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卷5詩解2君者民源用賢則霸愛民則王無一則亡 題文詩: 君者民源,源清流清,源濁流濁.有社稷者, 不能愛其,民而求民,親己愛己,故不可得. 民不親愛,求為己用,其為己死,不可得也. 民弗為用,弗為死而,求兵之勁,求城之固, 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欲不,危削滅亡, 不可得也.危削滅亡,之情皆積,於此而求, 安樂是聞,不亦難乎!是枉生者.悲夫枉生, 者不待時,而滅亡矣.故人主欲,強固安樂, 莫若反己;倘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及之政; 若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 生今之世,志乎古世,以天下之,王公莫之, 好也而是,子獨好之;以民莫之,為也而是, 子獨為之.為之者窮,是子猶為,之而無是, 須臾怠焉,差焉獨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 所以失之,者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白黑, 則是其人.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與其, 人為之巨,用之然後,天下為一,諸侯為臣; 小用之則,威行鄰國,莫之能御.若殷之用, 伊尹周之,遇太公可,謂巨用之;齊用管仲, 楚之用孫,叔敖可為,小用之矣.巨用之者, 如彼小用,之者如此.故曰粹而,王駁而霸, 無一而亡.詩經有曰:四國無政,不用其良. 不用其良,臣而不亡,者未之有.民為國本, 賢為君本,本立道生,捨本逐末,不得不亡. 【原文】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不能愛其民,而求民親己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弗為用,弗為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欲不危削滅亡,不可得也。夫危削滅亡之情,皆積於此,而求安樂是聞,不亦難乎!是枉生者也。悲夫!枉生者不待時而滅亡矣。故人主欲強固安樂,莫若反己;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及之政;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今之世,而志乎古之世,以天下之王公莫之好也,而是子獨好之;以民莫之為也,而是子獨為之也。抑為之者窮,而是子猶為之,而無是須臾怠焉差焉。獨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所以失之者,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白黑,則是其人也。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與其人為之,巨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國,莫之能御。若殷之用伊尹,周之遇太公,可謂巨用之矣;齊之用管仲,楚之用孫叔敖,可為小用之矣。巨用之者如彼,小用之者如此也。故曰:『粹而王,駁而霸,無一而亡。』詩曰:『四國無政,不用其良。』不用其良臣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注釋】出自【荀子】卷12君道篇詩解3君者民原用賢愛民
原文: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為己用、不為己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危削、滅亡之情舉積此矣,而求安樂,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時而落<1>。故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2>,則莫若求其人。彼或蓄積,而得之者不世絕。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是子獨好之<3>;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是子獨為之。好之者貧,為之者窮,然而是子猶將為之也<4>,不為少頃輟焉。曉然獨明於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敵;縱不能用,使無去其疆域,則國終身無故。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詩】曰<5>:『介人維藩,大師維垣。』此之謂也。 〔譯文〕
君主,就像人民的源頭;源頭清澈,那麼下邊的流水也清澈;源頭混濁,那麼下邊的流水也混濁。所以掌握了國家政權的人如果不能夠愛護人民、不能夠使人民得利,而要求人民親近愛戴自己,那是不可能辦到的。人民不親近、不愛戴,而要求人民為自己所用、為自己犧牲,那也是不可能辦到的。人民不為自己所用、不為自己犧牲,而要求兵力強大、城防堅固,那是不可能辦到的。兵力不強大、城防不堅固,而要求敵人不來侵犯,那是不可能辦到的。敵人來了而要求自己的國家不危險削弱、不滅亡,那是不可能辦到的。國家危險削弱以至滅亡的情況全都積聚在他這裏了,卻還想求得安逸快樂,這是狂妄無知的人。狂妄無知的人,不要等多久就會衰敗死亡的。所以君主想要強大穩固安逸快樂,那就沒有什麼比得上回到人民上來;想要使臣下歸附、使人民與自己一條心,那就沒有什麼比得上回到政事上來;想要治理好政事、使風俗淳美,那就沒有什麼比得上尋覓善於治國的人。那些善於治國的人或許有所積儲,因而得到這種人的君主世世代代沒斷絕過。那些善於治國的人,生在今天的時代而嚮往着古代的政治原則。雖然天下的君主沒有誰愛好古代的政治原則,但是這種人偏偏愛好它;雖然天下的民眾沒有誰想要古代的政治原則,但是這種人偏偏遵行它。愛好古代政治原則的會貧窮,遵行古代政治原則的會困厄,但是這種人還是要遵行它,並不因此而停止片刻。唯獨這種人清楚地明了古代帝王取得國家政權的原因、失去國家政權的原因,他了解國家的安危、政治的好壞就像分辨黑白一樣清楚。這種善於治國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那麼天下就能被統一,諸侯就會來稱臣;如果君主一般地任用他,那麼威勢也能擴展到鄰邦敵國;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但如果能使他不離開自己的國土,那麼國家在他活着的時候也就不會有什麼事故。所以統治人民的君主,愛護人民就會安寧,喜歡士人就會榮耀,這兩者一樣都沒有就會滅亡。【詩】云:『賢士就是那屏障,大眾就是那圍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注釋〕
<1>胥:通『須』,等待。 <2>俗:【集解】作『國』,據【韓詩外傳】卷五第四章改。 <3>是子:【集解】作『於是』,據【韓詩外傳】卷五第四章改。下面兩個『是子』也如此。 <4>【集解】『猶』上有『獨』字,據【韓詩外傳】卷五第四章刪。 <5>引詩見【詩·大雅·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