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3|回覆: 0

[其他] 江統【徙戎論】詩解1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戎狄天性弱則畏服強則侵叛夷狄必防管仲之力始皇擊胡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4 10:1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江統【徙戎論】詩解1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戎狄天性弱則畏服強則侵叛夷狄必防管仲之力始皇擊胡
題文詩:
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
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夷狄.四夷其,
言語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乖殊;
居絕域外,山河之表,崎嶇川谷,阻險之地,
與中國,壤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
正朔不加,: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天子失道,守在諸侯.禹平九土,西戎即敘.
其性貪婪,兇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為甚.
弱則畏服,強則侵叛.雖賢聖世,大德之君,
咸未能以,通化率導,而以恩德,柔懷.
當其強也,殷高宗而,憊於鬼方;周文王患,
昆夷獫狁;高祖困於,白登孝文,軍於霸上.
及其弱也,周公,九譯之貢,中宗納,
單于之朝,以元成帝,之微而猶,四夷賓服.
此其先帝,已然之效.故匈奴之,求守邊塞,
而侯應乃,陳其不可,單于屈膝,未央望之,
議以不臣.有道君,牧夷狄惟,待之有備,
御之有常,雖稽顙,執贄邊城,不弛固守;
寇賊強暴,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
獲安疆埸,不侵而已.往昔及至,周室失統,
諸侯專征,以大兼小,轉相殘滅,封疆不固,
利害異心.戎狄乘間,入中國或,招誘安撫,
以為己用.故申繒禍,顛覆宗周;襄公要秦,
遽興姜戎.當春秋時,義渠大荔,居秦晉域,
陸渾陰戎,處伊洛間,鄋瞞之屬,害及濟東,
侵入齊宋,陵虐邢衛,南夷北狄,交侵中國,
不絕若線.齊桓攘之,存亡繼絕,北伐山戎,
以開燕路.故仲尼稱,管仲之力,嘉左衽功.
逮春秋末,戰國方盛,楚吞蠻氏,晉翦陸渾,
趙武胡服,開榆中地,秦雄咸陽,滅義渠等.
始皇之,並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
五嶺長城,戎卒億計.師役,寇賊橫暴,
然一世功,戎虜奔卻,當時中國,無復四夷.
夷狄心野,無禮無義,唯利是圖,只可利用.
背景介紹:
公元263年,魏司馬昭滅蜀,很多人心中史詩般的三國時代就此終結。
然而,這不是亂世的結束,而是更大亂世的開始,直至衣冠南渡、神州陸沉。
公元304年至439年,華夏民族陷入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中華大地上胡族橫行,華族人口被胡人輪番屠殺,史稱『五胡亂華』。在這百餘年間,由胡人族群建立的國家都快速興起又立即滅亡,除了戰亂之外,文明少有建樹,留下的是破壞性的一地雞毛。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不久,其子司馬炎接受魏曹奐禪讓,自立為帝,史稱晉武帝,開啟了晉王朝。
公元280年,在消滅吳國、混一天下之後,晉武帝認為從此太平無事,可以高枕無憂了。當時,居住在塞內的羌人、匈奴人與鮮卑人經常殺害長吏,逐漸成為民患。西河御史郭欽曾上疏朝廷說,經過三國戰亂後,人口銳減,魏朝為了補充勞動力,主動引進胡人,讓他們佔據了西北諸郡,成為很大的隱患。現在朝廷應當憑藉平吳之威,將其盡皆驅逐到關外去。
晉武帝讀過奏疏後不以為然,他一向好大喜功,想要做萬民共主,認為戎夏友好,都是命運共同體,何必分夷狄、華夏,最終沒有採納郭欽的建議。
晉武帝駕崩後,晉惠帝繼位,胡人屢屢作亂,當時的太子洗馬(官職)江統深感擔憂,在元康九年時(公元299年),專門寫了一篇【徙戎論】來警告朝廷,提出將氐、羌等族遷出關中的主張,勸國家宜早絕端倪,勿使胡人亂我華夏。
然而,晉惠帝也未採用遷徙戎狄的主張,結果不到十年,便發生了兩京淪陷、神州陸沉、羌胡遍野、衣冠南渡的歷史悲劇。
在江統的上書中,有一句流傳千古的警世名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在【徙戎論】的開頭,江統重申了中國自春秋以來就奉行的政策,即『內諸夏而外夷狄』。江統認為,西晉的都城在洛陽,已經面臨關中胡人的威脅,不應該再苟且無為、延續漢魏時的稗政,而是要進行『徙戎』。
他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胡人本來居住在塞外,由於自身衰落,才被漢魏之人強迫遷徙入關中,本已心懷不滿;如今這些胡人的戶口數目滋生,又素有貪悍之性、憤怒之情,日後必將作亂。所以,晉朝應當趁其尚未發作的時候,早作防備。
(摘自拾光春秋:【徙戎論】:華夷之防的千古警世雄文)
【原文】【1】戎狄天性

夫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語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乖殊;或居絕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嶇川谷阻險之地,與中國壤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1。禹平九土,而西戎即敘。其性氣貪婪,兇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為甚。弱則畏服,強則侵叛。雖有賢聖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導,而以恩德柔懷也。當其強也,以殷之高宗而憊於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獫狁,高祖困於白登,孝文軍於霸上。及其弱也,周公來九譯之貢,中宗納單于之朝2,以元成之微,而猶四夷賓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邊塞,而侯應陳其不可3,單于屈膝未央,望之議以不臣4。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備,御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弛固守;為寇賊強暴,而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獲安,疆埸不侵而已。及至周室失統,諸侯專征,以大兼小,轉相殘滅,封疆不固,而利害異心。戎狄乘間,得入中國。或招誘安撫,以為己用。故申、繒之禍5,顛覆宗周;襄公要秦,遽興姜戎。當春秋時,義渠、大荔居秦、晉之域,陸渾、陰戎處伊、洛之間,鄋瞞之屬害及濟東,侵入齊、宋,陵虐邢、衛,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若線。齊桓攘之,存亡繼絕,北伐山戎,以開燕路。故仲尼稱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逮至春秋之末,戰國方盛,楚吞蠻氏,晉翦陸渾,趙武胡服,開榆中之地,秦雄咸陽,滅義渠之等。始皇之並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嶺長城,戎卒億計。雖師役煩殷,寇賊橫暴,然一世之功,戎虜奔卻,當時中國無復四夷也。
【譯文】
夷人、蠻人、戎人、狄人都居住在遠離中國的『荒服』地帶,華夏周邊各族,地處偏遠,與華夏族風俗迥異,古書【春秋】當中主張華夷之辨,不去干涉其內政,但也不許他們擾亂中原。所以說,如果天子得道,這邊遠的四夷都成為天子的藩衛;(如果天子失道,就以諸侯國為邊防了)。禹平定九州,而西戎歸服,其性情貪婪,兇悍殘忍,而四夷之中,尤以西戎和北狄更為突出。勢力弱的時候,對中國敬畏臣服;勢力強的時候,即行背叛侵擾,即使聖主賢君治理他們也頗費心力。
周邊各族強盛之時,商朝高宗為鬼方族勞神,周文王為昆夷、獫狁而憂心,漢高祖被匈奴困在白登山,漢文帝為防備匈奴在霸上駐軍。當各族衰弱時,周公曾接受邊地的朝貢,漢宣帝曾接受單于的朝見,在漢成帝、漢元帝時,漢朝已然衰落,周邊各族卻十分恭順,其實是前代君主用兵得力的緣故。
所以當匈奴請求守衛邊疆時,侯應認為不可;單于到未央宮跪拜時,(蕭)望之仍認為他有不臣之心。因此有道之君治理周邊各族時,都大力加強國防建設,雖然各族叩頭進貢寶物珍奇,邊城並不放鬆守備,當他們起來作亂時,軍隊也不加以遠征,只是希望境內安寧,疆域不受侵擾而已。
當年周朝衰弱,諸侯互斗,周邊各族乘機滲入中原。有的諸侯國招撫它們為已用。所以申侯引犬戎族入寇,顛覆了西周;秦襄公在西周之後統治關中時,羌戎各族也驟然崛起。春秋時後,義渠、大荔族居住在秦、晉兩國境內;陸渾、陰戎駐紮在伊水、洛水之間;鄋瞞族的禍害及於濟水以東,攻擊齊、宋、邢、衛各國。周邊各族從南北兩面進攻中原,中原形勢十分危急。
這時,有齊桓公崛起,包圍和存續各弱小諸侯國,尤其是北伐山戎族,為燕國拓展疆土。所以孔子特別稱讚管仲保衛華夏習俗的功績。春秋戰國交際時,中原各諸侯國強盛起來,楚國吞併了蠻氏,晉國滅掉了陸渾族,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闢了榆中地區,秦國從咸陽崛起,吞併了義渠各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兵威震鄰,打擊胡人,驅逐越人,五嶺山脈和長城防線駐紮大量軍隊,雖然統治殘暴,徭役繁重,民變四起,但經過他的治理,中原地區卻不再有各種夷族了。
【注釋】
1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四夷:舊指四方各族。 意謂天下有道,則四方各族都為天子守衛疆土。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淮南子.泰族訓】:『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諸侯。』後多引作〔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後漢書.陳寔傳.附子紀】:『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德政,以懷不附。』宋.田錫【上中書相公書】:『古人云:'天下有道,則守在四夷」。方今邊鄙無虞,戎夷畏服,契丹遣其愛子,入朝貢奉。』也單引〔守在四夷〕。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為之奈何?守在四夷。』【宋史.錢若水傳】:『陛下苟思兵者兇器,戰者危事,而不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則守在四夷,而常獲靜勝。』
【淮南子】卷20泰族訓:『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鄰;諸侯失道,守在四境。故湯處亳七十裏,文王處酆百裏,皆令行禁止於天下。周之衰也,戎伐凡伯於楚丘以歸。故得道則以百裏之地令於諸侯,失道則以天下之大畏於冀州。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行可奪之道,而非篡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鄰;諸侯失道,守在四境。』
2中宗:(前48年)正月辛丑日,葬漢宣帝於杜陵。 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十五,劉秀追尊孝宣皇帝廟號為中宗。 為政舉措 政治 隱忍蓄勢 從後元二年(前87年)漢昭帝即位起..
3侯應:侯應, 西漢郎中官,邊疆人。以【侯應論罷邊十不可】而聞名於史書。
4望之蕭望之(約前114年—前47年),字長倩,蕭何七世孫,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人,徙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歷任大鴻臚、太傅等官。
漢宣帝時,曾被丙吉推薦給大將軍霍光,但由於看不慣霍光的倨傲而得不到霍光的重用。以儒家經典教授太子(漢元帝),反對封馮奉世為侯,建議和親烏孫、善待歸附的匈奴呼韓邪單于。甘露三年(前51年),在長安未央宮殿北石渠閣皇家圖書館,召集諸儒講【五經】同異,並加評議。漢元帝即位後,以前將軍光祿勛,領尚書事輔佐朝政,甚受尊重。後遭宦官弘恭、石顯等誣告下獄,憤而自殺。
蕭望之主治【齊詩】,兼學諸經,是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李白在【客中行】讚頌的『蘭陵美酒』相傳就是蕭氏家釀。自此,蘭陵蕭氏成為山東臨沂大族,歷數百年而不衰。
5申繒申為申侯:西周人,申國國君。其女為周幽王后。生太子宜臼。幽王廢后及太子。侯怒,乃與繒、西夷、犬戎等部族,攻殺幽王,與諸侯復立宜臼,奉周祀,是為周平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