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卷3任賢詩解4王珪推誠直言君過激濁揚清嫉惡好善 題文詩: 王珪太原,祁縣人也.武德中為,隱太子之, 中允甚為,建成所禮.後以牽連,其陰謀事, 流於嶲州.建成誅後,太宗即位,召拜諫議, 大夫每能,推誠盡節,多所獻納.王珪嘗上, 封事切諫,太宗謂曰:卿所論皆,中朕之失, 自古人君,莫不皆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 只為不聞,己過或聞,不能改故.今朕有失, 卿能直言,朕復聞過,能改何慮,社稷不安? 太宗又嘗,謂王珪曰:卿若常居,諫官朕必, 永無過失.顧待益厚.貞觀元年,王珪遷至, 黃門侍郎,參預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 進拜侍中.時房玄齡,魏徵李靖,溫彥博及, 戴胄與珪,同執國政,嘗因侍宴,太宗謂於, 王珪曰卿,識鑒精通,尤善談論,自玄齡等, 咸宜品藻;又可自量,諸子孰賢.王珪對曰: 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也不如,玄齡每以, 諫諍為心,恥君之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徵; 才兼文武,出將入相,不如李靖;敷奏詳明, 出納惟允,臣之不如,溫彥博也;處繁理劇, 眾務必舉,不如戴胄;至於激濁,揚清嫉惡, 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太宗深然, 其言群公,亦各以為,盡己所懷,謂之確論. 【原文】
王珪①,太原祁縣②人也。武德中,為隱太子中允③,甚為建成所禮。後以連其陰謀事,流於嶲州。建成誅後,太宗即位,召拜諫議大夫。每推誠盡節,多所獻納。珪嘗上封事④切諫,太宗謂曰:『卿所論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為不聞己過,或聞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復聞過能改,何慮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嘗謂珪曰:『卿若常居諫官,朕必永無過失。』顧待益厚。 貞觀元年,遷黃門侍郎,參預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進拜侍中。時房玄齡、魏徵、李靖、溫 彥博⑤、戴胄⑥與珪同知國政,嘗因侍宴,太宗謂珪曰:『卿識鑒精通,尤善談論,自玄齡等,咸宜品藻⑦。又可自量孰與諸子賢。』對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 彥博。處繁理劇,眾務必舉,臣不如戴胄。至於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為盡己所懷,謂之確論。
【注釋】
①王珪:字叔玠。太宗時召為諫議大夫,後一直在朝為官,與房玄齡等共同輔政。
②祁縣:縣名。在山西省中部,汾河中游東岸,太原盆地中部。
③中允:官名。掌侍從禮儀等事。
④封事: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緘,稱為封事。
⑤溫彥博(573—636):唐初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隋末從羅藝為司馬,後歸唐。官中書侍郎。武德八年(625)戰突厥被俘。太宗即位後回朝,不久遷為中書令。
⑥戴胄:字玄胤,相州(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人。貞觀初遷大理少卿,又遷尚書左丞。拜諫議大夫。
⑦品藻:這裏是品評優缺點的意思。
【譯文】 王珪,太原祁縣人。武德年間,擔任太子中允,太子李建成對他禮遇有加。後來由於李建成陰謀作亂之事所牽連,王珪被流放到雲南嶲州。建成被誅殺後,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為諫議大夫。作為臣子,王珪忠心耿耿,盡職盡責。他所進獻的言論,多被太宗採納。王珪曾經上書批評太宗過失,太宗說:『你所談論的,一一點中我的過失。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國君不想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他們的願望都沒有實現,不是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過失,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過錯卻不能改正的緣故。現在我有過錯,你能直言不諱,我也能知錯就改,何必擔心國家不能長治久安呢?』太宗還曾經對王珪說:『你如果一直做諫官,我必定永遠沒有過錯。』因而更加器重厚待他。 貞觀元年,王珪官至黃門侍郎,參與國家政務,併兼任太子的老師。第二年,王珪又被提升為侍中,與房玄齡、魏徵、李靖、溫彥博、戴胄一起處理國家政事。一次,他們六人與太宗一起進宴,太宗問王珪:『你識別能力很強,尤其擅長談論和評價別人。從玄齡開始,你一個個給我評價一下,也可以估量一下你們中間誰最賢德能幹。』王珪回答說:『為國兢兢業業,幹事果斷精明,我比不上玄齡。以糾正偏頗為任,犯顏直諫,為皇上無法與堯舜的聖明比肩而感到羞恥,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能帶兵又能治國,文韜武略俱佳,我比不上李靖。奏章嚴密清楚,言行有理有據,規規矩矩,沒有疏失,我比不上溫 彥博。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有條有理,萬無一失,我比不上戴胄。可是對於弘揚正氣,懲惡揚善,疾惡如仇,我比起各位,也有我自己的獨到之處!』太宗認為他說得很對,在座的諸位大臣也各抒己見,都認為他評價得恰如其分,十分準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