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美食中國
【別名】伏地菜、雞腸、雞腸草、地胡椒
【來源】為紫草科附地菜屬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拔取全株,除去雜質,曬乾備用。
【性味歸經】甘、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健胃,消腫止痛,止血。用於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1~2錢,研粉沖服3~5分。外用適量,搗爛塗患處。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莖通常白基部分枝,纖細,直立,或叢生,具平伏細毛。葉互生,匙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3厘米,寬5~20毫米,先端圓鈍或尖銳,基部狹窄,兩面均具平伏粗毛;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總狀花序頂生,細長,不具苞片;花通常生於花序的一側,有柄,長3~6毫米;花萼長1~2.5毫米,5裂,裂片長圓形,先端尖銳;花冠藍色,長約1.5毫米,5裂,裂片卵圓形,先端圓鈍;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線形,柱頭頭狀。小堅果三角狀四邊形,具細毛,少有光滑,有小柄。花期5~6月。生長於原野路旁。我國西南至東北均有分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