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5|回覆: 0

[儒家學說] 【文心雕龍】卷50序志詩解3綱舉目張古今同異擘肌分理唯務折衷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2 18: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龍】卷50序志詩解3綱舉目張古今同異擘肌分理唯務折衷
題文詩:
剖情析采,籠圈條貫,,圖,
苞會,閱聲,時序崇替,才略褒貶,
知音怊悵,程器耿介,序志長懷,以馭群篇:
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大衍數,
其為文用,四十九篇.銓序一文,為易彌綸,
群言為難,文心雖復,輕采毛髮,深極骨髓,
其亦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遠,辭所不載,
不可勝數.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者,
非雷同也,勢不可異;有異前論,非苟異也,
理不可同.同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
唯務折衷,真情辨同,公正別異,非偏非私.
按轡文雅,之場環絡,藻繪之府,幾乎備矣.
言不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瓶管,何能矩矱.
茫茫往代,既沉予聞;眇眇來世,倘塵彼觀.
生也有涯,無涯惟智.逐物實難,憑性良易.
傲岸泉石,咀嚼文義.文果載心,余心有寄. 
【原文】全文
至於剖情析采,籠圈條貫,攡【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於【時序】,褒貶於【才略】,怊悵於【知音】,耿介於【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雖復輕采毛髮,深極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遠,辭所不載,亦不可勝數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苟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務折衷。按轡文雅之場,環絡藻繪之府,亦幾乎備矣。但言不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瓶管,何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沉予聞;眇眇來世,倘塵彼觀也。  贊曰∶生也有涯,無涯惟智。逐物實難,憑性良易。  傲岸泉石,咀嚼文義。文果載心,余心有寄。
 【原文分段釋解】
至於割情析采12,籠圈條貫13:摛神、性14,圖風、勢15,苞會、通16,閱聲、字17;崇替於【時序】18,褒貶於【才略】19,怊悵於【知音】20,耿介於【程器】21;長懷【序志】22,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23。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24;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譯文】
下面再從分析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方面,概括出理論的體系:陳述了『神思』和『體性』問題,說明了『風骨』和『定勢』問題,包括了『附會』以上、『通變』以下的一系列問題,還考察了從『聲律』到『練字』等具體問題;此外,又以【時序】篇論述了不同時代文章的盛衰,以【才略】篇指出歷代作家文學才華的高低,在【知音】篇十分感慨地說明正確的文學評論之不易,在【程器】提出道德品質和政治修養對作家的重要;最後,用【序志】篇敘述自己的志趣,作為全書的總結。這樣,就在本書下篇裏邊,把文學創作和評論的種種具體問題都大致講到了。安排內容,確定篇名,一共寫了五十篇,恰好符合『大衍』的數目;其中討論文章本身的,只有四十九篇。


【注釋】
  12 割情析采:本書第三十一篇【情采】,論述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情是感情,采是文采,分析指內容和形式。此外,如【風骨】、【熔裁】、【附會】等篇,也是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因此,這裏以『割情析采』來概括下篇的主要內容。
  13 籠圈:包舉的意思。條貫:條理。這兩句是指從內容和形式的分析中歸納出理論來。
  14 摛(chī吃):發佈,引申為陳述。神:本書第二十六篇【神思】論述創作的構思問題。性:本書第二十七篇【體性】論述作品的風格和作者個性的關係。
  15 圖:描繪,引申為說明。風:本書第二十八篇【風骨】論述對文意和文辭的要求。勢:本書第三十篇【定勢】論述作品的體裁和體勢的關係。
  16 苞:通包。會:本書第四十三篇【附會】論述對作品內容和文辭的規劃整理問題。通:本書第二十九篇【通變】論述文學的繼承和革新問題。
  17 閱:檢查。聲:本書第三十三篇【聲律】論述作品的音節韻律問題。字:本書第三十九篇【練字】論述運用文字問題。
  18 崇替:盛衰,指論述文學的盛衰。【時序】:本書第四十五篇【時序】論述文學發展的盛衰和時代的關係。
  19 褒貶:讚揚與指責,這裏指評論。【才略】:本書第四十七篇【才略】論述歷代主要作家的創作才華。
20 怊悵(chāochàng抄唱):悲恨、慨嘆。【知音】:本書第四十八篇【知音】慨嘆知音的難得,說明怎樣才能正確地進行文學批評和欣賞。
  21 耿(gěng梗)介:正大光明的意思。【程器】:本書第四十九篇【程器】論述作家的品質問題。
  22 長懷:申述作者的情懷。長,引長。【序志】:說明作者寫這部書的用意和全書的安排。
  23 毛目:指概貌,和上文『綱領』略同。毛:粗略。
  24 大易:范文瀾註:『大易,疑當作大衍。』【周易·繫辭上】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意為推演天地之數,共有五十。京房認為五十包括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馬融認為指太極、兩儀、日月、四時、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氣(均見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七)。【文心雕龍】全書五十篇,除【序志】外,論文的共四十九篇。

  【原文】
 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1。雖復輕采毛髮2,深極骨髓3,或有曲意密源4,似近而遠,辭所不載,亦不勝數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者,非雷同也5,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苟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與異,不屑古今6;擘肌分理7,唯務折衷8。按轡文雅之場9,環絡藻繪之府,亦幾乎備矣。但言不盡意10,聖人所難;識在瓶管11,何能矩矱12?茫茫往代,既沈予聞13,眇眇來世14,倘塵彼觀也15。
【譯文】

  評論一篇作品,那是比較容易的,但要綜合評論許多作品,就比較困難了。雖然這本書中對文章的表面細節講得很少,而對重要的問題深入地進行了探討,但是仍有某些曲折細微的地方,好像就在眼前,卻又溜到遠處去了;因而論述中未能表達出來的,也就很多了。至於已經寫到書中的意見,有些和前人的說法差不多,並不是有意隨聲附和,而是事理本身不可能有別的說法;有些和前人的說法不同,這也不是隨便提出異說,因為按照道理是無法贊同舊說的。所以,無論與前人相同或不同,並不在於這些說法是古人的還是今人的,主要是通過具體分析,力求找出不偏不倚的正確主張來。作者馳聘在文壇之上,揮灑於藝苑之中,有關問題這裏差不多都談到了。不過語言不易把意思完全表達出來,這是聖人也感到困難的;何況我的見識這樣淺短,怎能給別人立起什麼法度呢。從歷代的著作中,我已深受教益;對於未來的讀者,這部書也許能供他們參考。

【注釋】
  1 彌綸:這個詞全書曾用到六次,如【原道】篇說『彌綸彝(yi宜)憲』,【附會】篇說『彌綸一篇』等。這是由【周易·繫辭上】中所說『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來的。彌:彌縫補合。綸:經綸牽引。兩字連用有綜合組織、整理闡明的意思。

  2 毛髮:比喻創作中的枝節,即詞藻方面的問題。

  3 骨髓:比喻創作上的根本問題,如文原於道、徵聖、宗經等。

  4 曲意密源:指深微隱曲的道理。曲:曲折隱微。密:深密隱曲。

  5 雷同:【禮記·曲禮上】:『毋雷同。』鄭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

  6 不屑:不顧、不問的意思。

  7 擘(bai掰)肌分理:張衡【西京賦】中曾說:『剖析毫釐,擘肌分理。』(【文選】卷二)指剖析的精細。擘:剖。理:肌理,指肌肉的紋理。這裏是比喻對文學理論的分析。

  8 折衷:即折中。折是判斷,中是恰當。

  9 文雅之場:和下句的『藻繪之府』都指創作領域。按轡(pei佩):和下句的『環絡』都指在文壇上活動。轡:馬韁繩。絡:馬籠頭。

  10 言不盡意:【周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11 瓶:指小的容器。【左傳·昭公七年】:『雖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禮也。』杜註:『挈瓶,汲者,喻小知。為人守器,猶知不以借人。』挈,提,用小瓶提水,喻智力短小。管:【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窺:看。從竹管中看天,喻見識極狹窄。

  12 矩矱(yuē曰):指文學的法則。矩:匠人的曲尺。矱:度量用的尺子。屈原【離騷】:『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13 沈:深入,指自己學識的加深。

  14 眇眇(miǎo秒):遙遠。

  15 倘:或許。塵:污。這是劉勰自謙之詞。
【原文】6
  贊曰:生也有涯1,無涯惟智。逐物實難2,憑性良易3。傲岸泉石4,咀嚼文義5。文果載心6,余心有寄。【譯文】

  總之,人生有限,學問卻無邊無際。要理解事物的真象,的確是有困難的;憑着自然的天性去客觀地接觸事物,那就比較容易了。因此,要如無拘無束的隱居者那樣,才能細細體會文章的意義。如果這部書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我的思想也就有所寄託了。

【注釋】
 1 涯(yá牙):邊際。【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同智)也無涯。』

  2 逐物:指理解、掌握事物。

  3 性:指自然的天性。【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楊倞註:『和,陰陽沖和,氣也。事,任使也;言人之性,和氣所生,精合感應,不使而自然,言其天性如此也。精合,謂若耳目之精靈與見聞之物合也。感應,謂外物感心而來應也。』劉勰在這裏強調『憑性良易』,和他在本篇前面所講『亦已靈矣』的『秉性』有關,也和其自然之道的基本文學觀點有聯繫。

  4 傲岸:不隨和世俗,即任性;這裏也有無所拘束的意思。鮑照【代輓歌】:『傲岸平生中,不為物所裁。』(【鮑參軍集】卷二)泉石:指隱居山林生活。

  5 咀(jǔ舉)嚼:細細品味。

  6 載心:表達其心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