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鹽鐵論】卷17貧富詩解1大夫:積浸廢著息耗致富豈必賴民文學:古者思義充位不為權利充私
題文詩:
大夫曰余,結髮束脩,年十三時,幸得宿衛,
給事輦轂,之下以至,卿大夫位,獲祿受賜,
六十餘歲.車馬衣服,之用妻子,仆養之費,
量入為出,儉節以居,奉祿賞賜,一二籌策,
積浸以致,富成業故,分土若一,賢者能守;
分財若一,智者能籌.白圭廢著,子貢也之,
三至千金,豈必賴民?運之六寸,轉之息耗,
取之貴賤,之間焉耳!文學曰古,事業不二,
利祿不兼,然後諸業,不相遠貧,富不相懸.
夫乘爵祿,以謙讓者,名不勝舉;因權勢以,
求利者入,不可勝數.今食湖池,或管山海,
芻堯不能,與之爭澤,商賈不能,與之爭利.
子貢雖以,布衣致之,孔子非之,況以勢位,
求之者乎?故古大夫,思其仁義,以充其位,
不為權利,以充其私.官者不商,商者不官.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義不取,非正不得.
【題解】本篇就貧富問題進行辯論。由於雙方都是屬於剝削階級的成員,因而也就不可能弄清楚『貧富相懸』的根本原因,只能圍繞着如何實現或維護『致富成業』這一問題,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原文】
大夫曰:余結髮束脩,年十三,幸得宿衛,給事輦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獲祿受賜,六十有餘年矣。車馬衣服之用,妻子仆養之費,量入為出,儉節以居之,奉祿賞賜,一二籌策之,積浸以致富成業。故分土若一,賢者能守之;分財若一,智者能籌之。』夫白圭之廢著,子貢之三至千金,豈必賴之民哉?運之六寸,轉之息耗,取之貴賤之間耳!
【注釋】結髮:即束髮。古代少年用繩子把頭髮結紮起來,即指少年時期。束脩:送給老師的報酬。(古時稱干肉為脩)。這裏是初上學的意思。
宿衛:皇宮中值宿禁衛。
輦轂(nian gu)皇帝乘坐的車子。
【管子·國蓄篇】:『分地若一,強者能守;分財若一,智者能收。』若一,一個樣。
白圭:戰國時魏人,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採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經商,掌握時機,運用智謀。廢著:即賤買貴賣。
運之六寸:指運用算法而言。六寸,古標法。【漢書·律曆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息耗:就是盈虛的意思。【漢書·董仲舒傳】:『察天下之息耗。』顏師古註:『息,生也;耗,虛也。』
【譯文】大夫說:我少年時上學,十三歲時,幸運地得到侍衛皇上的職位,在京師供職,後來一直做到公卿大夫的官位,得到俸祿和賞賜,如今有六十多年了。我自己車馬衣服的費用,一家老小和奴婢的開支,量入為出,節儉地過日子,把俸祿和賞賜一點一點地計劃安排,逐漸積蓄起來發家致富。所以,分地是一樣大小,只有能幹的人才能保守得住;分財是一樣多少,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安排使用好。白圭從事買賤賣貴的經營,子貢賺錢謀利,三度積財千金,難道一定要取之於民嗎?不過靠運用心計,盤算盈虧,利用物價漲落來牟取大利而已。
【原文】
文學曰:古者事業不二,利祿不兼,然後諸業不相遠,而貧富不相懸也。夫乘爵祿以謙讓者,名不可勝舉也;因權勢以求利者,入不可勝數也。食湖池,管山海,芻堯者不能與之爭澤,商賈不能與之爭利。子貢以布衣致之,而孔子非之,況以勢位求之者乎?故古者大夫思其仁義以充其位,不為權利以充其私也。
【注釋】
芻蕘(ch*rao):指割草打柴的人。
【論語·先進篇】:『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譯文】
文學說:古代人不從事兩種職業,經常謀利就不能做官享祿,這樣,各行各業差別就不大,貧富就不會懸殊。那些高官厚祿又能謙讓的人,名聲就一天天高起來了;利用權勢去謀利的人,財富就一天天多起來了。如今,太不一樣了,有人獨佔湖池,壟斷山海,連拾柴割草的人也不能得到一點好處,行商坐賈的人也不能和他們爭錢財。子貢以普通人身份經商致富,孔子還責備他,何況利用權勢地位去追求財利呢?所以,古時候當官的只想到施行仁義來保住他的官位,不是為了權力來滿足他的欲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