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雜篇卷10列禦寇詩解3仲尼華辭忍性示民真人能免內外之刑 題文詩: 曹商也為,宋王使秦,及其往也,得車數乘; 秦王悅之,益車百乘.返於宋國,見莊子曰: 窮閻厄巷,困窘織屢,槁項黃馘,商之所短; 悟萬乘主,從車百乘,商之所長.莊子問曰: 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也者,得車一乘, 舐痔也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 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之矣! 魯哀公問,乎顏闔曰:吾以仲尼,為楨干國, 其有瘳乎?曰殆岌乎!仲尼方且,飾羽而畫, 從事華辭,以枝為旨,忍性示民,不智不信, 使受乎心,宰乎精神,何以上民!彼宜汝歟? 予頤民歟?誤而可矣!今也使民,離實學偽, 非所以示.為後世慮,不若休之.難以治也! 施於人而,使人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 雖以事齒,神者弗齒.為外刑者,金與木也; 為內刑者,動與過也.小人也之,罹外刑者, 金木訊之;罹內刑者,陰陽食之.夫能免乎, 外內刑者,其唯真人.真人精誠,情真義深. 【原文】
宋人有曹商者(1),為宋王使秦(2)。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3),益車百乘(4)。反於宋(5),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6),困窘織屢(7),槁項黃馘者(8),商之所短也(9);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10),商之所長也(11)。』 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12),舐痔者得車五乘(13), 所治癒下得車愈多(14)。子豈治其痔邪(15),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16)!』【注釋】
(1)曹商:人名。(2)宋王:宋君偃。(3)說:通悅。 (4)益:增加。(5)反:通返。(6)窮閭:貧窮僻裏。厄巷:狹巷。(7)困窘,貧苦。織屢,織鞋,做鞋。(8)槁項:乾枯的脖子。馘(xù):臉。(9)短:短處。(10)一:一旦。悟:使??覺悟。(11)長:長處。(12)癰:多個膿頭的毒瘡。痤(cuó):痤瘡,粉刺。一說疽。(13)舐(shì):舔,痔,痔瘡。(14)下:卑下。(15)豈:難道。
(16)子:你。行:走。
【譯文】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為宋君偃出使秦國。剛去時,獲得幾輛車子。秦王喜歡他,增加車子百輛。返回宋國,見到莊子,說:『住在窮裏狹巷,貧苦地靠織鞋而生,搞得面黃肌瘦,這是我所短缺的;一旦使萬乘之君主覺悟而使隨從的車子增加到百乘,這是我的長處。』莊子說:『秦王有病召請醫生, 破除癰疽潰散痤瘡的可以得車一輛,舔痔瘡的可以得車五輛,所醫治的愈卑下得的車愈多。你難道治療他的痔瘡了嗎?為什麼你得到的車這麼多呢?你走吧!』 【原文】
魯哀公乎問顏闔曰(1):『吾以仲尼為貞干(2),國其有瘳乎(3)?』曰:『殆哉圾乎!(4)仲尼方且飾羽而畫(5),從事華辭(6),以支為旨(7),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8),受乎心(9),宰乎神(10),夫何足以上民(11)!彼宜女與?予頤與?(12),誤而可矣(13)!今使民離實學偽(14),非所以視民也(15)。為後世慮,不若休之 (16)。難治也(17)!』 施於人而不忘(18),非天布也(19),商賈不齒(20),雖以事齒之(21),神者弗齒(22)。為外刑者(23),金與木也(24);為內刑者(25),動與過也(26)。宵人之離外刑者(27),金木訊之(28);離內刑者,陰陽食之(29)。夫免乎外內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譯文】 魯哀公問顏閻說:『我要把仲尼做為輔相,國家可以得治嗎?』顏闔說: 『危險啊!危險!仲尼喜歡文過飾非,辦事花言巧語,以枝葉代替旨美,矯飾性情以誇示民眾而不智不誠。受心指使,以精神為主宰,怎能在民上呢! 他果真適合你嗎?還是他真的能養育人民嗎?你的考慮是錯誤的!現在讓民眾離開樸實而學虛偽,不足以教育民眾。為後世考慮,不如停止這件事。不可以讓他治理國 家!』 施恩於民眾而不忘其功,不是天然的布施,施恩圖報的行為,商人對此都瞧不起,雖然因事務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但思想上仍不願與他們相提並論。體外刑罰的工具是金屬與木製品,內心刑罰的工具則是輕舉妄動所引起的過失。小人遭到體外的刑罰,用金木刑具拷問他;遭受內心的刑罰,則是用陰陽之氣來鬱積造成傷害,能夠免於外內刑罰的,只有真人才能做到。
【注釋】
(1)魯哀公:春秋未年魯國國君。見【德充符】、【讓王】。顏闔:魯國的賢人,見【人間世】、【達生】、【讓王】諸篇。
(2)貞干:古代築牆的工具。立兩端的為幀,堅兩側的為干。此處喻以孔於為輔相的意思。貞,同楨。
(3)瘳乎:可治嗎。瘳(chōu),病癒。
(4)殆:危險。圾:通岌,危。
(5)羽:羽毛。飾羽而畫:用畫裝飾有文彩的羽毛。
(6)華辭:浮華的言詞,花言巧語。
(7)支詞:辭有枝葉。旨:美。以枝為旨:形容言辭不當。
(8)忍性:矯飾性情,視:通示。視民:指示民眾,知:通智。信:信實,誠。
(9)受乎心:受心指使。
(10)宰乎神:以精神為主宰。
(11)上民:居民之上。
(12)彼:指仲尼。宜:猶乃,女:指魯哀公。予:顏閡自稱。
(13)而:猶則。
(14)實,信,性。偽:華辭,忍性,即指禮。
(15)非:不是。視民:教育民眾。
(16)休:止。
(17)治:不可以治。
(18)施於人:施於民。
(19)天布:天行布施。
(20)商賈(gǔ):買賣人,商人。不齒:不願相提並論。
(21)事:事務。
(22)神:思想。弗:同不。
(23)外刑:體外的刑罰。
(24)金與木:金屬與木製的刑具。
(25)內刑:內心的刑罰。
(26)動:妄動。過,過分。
(27)宵:通小。離:通罹,遭受。
(28)訊:刑訊,拷問,問罪。
(29)食:通蝕,剝蝕,腐蝕,蠶食。鬱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