經。【說文】:『優,饒也。一曰倡也。』【正韻】:『調戲也。』【國語·晉語】:『公之優曰施。』【國語·越語】:『信讒喜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又相謗也。』『未』:此處義為不,沒有。『未』否定過去,『不』否定將來。【小爾雅】:『未,無也。』【玉篇】:『未,猶不也。』【論語·子罕】:『未由己也。』【呂氏春秋·開春】:『吾未有言之。』此節義為:
聖人正以侍天,靜以須人,不達天;不襦不傳』:『正』:此處義指不偏不倚,準確無訛。『侍』:此處義奉承,接受聽從。指對不可違抗又無可奈何的自然的接受聽從。【說文】:『侍,承也。』【廣韻】:『近也,從也。』【禮記·曲禮】:『侍坐於先生。』【論語·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荀子·正論·五祀】:『執薦者百人侍西房。』『靜』:此處義指清靜無欲,不要有私心雜念對待人。『須』本義為人的鬍鬚,此處義為等待,侍候。【說文】:『須,面毛也。』【詩·邶風·匏有苦葉】:『人涉卬否,卬須我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吳起須故人而食。』【左傳·成公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也。』【後漢書·班超梁慬列傳】:『可須夜鼓聲而發。』『達』:此處義到,達到,等待。『襦』:本義遮不到下身的短衣,腰圍,小兒圍嘴類衣物。又有溫軟的意思。此處義為只顧上面,不顧下面的意思。【說文】:『襦,短衣也。』【釋名】:『襦,耎也,言溫耎也。』【左傳·成公十二年】:『衣不帛襦袴。』『傳』:本義為古代傳遞信息物品的郵車。此處義被動的傳遞。【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記·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此節義為:有責任心的聰明睿智的人,要不偏不倚,準確無誤地侍奉聽從,不可違拗又無可奈何的自然,還要靜止私慾不懷雜念地等待與人一起,達到不被自然所報復懲罰的境地。不要像短衣圍嘴一樣只顧上不顧下,也不要像郵車驛站一樣只知遞送。

   『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亓亂』:『當』:此處義相當,對應,合適,一致;應該。【說文】:『當,田相值也。』【禮記·學記】:『當其可謂之時。』【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國語·晉語】:『當之者戕焉。』『斷』:此處義決定,決斷;區分,分開。【說文】:『斷,截也。』【韻會】:『決也。』【釋名】:『斷,段也,分為異段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周禮·地官·司徒】:『凡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此節義為:適應自然運行的時節,抓住轉瞬即逝的時機。不錯失時節,不貽誤時機,凡與之相應的事情全部當機立斷,予以處理。面對應該當機立斷的事情,卻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就反而會被他困擾甚而引起禍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