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0|回覆: 0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6風操篇詩解3南北弔喪迎送稱名有別感慕先人各異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8 14: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顏氏家訓】卷6風操3南北弔喪迎送稱名有別感慕先人各異
題文詩:
方之,冬至歲首,不詣喪家;若不修書,
過節,束帶申慰.北人至歲,重行吊禮:
禮無明文,則吾不取.南人也者,賓至不迎,
相見捧手,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
並至門口,相見則揖,皆古道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稱孤寡.自茲以降,雖孔,
人言,皆稱名也.後雖有,臣僕之稱,
行者亦寡.江南輕重,各有謂號,具諸書儀.
北人稱名,乃古遺風.吾善稱名.言及先人,
理當感慕,古易今難.江南人也,事不獲已,
須言閥閱,必以文翰,罕有面論.北人無何,
便爾話說,及相訪問.如此事不,可加於人.
人加諸己,則當避之.名位未高,勛貴所逼,
隱忍方便,速報取了;勿使煩重,感辱祖父.
祖父若沒,言須及者,斂容肅坐,稱大門中,
世父叔父,兄弟門中,兄弟則稱,亡子某門,
各以尊卑,輕重,容色,皆變於常.
若與君言,雖變於色,猶雲亡祖,亡伯亡叔.
【原文】全文
南人冬至歲首,不詣喪家;若不修書,則過節束帶以申慰。 北人至歲之日,重行吊禮;禮無明文,則吾不取。 南人賓至不迎,相見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並至門,相見則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穀。自茲以降,雖孔子聖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後雖有臣、仆之稱,行者蓋亦寡焉。江南輕重,各有謂號,具諸【書儀】。北人多稱名者,乃古之遺風。吾善其稱名焉。 言及先人,理當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難。 江南人事不獲已,須言閥閱,必以文翰,罕有面論者。 北人無何③便爾話說,及相訪問。 如此之事,不可加於人也。 人加諸己,則當避之。

  名位未高,如為勛貴所逼,隱忍方便,速報取了;勿使煩重,感辱祖父。 若沒,言須及者,則斂容肅坐,稱大門中,世父、叔父則稱從兄弟門中,兄弟則稱亡者子某門中,各以其尊卑輕重為容色之節,皆變於常。 若與君言,雖變於色,猶雲亡祖亡伯亡叔也。 吾見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為兄子弟子門中者,亦未為安貼也。 北土風俗,都不行此。 太山羊侃,梁初人南;吾近至鄴,其兄子肅訪侃委曲,吾答之云:『卿從門中在梁,如此如此。』肅曰:『是我親第七亡叔,非從也。』
祖孝征在坐,先知江南風俗,乃謂之云:『賢從弟門中,何故不解?』

【原文】 6.12

南人冬至①歲首,不詣喪家;若不修書,則過節束帶②以申慰。 北人至歲③之日,重行吊禮;禮無明文,則吾不取。 南人賓至不迎,相見捧手④而不揖,送客下席⑤而已;北人迎送並至門,相見則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注釋】

①冬至:二十四節氣之—。 古人視冬至為節氣的起點,極為看重。 【史記.律書】:『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東京夢華錄.冬至】:『十—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 官放關撲,慶賀往來,—如年節。』 歲首:這裏指農曆新年。

  ②束帶:整飾衣服。表示端莊、恭敬。

③至歲:即冬至、歲首二節的縮略語。

  ④捧手:拱手以表示敬意。 揖:俯身。

  ⑤下席:離開席位,表示恭敬。
 【譯文】

南方人在冬至和歲首這兩個節日,不到辦喪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寫信的話,就等過了冬至、歲首,再整飾衣冠前去弔唁,以表示慰問。 北方人在冬至、歲首這兩個節日,特別重視行弔唁之禮,這種做法在禮儀上沒有明文規定,因而我覺得不可取。 南方人在有客到來時不去門外迎接,賓主相見時只是拱手而不欠身,送客時也僅僅離開座席而已;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門口,賓主相見時行禮作揖,這些都是古人所遵行的,我很讚賞這種迎送的禮節。
【原文】6.13

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轂①,自茲以降,雖孔子聖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 後雖有臣、仆②之稱,行者蓋亦寡焉。 江南輕重③,各有謂號④,具諸【書儀】⑤;北人多稱名者,乃古之遺風,吾善其稱名焉。
  【注釋】

①孤、寡、不轂:均為古代帝王諸侯的謙稱。

  ②臣、仆: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

  ③輕重:指尊卑貴賤。 亦指尊卑貴賤之人。

  ④謂號:稱號。 號,名、字以外的稱謂。

  ⑤【書儀】:舊時士大夫私家關於書札體式、典禮儀注的著作,通名書儀。 【隋書.經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總目】著錄有關的著作甚多,現僅存宋代司馬光的【書儀】。

  【譯文】

以前,帝王、諸侯都自稱為孤、寡、不殿,自此以後,即使是孔子這樣的至聖先師,與他的門徒們談話時也直呼自己的名字。 後來雖然有人自稱為臣、仆,但這樣做的人大約也並不多。 江南之人不論尊卑貴賤,都各有稱號,這都記載在【書儀】中。 北方人則大多以名自稱,這是古代的遺風,我讚許他們直呼自己名字的做法。
【原文】 6.14

  言及先人,理當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難。 江南人事不獲已①,須言閥閱,必以文翰②,罕有面論者。 北人無何③便爾話說,及相訪問。 如此之事,不可加於人也。 人加諸己,則當避之。  名位未高,如為勛貴④所逼,隱忍方便⑤,速報取了;勿使煩重,感辱祖父。 若沒⑥,言須及者,則斂容肅坐,稱大門中⑦,世父、叔父則稱從兄弟門中,兄弟則稱亡者子某門中,各以其尊卑輕重為容色之節,皆變於常。 若與君言,雖變於色,猶雲亡祖亡伯亡叔也。 吾見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為兄子弟子門中者,亦未為安貼也。 北土風俗,都不行此。 太山羊侃⑧,梁初人南;吾近至鄴,其兄子肅訪侃委曲⑨,吾答之云:『卿從門中在梁,如此如此。』肅曰:『是我親第七亡叔,非從也。』祖孝征⑩在坐,先知江南風俗,乃謂之云:『賢從弟門中,何故不解?』
  【注釋】

①不獲已:猶言不得已,無奈。 閥閱:古時仕宦人家自序功狀而在門前豎立的柱子,在左日閥,在右日閱。 後即以閥閱指功績和經歷,又泛指門第、家世。

  ②文翰:公文信禮。

  ③無何:猶言無故。 劉淇【助字辨略】二『諸無何,並是無故之辭。 無故猶雲無端,俗雲沒來由是也。』

  ④勛貴:功臣權貴。

  ⑤隱忍:克制忍耐。 方便:隨機乘便。

  ⑥沒:通『歿』,死亡。

  ⑦門中:稱族中死者。 大門中,對人稱自己已故的祖父和父親。

  ⑧太山:即泰山。 郡名。始置於楚、漢之際,因境內泰山而得名。 治所在博縣(今山東泰安東南),後又移治奉高(今泰安東北)。 北魏時移治博平(今泰安東南)。 北齊改為東平郡。 羊侃:字祖忻,泰山樑甫人。 大通三年(529)自北魏歸梁,授徐州刺史,累遷都官尚書。 【梁書】有傳。


⑨肅:羊侃侄。 東魏武定末,曾任儀同開府東閣祭酒。委曲:事情的原委,底細。


⑩祖孝征:即祖埏,字孝征。 北齊官吏,累遷至秘書監,深得親寵。 天性聰明,事無難學,文章之外,又善音律,解四夷語及陰陽占候,醫藥之術尤是所長。 事見【北齊書.祖埏傳】。

  【譯文】
當提到亡父的時候,按理應當感念亡父的恩情,這對古人來說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現在的人卻覺得很難。 江南人除非萬不得已,必須談論家世,也一定是用書信的形式,很少當面談論的。 北方人則沒什麼緣由便想找人聊天,就會互相訪問。
  這種事情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不可以強加於人。 如果別人把這樣的事強加於你,就應當盡力設法予以迴避。
如果自己的名聲地位都不高,又遇到權貴逼迫而必須言及家世,你可以克制忍耐,隨機應變,作一些簡單的回答,儘快結束談話,不要讓這種談話變得繁複,使自己的祖輩和父輩受到污辱。 如果自己的祖父、父親已經去世,在必須提及他們的時候,就要表情嚴肅,坐得端正,口稱『大門中』;提及去世的伯父、叔父,就稱『從兄弟門中』;提到已過世的兄弟,則稱死者兒子『某某門中』,並且要根據他們身份的高低、地位的貴賤,來確定自己在表情流露上應該掌握的分寸,與平時的神情都要有所不同。 如果與君王談起自己已故的長輩,雖然也要表露出神色的變化,但還是稱他們為亡祖、亡伯、亡叔。
我看見一些名士,也有將已故的兄、弟稱作兄子『某某門中』或弟子『某某門中』,這也是未必妥貼的。

  北方地區的風俗,都不這樣稱呼。 泰山郡有個羊侃,在梁朝初年到了南方。 最近我到過鄴城,羊侃哥哥的兒子羊肅來向我詢問羊侃的具體情況,我回答他說:『您的從門中在梁朝的情況如何如何。』羊肅說:『他是我的親第七亡叔,不是堂叔。』

  當時祖孝征也在座,他早就知道江南的風俗,就對羊肅說:『就是指賢從弟門中,您怎麼不理解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