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國學網 唐代(618—907)是中國古代繪畫全面發展的時期。特別是唐代貞觀至開元的一百多年間,疆域廣闊,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各民族之間接觸密切,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異域文化也從不同的領域影響着唐王朝並被接納;思想文化領域的儒、釋、道三教並立與合流是這一時代的一大特徵和總的發展趨勢。寬容開放的時代精神使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都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局面,故文人畫空前興盛,名家輩出。當時湧現大批著名的畫家,見於史冊者就達235人之多,再加上無數的普通畫家和畫工,如此龐大的畫家隊伍,為前代所未有。畫家在不斷吸收西域與外來文化,藝術表現技巧更加豐富,創建題材也空前廣泛。人物畫愈發注意反映現實生活,和刻劃人物的精神氣質。吳道子一改六朝呆板、雕飾之舊習;山水畫分出青綠和水墨兩大體系,李思訓父子創『金碧』之新格;王維開水墨之先河,並產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風格自此以後,山水畫遂成中國繪畫之主流;花鳥畫創立工筆設色和水墨淡彩、沒骨等多種表現方法。宗教畫亦顯得更為絢麗多彩。可以說,唐代時期的繪畫成就,超過了以前各代,氣勢豪邁,影響波及當時的東方各國,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峯。
唐代三百多年的繪畫史,可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從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它包括歷史上『初唐』和『盛唐』兩個時段。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把唐朝繪畫與前代繪畫作品做了一個對比。他認為魏晉南北朝的繪畫完成了『跡簡意淡而雅正』向『細密精緻而臻麗』的演進過程,但尚未達到『備』的境地;唯有到了初、盛唐,才『煥爛而求備』。 張彥遠所說的『備』,包括繪畫精神、美學追求、藝術表現和包括構圖、造型、筆墨、色彩等眾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吸收外來文化,融合南北地域,繼承改造前人的博大創新精神,使民族繪畫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使中國畫的表現領域進入完備期。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繪畫形式上,起於隋代的捲軸畫在唐代被畫家普遍使用。壁畫此時雖仍為繪畫大宗,如宮殿、寺廟、旅舍、石窟、墓室等處的壁畫,富麗堂皇,令人嘆為觀止,但捲軸畫的興起,並因便於創作、收藏、觀賞而逐漸流行,畫家的創作天地更為自由廣闊,自中唐以後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要形式。
繪畫內容上,體現了更多的創新精神,它表現在人物畫、山水畫、花鳥走獸畫、敦煌和墓室壁畫諸多方面,其中敦煌和墓室壁畫已在『中國歷代繪畫簡介(五)壁畫』中做過介紹,下面只簡介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走獸畫:
人物畫
人物畫在唐代繪畫史上佔據主要地位。這一時期的人物畫多體現了唐朝盛世時統治階級的審美傾向,繪畫政教氣息非常強烈。與此同時由於佛教的隆盛,跟西域、印度、南海的交通頻繁,因而乃使西域、印度、波斯風格的繪畫傳入了中國。於是在初唐形成兩個表現題材和畫風都截然不同的畫派:以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為代表的中原畫派和貴族畫風,繪畫題材以帝王將相,貴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為主;另一是以來自西域的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及梁令瓚為代表的西域的『尉遲派』西域畫風,以佛教人物故事和異族人物為主要創作題材。閻立德官至工部尚書,進封為公。曾師事六朝和隋代張僧繇、楊契丹、展子虔,並繼承陸探微、謝赫筆法而有所發展,代表作有【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官圖】、【鬥雞圖】、【封禪圖】【釆芝太上像】、【右軍點翰圖】、【沈約湖雁詩意圖】等;閻立本先是代兄為工部尚書,後為右相,封博陵縣男。代表作有【步輦圖】【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魏徵進諫圖】等。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是中亞于闐王國的王族尉遲跋質那代表作有【降魔變】、【千缽文殊】、【功德人物】和【濕耳獅子】等。尉遲乙僧的【降魔變】在對釋迦牟尼形象進行有意識藝術誇張的同時,又以色彩的暈染強化和突出三女魔的立體感,產生了『身若出壁』的藝術效果。以自己獨特的着色方式和凹凸畫法豐富了唐代繪畫『煥爛而求備』的內涵,其代表作有【番君圖】、【龜茲之女圖】和【天王像】等。閻立德兄弟和尉遲跋質那父子兩個畫派在初唐並重,也體現了唐人容納異族文化和擅於吸收借鑑的博大胸懷。
盛唐時代人物畫的代表人物是吳道子。其僧道人物畫在用筆和線型的表現上改變了顧愷之、陸探微以來巧密細潤作風,吸收了漢以來民間繪畫誇張、自然的優秀傳統,行筆磊落大膽、自由豪邁,有『吳帶當風』之譽。其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圖】、【明皇受籙圖】、【十指鍾馗圖】等。仕女畫發展到唐代亦有所創新。題材上一改前人『不近閭裏』之習,由宮廷貴婦推向閭裏民間小家碧玉。而且無論宮廷還是民間、無論是捲軸畫還是壁畫,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婦女為繪畫主體。在造型上,以『雍容豐肥』為時尚。開元年間的張萱即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仕女畫的代表。張萱在題材上由漢魏以來的『烈女』、『孝婦』轉向表現現實生活。同時在宗教畫盛行的當時另闢蹊徑。對我國人物畫尤其是風俗畫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人物造型以『曲眉豐頰』為特徵,開盛唐畫風。線條的運用則從傳統的周密中脫胎出來,加以提煉,簡勁而流動。着色艷麗而不蕪雜,鮮明而不單調,又採用朱色暈染耳根。其代表作【武后步輦圖】、【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都描繪了具有曲眉豐頰、豐肌秀骨為視覺特徵的女性形象。
山水畫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維(俗稱王右丞)為代表的水墨山水。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煩瑣,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致動人。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等,色彩富麗,情感外露,十分耐看。、李思訓的畫跡還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峯茂林圖】等;李昭道的畫跡還有【春山行旅圖】、【海岸圖】、【摘瓜圖】等。二李之後承續其畫風者有王熊,曾任潭州(今長沙市)都督,所畫湘中山水,屬青綠一派;另外還有暢鞏、李平鈞、鄭逾等,而且對其青綠技法有所強化。
水墨畫產生於盛唐,據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當時有盧鴻一、王維、鄭虔等。這些水墨山水畫家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王維,他被畫家奉為『南畫之祖』,其藝術思想與主張影響着傳統繪畫體系中文人畫的完善和發展方向。作為傑出的詩人和音樂家王維,首創了『潑墨山水』來表現士大夫文人的『禪宗意境』。該畫技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以之來表現景物的體和面。即便設色,也講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遠、純淨的境界,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為高。如傳作王維【雪溪圖】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含蓄耐看。其傳世之作有【長江積雪圖】和【輞川圖】。
王維之外,前期的水墨山水畫家還有王陁子、鄭虔、畢宏、韋偃、陳恪、盧鴻、欺岳、朱審、劉單等。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王陁子『善山水幽致,峯巒極佳』; 盧鴻一,除山水畫外,頗善籀篆楷隸書法;鄭虔,擅書畫,能歌詩,工書法,長音律,當時有『鄭虔(詩、書、畫)三絕』之譽。工山水,畫山多用墨色,樹枝老硬;亦作魚、水、人物。李白對此人曾有【廣文先生歌】;畢宏,善畫山水,古松奇石,杜甫【戲韋偃為雙松圖歌】稱:『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會韋偃少』。韋偃,其父韋鑒善畫龍、馬,叔父韋鑾亦以畫山水花鳥著稱。韋偃善畫山水竹石,屬於王維一派,山以墨斡,水以筆擦,雲煙變幻,風格俊秀;王宰,四川人。善畫山水樹木,出於象外,多畫川中山水。杜甫有【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稱頌。
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這二個流派的出現,體現了唐人的審美情趣向多元化的發展,它們都受到後世的推崇仿效。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的南北禪宗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這兩種畫派,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有人又將前者稱為匠人畫,後者成為文人畫。
花鳥走獸畫
花鳥、走獸本是一種裝飾畫,從上古彩陶到商周青銅器,再到戰國、漢代帛畫、磚畫以及漢代以後的漆畫。到南北朝時期,花鳥畫開始萌發成一種獨立的畫種。到了唐代,花鳥走獸畫進入獨立發展的階段,受到宮廷與民間的廣泛歡迎,並湧現出一批專畫花鳥,或專畫牛、馬的傑出畫家。如薛稷擅長畫仙鶴,杜甫有詩稱其畫鶴『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姜皎擅長畫鷹,畫面突兀逼人,充滿肅殺之氣。
唐人尚武,養馬成風,因而出現了許多專工鞍馬的畫家,再如盛唐曹霸,精於畫馬,生機勃勃,超凡脫俗。其弟子韓干,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詩人杜甫對此皆有詠歌。韓干所繪【照夜白圖】,用洗鍊而富有彈性的鐵線勾勒後稍加渲染,將一匹烈馬狂暴不羈的神情刻劃的栩栩如生,四蹄騰越,昂首嘶鳴,有脫韁而去的勢態。其代表作還有【牧馬圖】。韋偃,其父韋鑒善畫龍、馬,韋偃則善畫山水竹石,亦他精於鞍馬,能以簡率的筆墨表現馬或驚或止、或走或起的不同姿態;尤善於畫成群小馬,能以極其概括的筆墨手法寫成,達到宛然如真,曲盡其妙的境地。大詩人杜甫在【戲為雙松圖歌】中認為韋偃畫馬是『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此外,騰昌佑的花鳥、刁光胤的羊、蕭悅的竹等,皆以獨門專科見稱於時,給花鳥走獸畫的全方位發展奠定了基礎。
後期:從玄宗天寶十四年(754)到唐末昭宣帝天祐三年(906),它包括歷史上『中唐』和『晚唐』兩個時段。
這個時段雖起於安史之亂和迄於唐末。實際上安史亂中和唐末,整個社會陷於大動亂中,人們四處奔逃,衣食難繼,且有生命之虞,無論是繪畫創作還是鑑賞隊伍,都受到極大影響甚至處於停滯狀態。所以這個時段實際上是從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安史之亂平定,到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王仙芝起義,僖宗奔蜀之前。
人物畫
安史亂起,玄宗令朔方、河西、隴右諸鎮除留兵守城堡外,皆赴行營平叛,至德元年(756),李嗣業、段秀實、李棲筠等三支安西節度府的一萬五千多精兵被肅宗調回鳳翔,參加了收復長安的戰爭。安西北庭邊防部隊大批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雖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作戰防禦能力。唐軍與當時西部主要邊患吐蕃的拉鋸戰開始攻守易位,唐王朝處於節節敗退的總態勢中。到了代宗廣德元年(763),吐蕃軍隊已經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河西、隴右盡為吐蕃所有並進犯長安。至此,中原通西域的道路被吐蕃完全掐斷。西域唐軍與內地的聯繫終於斷絕。西域文化流入的通道於是斷絕,已經非常盛行的西域繪畫也告衰退。戰亂中。戰爭尚未波及的江南和四川的大地主、大貴族卻大發『戰爭財』。他們用聚斂了大量財富營屋造舍、揮霍浪費,繪畫自然而然成為他們的奢侈品之一。荊南商賈紛紛前往西蜀買『川樣美人』畫,用以裝飾廳堂庭院或收藏,仕女畫和花鳥畫由此時變得很時興,出現了以周昉為代表的綺羅人物畫派和以邊鸞為代表花鳥畫派,在創作隊伍、作品數量和技法創新上均超過前期。
周肪出身豪門顯宦,本人又先後任過越州、宣州長史。平素往來卿相間,熟悉並喜愛上流貴族社會生活,他的大部分作品皆是描畫貴族婦女日常生活,代表作有【戲嬰圖】、【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調琴啜茗圖】、【楊妃出浴圖】、【妃子數鸚鵡圖】等近百件。周昉筆下的仕女形象,臉頰豐腴、圓潤,體態豐肥健美,濃纖疏淡表現得恰如其分。設色彩艷麗濃郁,以紅色為主,兼有青、灰、紫、綠等各色。運筆圓渾略帶方勁,筆跡細膩猶如屈發,與盛唐吳道子的奔放完全不同,這也是時代氛圍不同而形成的特徵。他的【戲嬰圖】被視為『神品』,成為包括國外的歷代帝王和收藏家爭奪的對象。他雕塑的【水月觀音】也為當時和後來者紛紛模仿,被稱為『周家樣』。
周昉之後,又陸續出現李真、趙公祐以及晚唐的常璨、尹繼昭、孫位和張素卿等。李真畫法即承襲顧愷之的筆法纖細、重在傳神,又得周昉的『規矩』,鄭符曾有『李真周昉優劣難』之評,可以李真的人物畫可與周昉匹敵。其【真言五祖像】,今藏日本長安人趙公祐,時代略出於周昉,以畫天王著稱,【益州名畫錄】評其『天資神用,筆奪畫權。名高當代,時無等倫』。
趙公祐一家皆善畫,子溫其,孫德齊,皆有畫名。一家皆善畫的還有晚唐常璨父子。其子趙重胤為僖宗畫像,一揮而就,內外官屬,無不駭嘆。孫位的畫作,【宣和畫譜】著錄二十六件,流傳至今的只會有【高逸圖】,畫圖的表現形式與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磚雕【竹林七賢圖】有密切關係,也與他『樂與幽人作物外交』的個性不無關係。張素卿為道教領袖人物。據郭若虛【圖畫聞見志】,『喜畫道門尊像,天帝星官,形制奇古』,對後世影響很大。宋元道觀壁畫,無不尊奉其為典範。
花鳥畫
中晚唐相繼出現了一批以邊鸞為代表的知名花鳥畫家,邊鸞少攻丹青,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用筆着色多用工筆重彩,朱景玄稱讚曰『下筆輕利,用色鮮明,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
工筆重彩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種表現方法之後,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時至今日仍為當代工筆花鳥畫家所採用。其構圖則多採用『折枝』式,這是我國傳統花鳥畫特有的民族形式,是花鳥畫的優良傳統。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曾稱讚:『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唐末五代花鳥畫家趙昌、刁光胤、五代宋初黃筌畫派都直接承襲邊鸞的繪畫風格。被後來美術史家稱為『花鳥畫之祖』。 唐代後期花鳥畫家還有陳庶、刁光胤、陳恪、白旻等,梅竹則有李約、蕭悅等。
動物畫則以晚唐的韓滉為代表。張彥遠評他的畫以『牛羊最佳』。他的現存作品【五牛圖】中五牛,各具形態,各賦個性。元代趙孟頫曾為此畫題跋,稱之為『稀世名筆』其代表作還有【田家風俗圖】、【田家移居圖】、【堯民擊壤圖】、【醉學士】、【文苑圖】、【豐稔圖】等。韓滉弟子戴嵩,嵩之弟戴嶧亦善畫牛,當時有『韓馬戴牛』之譽。畫虎則有李漸。
水墨山水畫
在中唐以後出現以張璪、王墨為代表的一批山水畫家。比起王維,他們更重視墨法的巧變,如張璪的『破墨法』,就是中唐以後興起的一種水墨山水的新畫法,到晚唐更成為水墨山水畫的主流。張璪,又作張藻,他善畫水墨山水,尤精鬆石,工於破墨。傳說能雙手分別執筆於絹上同時畫出生枝和枯枝,在同一畫幅裏顯現榮枯不同的形象,因而引起人們的驚異。他作畫時重視靈感,保持激昂情緒,下筆時若流電激空,毫飛墨噴,具有感人的魅力,有神品之稱。王洽(784-804) 又稱王墨或王默,早年受筆法於鄭虔,後師項容,善畫山水松石雜樹,他不用筆,每當酒酣,將墨倒在絹素上,以水沖潑,隨墨汁水漬的流動而成山石雲樹,有時也用手抹,用腳踩,有時甚至用頭髮,號稱『潑墨』。盧稜伽,吳道子弟子,畫風細緻,能於咫尺之間,表現出山水遼闊,物象精備。
後期其他有名的山水畫家還有張志和、顧況、顧生、項信、王曇、齊暎、吳恬、鄭逾、張通、楊炎、項容、徐表仁、張洵、陳式等。
繪畫理論
唐代的繪畫理論亦有所發展,如初盛唐彥悰【後畫錄】、李嗣真【續畫品錄】、竇蒙【畫拾遺錄】,中唐顧況【畫評】張璪【繪鏡】、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等。他們的畫史、畫論、畫評,為中國繪畫史留下輝煌的一章,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對繪畫歷史發展的評述與繪畫理論的闡述多具真知灼見。特別是書中采入編入了極為豐富的繪畫史料,其資料來源除前代繪畫作品、史籍外﹐還包括大量的史書﹑小說雜著﹑文集。其中很大一部分繪畫作品和史籍俱已失傳,因此具有極高的繪畫史料價值。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斷代畫史。他仿效張懷瓘【書斷】以神、妙、能三品論定書法家成就高下的體例,又仿效李嗣真【書後品】標出的『逸品』的辦法來專評唐代畫家的作品,尤其創新之處,更有真知灼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