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4在宥詩解2君子無為安性命情貴愛己身無擢聰明 題文詩:且悅明邪,是淫於色;而悅聰邪,是淫於聲; 悅仁邪是,亂於德也;悅義邪是,悖於理也; 悅禮邪是,相於技也;悅樂邪是,相於淫也; 悅聖邪是,相與藝也;悅智邪是,相於疵也. 天下將安,其性命情,之八也者,其存可也, 其亡可也;天下不安,性命之情,之八乃始, 臠卷倉囊,而亂天下.天下乃始,尊之惜之, 甚矣也哉,天下惑之.豈直過也,而去之邪, 返乃齋戒,以言之也,跪坐進之,鼓歌儛之, 吾若是何.故君子也,不得已而,臨蒞天下, 莫若無為.無為而後,安性命情.故貴以身, 於為天下,可托天下;而愛以身,於為天下, 可寄天下.君子苟能,無解五藏,無擢聰明; 屍居龍見,淵默雷聲,神動天隨,從容無為, 萬物炊累.吾又何暇,治天下哉.君子真情, 情真義深,無私無欲,無為而能,無不為也.
【原文】 而且說明邪(11),是淫於色也(12);說聰邪,是淫於聲也;說仁邪,是亂於德也;說義邪,是悖於理也(13);說禮邪,是相於技也(14);說樂邪,是相於淫也;說聖邪,是相與藝也(15);說知邪,是相於疵也(16)。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倉囊而亂天下也(17)。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豈直過也而去之邪(18),乃齊戒以言之(19),跪坐以進之,鼓歌以儛之(20),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21),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22)。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23),無擢其聰明(24);屍居而龍見(25),淵默而雷聲(26),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27)。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譯文】
而且,喜好目明嗎,這是沉溺於五彩;喜好耳聰嗎,這是沉溺於聲樂;喜好仁愛嗎,這是擾亂人的自然常態;喜好道義嗎,這是違反事物的常理;喜好禮儀嗎,這就助長了繁瑣的技巧;喜好音樂嗎,這就助長了淫樂;喜好聖智嗎,這就助長了技藝;喜好智巧嗎,這就助長了瑣細之差的爭辯。天下人想要安定自然賦予的真情和本性,這八種作法,存留可以,丟棄也可以;天下人不想安定自然賦予的真情和本性,這八種作法,就會成為拳曲不伸、擾攘紛爭的因素而迷亂天下了。可是,天下人竟然會尊崇它,珍惜它,天下人為其所迷惑竟達到如此地步! 哪裏是一遇到便躲開去呢,竟然是誠心誠意地講說它,跪坐着推舉它,敲着唱着來頌揚它。對這情況我又能怎麼樣呢! 所以,君子不得已而居於統治天下的地位,那就不如一切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方才能使天下人保有人類自然的本性與真情。正因為這樣,看重自身甚於看重統馭天下的人,便可以把天下交給他;愛護自身甚於愛護統馭天下之事的人,便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也正因為這樣,君子倘能不敞露心中的靈氣(不放縱性情),不表明自己的才華和智巧,那就會安然不動而精神騰飛,默默深沉而撼人至深,精神活動合乎天理,從容自如順應自然而萬事萬物都像炊煙游塵那樣自由自在。我又何須分出心思去治理天下啊!
【注釋】
(11)說(yuè):喜悅,這個意思後代寫作『悅』。
(12)淫:沉溺,為之所迷亂。
(13)悖:違背。
(14)相:助。技:技巧,這裏指熟悉禮儀。
(15) 藝:才能。
(16)疵:毛病,這裏指辨別細小的是非。
(17)臠(luán)卷:拳曲而不舒展的樣子。倉(cāng)囊:擾攘紛爭的樣子。
(18)直:止,僅僅。過:經過。『過也而去之』意思是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
(19)齊(zhāi):通作『齋』。
(20)儛(wǔ):舞。
(21)蒞(lì):到,臨。『臨蒞天下』意思是來到從政的地位而治理天下。
(22)『故貴以身於為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此兩句亦見於【老子】。老莊認為輕身以赴利,棄我而殉物,那麼,身且不能安,怎麼能治理天下。因此,只有貴身賤利的人才可以託付天下。
(23)五藏:五臟。『無解五藏』意思是,不敞開心中的靈氣。
(24)擢(zhuó):拔,提升,引申為有意顯露。
(25)屍:表示一動不動的樣子。『屍居』的意思就是,像受祭的活人那樣一動不動地坐着。龍:表示精神騰飛的樣子。見(xiàn):顯現。『龍見』,意思就是精神裏卻是騰龍顯現。
(26)淵默:意思是像深淵那麼默默深沉。雷聲:意思是撼人之力就像雷聲隆隆。
(27)炊:炊煙。累:遊動的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