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國學網 作者: 謝導秀 古琴的由來
古琴至今已有五千年歷史,它是中國真正的國樂,因為純粹是中國人的發明。當時古人打獵射箭,拉弓時發現能發出聲音,受到啟發,就發明了古琴。開始是先弄一根弦,撥一撥就能發出『梆梆』的聲音,後來逐漸演變為五弦,再發展為現在的七弦。古琴音樂素以清、微、澹、遠為主要的審美況味,其追求的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古琴五不彈
彈奏古琴講究琴與心融合,所以自古以來,琴家往往遵循五不彈原則:
1、風雨交加不彈。疾風驟雨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氣和,有傷於琴心的抒發。
2、周圍環境太差不彈。環境嘈雜,俗氣又重,與琴文化的情趣相違。
3、對俗人不彈。因為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識風情,難解琴道之妙。
4、不坐不彈。操琴是心意抒發,要求氣定神閒,不可有浮躁之氣。
5、不衣冠不彈。操琴是心靈藝術,要達到這樣的心理狀態,往往要潔淨身心,穿着寬鬆舒適的衣服。
打譜
打譜就是從古琴譜中摸索出節奏。因為古譜的記錄沒有音高,沒有節奏,只有指法的記錄,通過指法來找音高,但是節奏現代琴家可以隨心所欲。所以每個古譜,每個人理解得不一樣,彈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古琴最佳拍檔
古琴有獨奏、伴奏、還有琴簫合奏三種演奏形式。琴簫是最佳拍檔,琴和蕭音色互相襯托,琴簫合奏的形式起碼有千年歷史,所以一般也會同時教學生吹簫。謝導秀說,自己表演古琴的好搭檔是上海的戴樹紅。一般流暢的曲子才適合琴簫合奏,而像【高山流水】這樣節奏比較複雜的曲子,琴簫則較難配合。至於古琴和古箏,古琴和二胡的合奏,都是後來才發展的。
嶺南派古琴
南宋未年,宋室南遷,帶來了琴人樂工和大量樂譜資料,對嶺南古琴發展起了促進的作用。到了清代道光年間,黃景星在前人的基礎上加於總結並在後來的一百年間逐漸形成了剛健、明快、爽朗的演奏風格,也就是今天說的『嶺南派』風格。黃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譜】是嶺南派影響最大的古琴譜。
現存嶺南派古琴名曲
南宋末年,大批樂師隨南逃的朝廷來到新會。南宋滅亡,他們帶來的古琴譜也流落民間,被發現後取名【古岡遺譜】。『古岡』即新會。【古岡遺譜】共收有30多首古琴曲。但目前只發現了7首:【玉樹臨風】、【神化引】、【碧澗流泉】、【烏夜啼】、【懷古】、【鷗鷺忘機】和【雙鶴聽泉】。
文章來源:華音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