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卷6詩解7君子重禮賤利要人不要其土莊王退師憐民君子正直崇德揚人之美 題文詩: 昔楚莊王,伐鄭克之,鄭伯肉袒,左把茅旌, 右執鸞刀,進言莊王,曰吾無良,邊陲臣以, 干大禍使,大國君昧,遠辱至此,君如憐此, 喪人錫之,不毛地唯,君王之命.莊王曰君, 之不令臣,交易為言,是以使吾,得見君之, 玉面也而,微至乎此.莊王受節,左右麾軍, 退舍七裏.將軍子重,進諫曰夫,南郢與鄭, 去數千裏,大夫死者,數人廝役,者數百人, 克而弗有,無乃失民,臣之力乎!莊王曰吾, 聞古者杅,不穿皮不,蠹不出於,四方以是, 君子重禮,而賤財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 告以從而,不舍不祥,吾以不祥,立於天下, 災及吾身,何取之有?既晉之救,鄭國者至, 或曰請戰.莊王許之.子重進諫,曰晉強國, 道近兵銳,楚師奄疲,,君其勿許.王曰不可. 強者我避,弱者威之,是吾無以,立乎天下. 乃遂還師,以逆晉寇.楚莊王援,桴而鼓之, 晉師大敗,晉人來渡,河而南及,敗奔走欲, 渡而北士,卒奔爭舟,而指可掬.莊王曰噫! 君不相好,百姓何罪?乃退楚師,以佚晉寇. 詩經有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 不畏強御.莊王之謂.君子也者,崇人之德, 揚人之美,非道諛也;正言直行,指人之過, 非毀疵也;詘柔順從,剛強猛毅,與物周流, 道德不外.詩經有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君子真情,剛正不阿. 【原文】 楚莊王伐鄭,(克之,)鄭伯肉袒,左把茅旌,右執鸞刀以進,言於莊王曰:『寡人無良邊陲之臣,以干大褐(應為:禍),使大國之君沛(應為:昧)焉,遠辱至此。(君如憐此喪人,錫之不毛之地,唯君王之命)』莊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為言,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也,而微至乎此。』莊王受節,左右麾楚軍,退舍七裏。將軍子重進諫曰:『夫南郢之與鄭,相去數千裏,大夫死者數人,廝役者數百人,今克而弗有,無乃失民臣之力乎!』莊王曰:『吾聞:古者杅不穿,皮不蠹,不出於四方,以是君子之重禮而賤財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以從而不舍,不祥也。吾以不祥立於天下,災及吾身,何取之有?』既、晉之救鄭者至,曰:『請戰。』莊王許之。將軍子重進諫曰:『晉、強國也,道近兵銳,楚師奄罷,君其勿許。』莊王曰:『不可。強者、我避之,弱者、我威之,是寡人無以立乎天下也。』乃遂還師,以逆晉寇。莊王援桴而鼓之,晉師大敗,(晉人來渡河而南,及敗,奔走欲渡而北,)士卒奔者爭舟,而指可掬也。莊王曰:『噫!吾兩君不相好,百姓何罪?』乃退楚師,以佚晉寇。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注釋】 出自劉向【新序】卷4雜事4詩解4君子重禮賤利要人不要其土莊王退師軼晉寇君臣爭過而霸 【原文】楚莊王伐鄭,克之。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迎莊王。曰:『寡人無良邊陲之臣,以干天下之禍。是以使君王昧焉,辱到弊邑,君如憐此喪人,錫之不毛之地,唯君王之命。』莊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為言,是以使寡人得見君王之玉面也,而微至乎此!』莊王親自手旌,左右麾軍,還舍七裏。將軍子重進諫曰:『夫南郢之與鄭相去數千裏,諸大夫死者數人,斯役死者數百人,今克而不有,無乃失民力乎?』莊王曰:『吾聞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禮而賤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徙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災)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 既而晉人之救鄭者至,請戰,莊王許之,將軍子重進諫曰:『晉,強國也,道近力新,楚師疲勢,君請勿許。』莊王曰:『不可。強者我避之,弱者我威之,是寡人無以立乎天下也。』遂還師以逐晉寇,莊王援枹而鼓之,晉師大敗,晉人來渡河而南,及敗,奔走欲渡而北,卒爭舟,而以刃擊引,舟中之指可掬也,莊王曰:『嘻,吾兩君之不能相也,百姓何罪。』乃退師,以軼晉寇。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御。』莊王之謂也。 【譯文】 楚莊王攻打鄭國,攻克了鄭國。鄭襄公袒露上身,左手拿着旄旌,右手拿着鸞刀,前來迎接莊王,說:『我是個沒有德行的邊疆小臣,冒犯上天,闖下大禍,因而使大王辛苦勞頓,委屈大王來到這個小地方,假如大王憐憫我這個失位流亡之人,賜給一塊不生莊稼的地方,我一切聽大王命令。』莊王說:『您手下一些不良之臣,不斷地來說些不中聽的話,因此使我有機會來瞻仰您的風采。』莊王親手揮動旌旗,指揮軍隊後退七裏紮營。將軍子重上前勸莊王道:『南郢與鄭國相距好幾千裏,死的大夫有好幾位,這次戰役死了幾百名士兵,現在打敗了鄭國卻不佔領,恐怕白費了人力物力吧?』莊王說:『我聽說,古時候水盂不破,皮裘不損壞,就不去四處經營,因此君子重視禮義而輕視財利,要的是對方服罪而不貪圖對方的領土,人家表示服從還不放過人家,那是存心不良,我如果靠存心不良在天下立足,那麼災禍隨時會降臨到我身上了。』 沒多久,晉國援救鄭國的軍隊到了,要求交戰,莊王答應了。將軍子重上前勸莊王說:『晉國是強國,他們路途近,力量沒有消耗,楚國的部隊已經疲勞,大王還是別答應他們。』莊王說:『不行,對強者我就迴避,對弱者我就欺凌,這樣我就無法在天下立足了。』於是調回軍隊迎擊晉軍,莊王手持鼓槌擂鼓,晉軍大敗。晉軍來的時候,是渡過黃河南下,到戰敗時,士兵奔跑想渡黃河北上,相互爭船,船上的人用刀砍那些抓着船幫的手,船裏的斷指可以大把地捧起來,莊王說:『唉!我們兩位國君不和,百姓有什麼罪過呢?』就下令讓軍隊後撤,放晉軍一條退路。【詩經】說:『柔軟的他也不吞下去,剛硬的他也不吐出來。他不欺侮孤寡無靠的人,也不害怕兇悍強橫的人。』這說的是莊王啊。 【原文】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道諛也;正言直行,指人之過,非毀疵也;詘柔順從,剛強猛毅,與物周流,道德不外。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注釋】出自【荀子】卷3不苟篇詩解2至文義節以別小人 原文: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誇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詩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能以義屈信變應故也。 2『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茹:吃。 軟弱的也不吃掉,堅硬的也不吐出。 比喻不凌弱畏強,欺軟怕硬。語出【詩.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 【譯文】 君子尊崇別人的德行,讚揚別人的美德,並不是諂諛別人。君子正義地議論,正直地指出,舉出別人的過錯,並不是要詆毀別人。君子說自己的光輝美德,可以比擬舜禹,和天地並列,並不是誇張荒誕。君子隨時勢屈伸,柔弱順從的時候好像蒲葦草,並不是懦弱膽怯,剛強勇猛堅毅時,沒有不伸直的,並不是驕橫暴躁。而是因正義而應變,知道恰當時候要有曲直的緣故。【詩經】說:『應該左就在左,君子適宜在左,應該右就在右,君子有時在右。』這是說君子因正義而屈伸應變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