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5|回覆: 0

沂水紀王城出土86件青銅器 造型銘文展時代風格(2)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6-5 0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齊魯晚報
201264162615838.jpg

南邊箱內銅器雖損壞嚴重,但仍不難看出其精美,可見鏤空裝飾。

大鼎的紋飾和造型
西周晚期特點
『除了銘文外,大鼎的紋飾和造型基本符合西周中、晚期的特點。』張頌斌說,這個大鼎高66厘米,厚重、直口方唇、直耳,有突出的扉棱(扉棱是青銅器上常見的一種裝飾,一般為凸出的豎條狀,經常構成獸面紋的鼻樑,或竊曲紋的紋飾分段,起到明顯的裝飾作用)。在這個大鼎的口沿下,有六條突出的扉棱,在鼎的三隻蹄形足上,也有突出的扉棱,與突出的雙目構成了猙獰的獸面紋。而且扉棱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大括號({)形狀,這是西周青銅鼎的特徵。當然,也有少量西周晚期的銅鼎不同,比如周厲王時的『函皇父鼎』(甲)、『多友鼎』、『毛公鼎』等,沒有扉棱而選用重環紋和簡單的弦紋。
紀王崮出土的大鼎,直口方唇、直耳,保留了口沿下的扉棱和蹄形足上獸面紋,口沿下扉棱兩側以竊曲紋為主紋飾,而且是早期有『目』的竊曲紋,這種竊曲紋多見於西周。竊曲紋是夔龍紋的簡化變形,竊曲紋進一步演化,『目』漸漸消失了。


從造型上看,該鼎鼓腹、大立耳的造型也符合西周中、晚期的造型特徵,比如中期後段周孝王時期的大克鼎,就是直口方唇、較大的直耳,口沿下飾帶『目』竊曲紋,鼎腹部裝飾大波曲紋,裝飾有扉棱,蹄足上也裝飾扉棱構成的獸面紋,所以從大鼎銘文、造型和紋飾的綜合分析,可以基本推斷:這個大鼎應該是西周晚期的禮器,同時可以看出大鼎具有西周時期中原文化的特徵。
另外80多件青銅器
春秋中晚期風格
『在做出了對第一件有銘文大鼎的年代推斷之後,我們能否推斷墓葬的時間就是在西周晚期呢?不能。』張頌斌說,因為南北另外兩個邊箱出土的80多件青銅器展示的是另外一種風格特徵。
據介紹,在此次考古發掘中,南邊箱出土鼎等飲食類青銅禮器,其中有7件鼎、7件豆(或稱),此外還有[和鬲、壺等,以七鼎七豆()為基本組合。北邊箱出土樂器,這些樂器中有甬鍾10件、D鍾4件、鈕鍾一套9件、石磬一套10件、T於2件,以鐘磬為基本組合。在南邊箱禮器中,豆的造型已可辨,腹部出現鏤空裝飾,這種造型和裝飾是從西周晚期才出現的,在春秋時非常流行。另外,七件鼎都是附耳、子母口,有蓋,頂蓋上還豎着三個立鈕。張頌斌解釋,所謂附耳,就是鼎的兩隻耳朵不是直接鑄在鼎的口沿上方,而是鑄造在口沿下的器身上,然後曲折向上。所謂子母口,是青銅器口沿部的一種成台階狀的結構,子母口更便於配蓋扣合。這些都是春秋中晚期至戰國青銅鼎的造型特徵。
除了七個鼎之外,[也是附耳,而且清晰可辨為分體式。[是禮器中的蒸食器,中間有箅。分體式[,上為甑,下為釜,組合而成,這是春秋中晚期的造型特徵。
從禮器的組合形式上,西周時流行鼎與簋的組合形式,一般鼎為奇數,簋為偶數。但從紀王崮出土的禮器組合上看,變成了鼎與豆(或稱)為主的組合,配以鬲和[、壺的組合。還有青銅樂器的造型特徵,總體符合春秋中晚期的風格。另外,也出現了七鼎、七豆等量組合和陪葬兩件T於的地域性特徵。
同一墓葬發掘中,既出土了西周晚期的27字銘文大鼎,又出現了大批春秋中、晚期的青銅禮樂器,前後相差200多年,應該如何進行斷代呢?張頌斌說,墓葬中出現前朝器物,這種情況不罕見。根據考古常識,墓葬的斷代應該參照出現年代最晚的器物特徵確定。因此,推測這處墓葬的建成時間應該在春秋中、晚期,晚期的可能性更大。
由此看來,這些青銅器沒有被盜,保存完整。上面的鼎雖然個頭大、有銘文,並且提到三個人,但都不是墓主人,下面的才是墓主人的。

        來源:齊魯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