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賈誼【新書】卷46勸學詩解舜僶俛我儃僈弗省南榮趎不避重繭問道老聃時難得易失
題文詩:
吾嘗謂於,門人學者:舜何人也?我何人也?
夫啟耳目,載其心意,從立移徙,與我同性,
而舜獨有,賢聖之名,明君子實,而我曾無,
鄰裏之聞,寬徇之智,者獨何與?然則舜僶,
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之省耳.以西施美,
而蒙不潔,則過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嘗試,
傅白黛黑,以榆鋏陂,雜以芷若,虻虱之視,
益以口笑,佳態佻志,從容為悅,則雖王公,
大人孰能,無悇憛心,巔一視之.今以二三,
子材而蒙,愚惑之智,予恐過之,有掩鼻容.
昔南榮趎,丑聖道之,忘乎己故,步陟山川,
坌冒楚棘,彌道千餘,百舍重繭,不敢久息.
既遇老聃,噩若慈父,雁行避景,夔立蛇進,
後敢問見,教一高言,若飢十日,得大牢是,
達若天地,行生後世.今夫子達,佚乎老聃,
諸子之材,不避榮跦,無千裏遠,重繭之患,
親與巨賢,連席而坐,對膝相視,從容談語,
無問不應,是天降大,命達吾德,吾聞之曰:
時難得而,易失之也.學者勉之!天祿不重.
時光荏苒,時不可失,失不再來,學不可已,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為學日增,為道日損,至學自學,學做真人.
【原文】
謂門人學者:舜何人也?我何人也?夫啟耳目,載心意,從立移徙,與我同性,而舜獨有賢聖之名,明君子之實,而我曾無鄰裏之聞,寬徇之智者,獨何與?然則舜僶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省耳。
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潔,則過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嘗試傅白黛黑,榆鋏陂,雜芷若,虻虱視,益口笑,佳態佻志,從容為說焉,則雖王公大人,孰能無悇憛養心,而巔一視之。今以二三子材,而蒙愚惑之智,予恐過之有掩鼻之容也。
昔者南榮跦丑聖道之忘乎己,故步陟山川,坌冒楚棘,彌道千餘,百舍重繭,而不敢久息。既遇老聃,噩若慈父,雁行避景,夔立蛇進,而後敢問。見教一高言,若飢十日而得大牢焉。是達若天地,行生後世。今夫子之達,佚乎老聃,而諸子之材,不避榮跦,而無千裏之遠,重繭之患,親與巨賢連席而坐,對膝相視,從容談語,無問不應,是天降大命以達吾德也。吾聞之曰:『時難得而易失也。』學者勉之乎!天祿不重。
[注]
1僶俛:亦作僶勉。努力,勤奮;儃僈:釋義:放誕,放縱。
2鋏:夾取東西的金屬器具。如:火鋏。3陂:邊際;旁邊。
4悇憛:憂傷悲苦。
5南榮跦:即南榮趎;【漢書古今人表】作南榮疇,或作儔,又作壽。【淮南子】作幬。春秋時人。相傳為庚桑楚弟子。曾擔糧七日七夜問道於老子。
6丑:比較的意思。7坌(bèn)冒:聚而冒起。
【莊子】雜篇卷庚桑楚
【原文】
南榮贏糧(14),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來乎?南榮趎曰:『唯』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南榮趎懼然顧其後。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謂乎?』南榮趎俯而慚,仰而嘆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問。』老子曰:『何謂也?』 南榮趎曰:『不知乎?人謂我朱愚(15)。知乎?反愁我軀。不仁,則害人;仁, 則反愁我身。不義,則傷彼;義,則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 趎之所患也。願因楚而問之(16)。』老子曰:『向吾見若眉睫之間(17),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18)。若規規然若喪父母(19)。揭竿而求諸海也(20)。 女亡人哉(21)!惘惘乎(22)!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可憐哉!』
【譯文】
南榮趎擔着口糧,走七天七夜到了老子的住所。老子說:『你從庚桑楚那裏來的嗎?』南榮趎說:『是的。』老子說:『你為什麼和那麼多的人一起來呢?』南榮趎驚恐地回頭看看他的身後。老子說:『你不懂我所說的意思嗎?』南榮趎低頭而慚愧,仰天而嘆說: 『現在我忘了我應怎樣回答,因而也忘了我的詢問。』老子說:『什麼意思呢?』南榮趎說:『不知道嗎?人說我愚昧,知道嗎?反而危害我的身軀。 不行仁,便傷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義,便傷害他人;行義, 反而危害自己。我怎樣逃避這種處境方可呢?這三點,是我所憂患的,希望因有庚桑楚的介紹而向你請教。』老子說:『方才我看你的表情,我就得知你的苦惱了。現在又從你說的這些話中得到進一步的證實,你那驚視自失的樣子象喪失了父母,猶如拿着竹竿去探測大海。你是個流亡的人呀,迷惘呀! 你打算返歸你自己的本性而又無從入手,真可憐呀!』
(14)贏(ylng):擔。
(15)朱愚:銖愚,愚鈍,愚昧無知。
(16)因楚,通過庚桑楚。
(17)向,方才,剛才。若:你。眉睫之間:眼神,引申為表情。
(18)信,證實。
(19)若:你,規規然:驚視自失的樣子。若,如。
(20)揭竿:舉竿。諸:之於。
(21)女:汝,你。亡人:流亡之人。 '
(22)惘惘(wang):心中若有所失而迷罔的樣子。
【原文】
南榮趎請入就舍(23),召其所好,去其所惡。十日自愁(24),復見老子。
老子曰:『汝自灑耀(25),熟哉鬱郁乎(26)!然而其中津津乎猶有惡也(27)。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28),將內揵(29);內韄者不可繆而捉(30),將外揵;外內韄者,道德不能持, 而況放道而行者乎!』南榮趎曰:『裏人有病,裏人問之,病者能言其病, 然其病,病者猶未病也。若趎之聞大道(31),譬猶飲藥以加病也,趎願聞衛生之經而已矣(32)。』老子曰:『衛生之經,能抱一乎(33)?能勿失乎?能無卜籠而知吉凶乎(34)?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已乎(35)?能翛然乎 (36)?能侗然乎(37)?能兒子乎(38)?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39),和之至也;終日握而手不掜(40),共其德也;終日視而目不瞚(41),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42),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已。』
南榮曰:『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謂冰解凍釋者(43),能乎?夫至人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44),不以人物利害相攖(45),不相與為怪(46),不相與為謀(47),不相與為事(48),翛然而往,侗然而來。是謂衛生之經已(49)。』 曰:『然則是至乎?』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兒子乎!」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
【譯文】
南榮趎請求就居弟子的館舍受業,求其所好,棄其所惡,十天自感愁苦,再去見老子。
老子說: 『你自己洗滌,為什麼還憂鬱不樂呢!然而心中還有惡的自然流露。纏護於外利害紛繁無從把握它,於是關閉內心以控制;纏護於內思慮就會產生繆結, 也無從把握它,於是關閉外物以杜絕其因緣。外內纏護的人,即使有道德也不能自己守持,何況是聽任道德而行事的人呢!』南榮趎說:『屯裏的人有病,鄰人問他,病人能講清自己的病情,能把病當作病,他的病還未達到病甚的程度。象我聽了大道,好象吃藥加重了病一樣,我只想聽聽保身全生之術就夠了。』
老子說:『保身全生之術,能棄多知而抱朴嗎?能不喪失本性嗎?能不佔卜而知道吉凶嗎?能不止於本分嗎?能不再追求已經過去的東西嗎?能捨棄於人而求之於己嗎?能自由自在嗎?能純真無知嗎?能象嬰兒嗎?嬰兒整天號哭而喉嚨卻不哽塞嘶啞,這是和諧所至;嬰兒整天握拳而手不曲拳,這是共守他的本性;整天睜眼而目不轉睛,是心不偏向外求,行走不知所去的方向,停下來不知要做什麼事情。因順自然,隨波逐流。這就是保身全生之術,』
南榮趎說:『那麼這就是至人的道了嗎?』答說:『不是。 這乃是所說的冰解凍釋那樣解除癥結而使心性靈通的人能做到啊。那種至人,因順自然而求食於大地,因順自然而同樂於天。不因人事利害而糾纏, 不相互怪異,不相互圖謀,不參與塵俗事務,自由自在而去,無知無慮而來,這就是保身全生之術了。』問說:『那未,這就是達到至道了嗎?』答說:『沒有。我曾告訴你說:'能象嬰兒嗎?」嬰兒的舉動不知幹什麼,行走不知所去的方向,身體象槁木枝而心靈象死灰。象這樣,禍也不會到,福也不會來。 沒有禍福,哪裏還有人力的災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