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2|回覆: 0

[中國方言] 吳語源流小考(2)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09-1-19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揚雄【方言】


但揚雄【方言】中除『吳越』並稱者為古越語外,常見的便是『吳揚』、『吳楚、荊吳』、及『楚揚、荊揚』等合稱。『揚』既然可與『吳』、『江淮』等並舉,應不是指包含吳(會稽)、廬江、九江、豫章、丹揚等五郡的大揚州,而應指吳楚之間的丹揚郡地而言,丹揚地區為今西部宣州吳語區及徽語區。分析這類『荊吳』、『荊揚』語詞,則較多屬漢語詞。這正表明了楚語由西而東,擴及吳、會二郡的路線。從很少見到『吳』與北方方言並稱,也反證了吳楚方言間關係不比尋常(【漢書・地理志】:『本吳粵[越]與楚接比,數相併兼,故民俗略同』)。由於南吳語比北吳語保持更多的古吳語特點,作者曾將溫州方言與揚雄【方言】所說各地方言進行對比,結果是北鄰吳揚、江淮各2條相合,中原關東5條、關西達17條而多數屬通語,值得注意的楚、南楚沅湘間竟有十八九條相合。如:『曉、憚、慧、篷、嬉、杜狗、簍』等,其中如『憚(怒)、慧(病癒)、拌(揮棄)』等最具溫州方言特色的詞都見於楚語,可見楚語在吳語尤其南吳語的形成中應起過重要作用。吳語的形成除結合古越語底層外,漢語方面可能由楚與中原話兩源融合而成(中原話主要來自晉室南遷),怪不得中原人說吳人『音楚』。唐【慧琳音義】合稱吳楚之音。
  
     即使據最晚的說法,楚治吳始於前249年,至西晉永嘉之亂洛陽陷落的310年,也已有560年的發展,東楚方言與古吳越語相融合當已形成一種有地方特色的漢語江東方言。王充【論衡・自紀】篇記建武十年他八歲就學時『書館小幢百人以上』,說明東漢初會稽教育已很發達,居民相當稠集,也自會向外發展。尤其東吳西晉期間,郡縣屢屢分置增多,說明人口在不斷增加,方言區域在不斷擴展。它與中原漢語的巨大差別,則在晉室南渡時才在文獻記載中明顯表現出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