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雜篇卷6讓王詩解3身重於地道以治身緒餘土苴以治天下 題文詩: 韓魏相與,爭侵地盤.子華子也,見昭僖侯, 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君前, 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 則左手廢,然而攫者,必有天下,君攫之乎? 昭傅侯曰:寡人不攫.子華子曰:自是觀之, 兩臂重於,天下身亦,重於兩臂,韓之輕於, 天下亦遠,今之所爭,之者其又,遠輕於韓. 君固何必,愁身傷生,憂戚不得!僖侯曰善, 教吾者眾,未聞此言.華子可謂,知輕重矣. 聞顏闔也,得道之人,魯君使人,以幣先焉. 顏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君使者至, 顏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家歟?顏闔對曰: 此闔之家.使者至幣,顏闔對曰:恐聽者謬, 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乃還,反審復來, 則不得已.故若顏闔,真惡富貴.故曰真道, 之以治身,其緒餘而,以為國家,其之土苴, 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餘事, 而非所以,完身養生.世俗君子,危身棄生, 多以殉物,豈不悲哉!故聖人之,動作必察, 其所以之,其所以為.今有人以,隨侯之珠, 彈千仞雀,世必笑之.是由其所,用者重而, 所要者輕.生者豈特,侯珠重哉!聖人重生,
【原文】
韓魏相與爭侵地(1)。子華子見昭僖侯(2),昭信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3),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4),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傅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5)。韓之輕於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子華子可謂知輕重矣。【注釋】
(1)韓:韓國。魏:魏國。侵地:侵奪地盤。
(2)子華子:華子,道家學派的學者。魏國的賢人,昭佰侯:指昭侯,韓國的國君。
(3)銘:誓約。
(4)攫(jué):取,奪。廢:廢棄,砍掉。
(5)亦,一本作又。
【譯文】 韓國和魏國相互爭奪侵佔土地。子華子見昭值侯,昭傅侯面帶憂色。子華子說:『現在使天下人在你面前寫個誓約,誓約寫道:「左手奪取它就砍掉右手,右手奪到它就砍掉左手,然而奪取它的就可以得到天下。」你願意去奪取它嗎?』昭僖侯說:『我不願意奪取。』子華子說:『很好,這樣看來,兩臂比天下重要,身體又比兩臂重要。韓國遠比天下還輕,現在所爭奪的,又遠比韓國還輕。你何必愁苦身體來傷害生命而憂慮得不到土地呢?』 昭僖侯說:『好啊!開導我的人很多,還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話。』子華子可以稱得上認識輕重了。 【原文】
魯君聞顏闔得道之人也(1),使人以幣先焉(2)。顏闔守陋閭(3),苴布之衣而自飯牛(4)。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與(5)?』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使者至幣,顏闔對曰:『恐聽者謬而遺使者罪(6),不若審之(7)。』使者還,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 真惡富貴也。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8),其土苴以治天下(9)。 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也。今世俗之君子, 多危身棄生以殉物(10),豈不悲哉!凡聖人之動作也(11),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12)。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13),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14)。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15)!【譯文】 魯國國君聽說顏闔是得道的人,派人帶着幣帛去致意。顏闔住在簡陋的巷子裏,穿着粗麻布的衣裳自己在餵牛。魯君的使者來了,顏闔親自接待他。 使者說:『這是顏闔的家嗎?』顏闔回答說:『這是顏闔的家。』使者送上幣帛,顏闔又說:『恐怕聽錯了而給你帶來罪過,不如回去把魯君命令再審核個明白。』使者回去,反覆核實,再來找他,卻找不到了。所以象顏闔這樣的人,才真是厭惡富貴的人。所以說,道的精髓可以用來修身,它的殘餘可以用來治國,它的糟粕可以用來平天下。由此可見,帝王的功業,是聖人的餘事,並不是用來全身養生的。現在世俗的君子,多是危害身體拋棄生命以追求物慾,難道不可悲嗎!凡是聖人的行動和作為,一定要觀察它所追求的目的和所以這樣做的原因。現在如果有這樣一個人,用隨侯的珍珠做彈丸去射千仍高的雀鳥,世人一定會嘲笑他。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所用的是貴重的東西而要求取的則是非常輕賤的東西。生命這東西,怎麼能趕不上隨侯的珍珠貴重呢! 【注釋】
(1)魯君:一本作魯侯,魯哀公,顏闔:人名,魯國的隱者。另見【人間世】。
(2)幣:幣帛,錢幣。一說贈物。先:致意。
(3)守:居、住。陋間:陋巷,窮巷。
(4)苴布:直麻布,粗麻布。飯牛:餵牛,飼牛。
(5)與:通歟。
(6)恐聽謬:恐怕聽錯。遺使者罪:使使者獲罪。
(7)審:審核,複查。之:指魯君的命令。
(8)緒餘:余,殘餘。
(9)土苴(zhā):槽粕。
(10)殉:逐。殉物:追逐名利權勢。
(11)聖人:指得道的人。
(12)所以之:所以往,所追求的目的。所以為:所以這樣做的原因。
(13)隨侯之珠:隨侯的珍珠。一顆名珠被隨國的諸侯得到而得名。
(14)要:取得,求得。
(15)隨侯:指隨侯的珍珠,有的版本『侯』後有『珠』字,可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