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晏子春秋】卷5內篇雜(上)詩解6齊飢晏子因路寢之役以賑民7景公欲墮東門之堤晏子謂不可變古8景公憐飢者晏子稱治國之本以長其意題文詩:
景公之時,飢晏子請,為民發粟,景公不許,
當為路寢,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途,
佻徐其日,而不之趨.三年台成,而民賑故,
上悅乎游,民足乎食.君子曰政,則晏子欲,
發粟與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則,依物偶政.
景公登東,門堤防民,單服後上,公曰此大,
傷牛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晏子對曰:
昔吾先君,桓公明君,管仲賢相;夫以賢相,
佐明君而,東門防全,古者不為,殆有為也;
蚤歲溜水,至入廣門,即下六尺,倘向者防,
下六尺則,無齊國矣;夫古之人,重變古常,
此之謂也.治國有常,至常至道,至道不滅,
利民永恆.昔景公游,於壽宮睹,長年負薪,
有飢色者.公悲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
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今君愛老,
恩無不逮,治國之本.公有喜色.晏子乃曰:
聖王見賢,以樂賢也,見不肖以,哀不肖也;
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無室,論而共秩.
景公曰諾.於是齊國,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原文】
齊飢晏子因路寢之役以振民第六
景公之時飢,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趨。
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說乎游,民足乎食。
君子曰:『政則晏子欲發粟與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則依物而偶於政。』
6【譯文】
景公時,鬧饑荒。晏子請求給百姓發放糧食,景公不同意。晏子主管修築路寢之台,他命令官吏提高僱工的工錢,增加道路的長度,延緩工期,而不加以催促。三年後台子築成,百姓也得到振濟。所以君王滿意於遊玩,百姓糧食能飽足。君子說:『按照政策晏子只想發放給百姓糧食罷了,如果不能實現,就藉助(自己掌管的)事物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
【原文】
景公欲墮東門之堤晏子謂不可變古第七
景公登東門防,民單服然後上,公曰:『此大傷牛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
晏子對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賢相也。夫以賢相佐明君,而東門防全也,古者不為,殆有為也。蚤歲溜水至,入廣門,即下六尺耳,鄉者防下六尺,則無齊矣。夫古之重變古常,此之謂也。』
7【譯文】
景公上東門的堤壩,百姓使服馬只留下一匹,之後才登上堤壩。景公說:『這太傷牛馬的蹄子了,為什麼不降低六尺呢?』晏子回答說:『從前我們的先君桓公,是個英明的君主;而管仲是個賢能的宰相。那是以賢能的宰相輔佐英明的君主,東門的堤壩才得以修築完備。先人不降低堤壩的高度,是有原因的。前些年淄水漲到這兒,進入廣裏,就是從比堤壩低六尺的地方。如果過去堤壩降低了六尺,就沒有今天的齊都了。古人所以特別注意不輕易改變古代常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原文】
景公憐飢者晏子稱治國之本以長其意第八
景公游於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飢色。
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
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聖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
公曰:『諾。』
於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譯文】
齊景公在壽宮遊玩,看見背柴草的老者面有飢色。景公可憐他,長嘆一聲,說:『讓官吏供給他生活所需。』晏子說:『我聽說,喜愛賢者而哀憐不肖之人,是守國之根本。現在君王憐惜老者,而恩?愛無所不及,是治國的根本。』景公笑了,面有喜色。晏子說:『聖王看見賢者而以賢者為樂,看見不肖之人為之哀傷。現在請求您將老弱不得供養的人,鰥寡沒有家室的人,調查出來供給他們俸祿。』景公說:『好。』於是老弱之人有了供養,鰥寡之人有了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