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0|回覆: 0

[中國方言] 關於方言的消亡與保護答記者問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07-6-1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學說連線
記者: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徐伯超
1、有位國外語言學家說,『一種語言從地球上消失,就等於失去一座羅浮宮』。請問,您怎樣看待這句話?方言應該得到保護嗎?為什麼?
答: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多一種語言在地球上存在,就等於人間多了一堵隔離牆。每一座『羅浮宮』都意味着一堵高高的宮牆。人類被分隔在一堵堵宮牆裏已經太久了。所幸,許多宮牆禁不起歲月的剝蝕已經坍塌。但直到今天,地球上還有6000多堵這樣的牆,繼續阻礙着人類的交往。歷史地看,天下沒有永不消失的宮殿。不必為此憂心忡忡,待所有的宮牆傾倒,整個地球就成為一座羅浮宮了,那便是世界大同之日,人類的理想實現之時。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一些大的語種還不會消亡,一座座大的『羅浮宮』還不會傾倒。可是,在那些宮牆之內,還有什麼理由保留橫七豎八的方言壁壘,阻礙同一語種的人們相互交往呢?
2、當前有人認為,保護方言就是保護語言文化的平等與多樣化。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保護語言文化的平等與多樣化嗎?
答:各種方言應該是平等的,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我們不得不選定一種方言作為民族共同語。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的所謂普通話,是在元明清六百年定都北京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是六百年『官話』的強勢地位逐漸造成的。由於中原政權和人民屢次南遷,南方話則得了古代漢語的更多真傳,南方各方言區的人們對北方話的強勢地位心存牴觸,不服氣,是可以理解的,卻也是無可奈何的。無視北方方言佔壓倒優勢這一現實,試圖以保護語言文化的平等與多樣化為由,抵制普通話的推行,只能造成混亂,阻礙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保護方言有一個很具蠱惑力的說法,是將方言與物種相提並論,然而,這一比擬似是而非。生物的多樣性促成了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和整個生物圈的繁榮,方言的多樣性卻造成了同一語種內的歧異、混亂和交流的障礙。兩種多樣性的價值恰恰相反。
在國際上,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有必要強調保護語言文化的平等與多樣化,因為那關係到民族尊嚴和權益,而且,我們並不放棄爭取我們自己的語言成為人類最後的共同語的努力。在國內,尤其是在漢語各方言區內,就大可不必出於自私和狹隘的心理,倡導什麼保護方言存在的平等權利和多樣化了吧。
3、當前一些人從普通話有利於國家統一和國民間相互交流的角度出發,反對保護方言,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答:我完全贊同。推廣普通話有利於國家統一和國民間相互交流,這是無疑的。而方言的割據就是民族分裂的隱患,也決不是聳人聽聞之論。君不見,台獨分子不是已經在試圖把所謂台語(即閩南話)弄成台灣的『國語』,以推動台灣獨立嗎?試想,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在六國舊地曾經遭遇過怎樣的不滿和抵制。可是,如果沒有當年『書同文』的強力推行,一任關東六雄乃至春秋五霸以及山頭林立的眾多封建邦國故地仕民,繼續沿用其各有創意的文字,後來的中國會是怎樣的分裂和混亂!秦統一中國,完成了以竹簡為主要載體的中國文字的統一。可惜在這一『書同文』運動的同時,沒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如我們今天擁有的廣播、電視等語音載體)完成『語同音』,使七國方言歸於一統。如果秦始皇時代早已完成了方言統一,全國人民都講一種標準的國語,那麼,兩千多年以後的今人,是否還會懷念中國方言的春秋式的多元和戰國式的亂象呢?
方言只是一個歷史範疇,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就應該進歷史博物館了。我們這個時代擁有了電視、廣播等強有力的語音傳媒,以普通話統一中國方言,是歷史賦予我們這幾代人的使命。我們不妨像當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一樣,理直氣壯地推行『語同音』,像當年消滅妨礙各地人民書面交流的『方字』一樣,消滅今天仍然妨礙各地人民口耳交流的『方音』。
4、您希望看到普通話一統天下的局面嗎?如果其他方言都消亡了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普通話會不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
答: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也必然是作為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普通話不斷普及和各地的方言不斷消亡的進程,我們只能樂觀其成。方言的消亡固然令人惋惜,可是我們除了奉上一曲輓歌,又能做些別的什麼呢?
如果其他方言都消亡了,普通話一統天下,那時候,普天之下,莫非國語,率土之濱,莫非國人,我們走遍中國,猶在京畿,置身於吳疆越界、湘山贛水、閩風粵潮之中,都像是在自己的家裏,都不會有陌生感、異鄉感,國家更為統一,同胞更為親密,中華民族更有凝聚力,我實在想不出來那有什麼不好?
其他方言都消亡了,普通話也決不會失去生存的基礎。方言存在時,普通話可以借用一些方言的表達;方言不存在了,普通話卻從此不必忍受『打的』『埋單』之類的方言的折磨。死了張屠夫,不吃連毛肉。普通話並不怎麼依賴其他方言而生存,就像倫敦英語(如果它是標準英語)並不依賴蘇格蘭英語、澳洲英語和印度英語而生存一樣。
5、當前有人提出要立法保護方言,從兒童做起,實行雙語政策。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豈有此理,簡直是一派胡言,絕對不可行。
要求一個人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談何容易。一個說方言的人很難同時說好普通話,反之亦然,因為二者難免『串味』。而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科學、人文、藝術、外語,還有那許多不得不學的人情世故、生存智慧和政治套話,我們還有多少精力和時間去學那作為古文化化石的方言呢?既然方言的實用價值已經被它的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代替得差不多了,正如祖傳的算盤,出土的瓦罐,今人已不再用來算賬、盛水,那好,就讓收藏家去做方言的收藏,讓考古家去做方言的考古,至於我們這些整天忙於生計或曰忙於現代化建設的普通人,就請允許我們對古雅而高深的方言敬而遠之,只把我們將有限的精力用於學好一門尚不具有文物收藏價值卻極具實用工具價值的普通話吧。
如今,即使是南方方言區的兒童,許多也是在普通話的語言環境裏長大的,他們熱愛普通話,抵制方言。筆者此刻所在的位於僑鄉泉州的華僑大學,這裏的一些能講雙語的教職工,他們的孩子就只講普通話,拒絕講閩南話,因為他們嫌閩南話『土氣』、『難聽』。
果真立法,實行雙語政策,將有礙推普,有礙中國的現代化,將是兒童和祖國未來的一場不小的災難。如果有人有方言癖,就讓他自己去伺候方言好了,千萬不要戕害祖國的花朵!
6、國家在推普的同時,也允許方言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和使用,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答:『車同軌』、『書同文』、『語同音』一樣,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在准軌(標準軌距1.435米)抵達之前,應該允許某些地方原有的非准軌鐵路繼續營運。據鐵道部的資料,直到2002年,我國鐵路正式營業線路營業裏程中,准軌53751.9公裏之外,尚有寬軌9.4公裏,窄軌660.8公裏。保留最後一點點方音、異文和非准軌,也算是個紀念,有文物和觀光價值。
7、當前有很多人都認為,方言可以給人們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您認為這種情感需要得到支持和保護嗎?
答:試想,如果按照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天下人民各守一個小小村落,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麼,中華大地上星羅棋佈的每一個村落都會有一種自己的方言,中國的方言文化一定更加絢爛多姿、豐富多彩。如果歷史上沒有那麼多的戰亂造成的人口大遷徙,如『衣冠南渡』、『湖廣填四川』,造成的各地方言的融合、重組,中國今天的方言格局也一定是另外一個樣子。
方言畢竟只是一個歷史範疇,世上沒有不變的方言。如果今人要忠實地沿襲明清方言,明清人要忠實地沿襲唐宋方言,唐宋人要忠實地沿襲兩漢方言(那才是漢語呀),兩漢人要忠實地沿襲西周方言,西周人要忠實地沿襲三代以上的方言,三代以上人要忠實地沿襲太古方言……那麼最後,我們都學我們最早的祖先,都回到森林古猿那裏,學猴叫好了。然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還是讓我們少一點文化的纏綿,少一點返祖之幽情,輕輕鬆鬆地駛出方言的狹隘,駛入普通話的開闊和坦蕩吧。
作為中國人,認同中國就夠了,歸屬中華文化就夠了。我們真有必要把自己拴在祖籍所在那個省、那個縣、那個鄉、那個村、那棵老槐樹、那根水井繩上嗎?哲人說,所謂故鄉,只是我們祖先遷徙途中的最後一站。杜審言是今湖北襄陽人,杜甫是今河南鞏縣人,如果杜甫的兒子堅持要講方言,那麼,他是該認同他的太爺爺的襄陽方言呢,還是該歸屬他父親的鞏縣方言呢?
8、就方言保護這一話題,請您再補充點我沒有問周全的東西。
答:方言是一種異質文化,方言區對於國語區不免缺少認同感,不免具有離心力。有時候,這種離心力會相當強大和可怕。周邊地區方言的存在,更是國家分裂的潛在危機。今天李登輝、陳水扁之流鼓吹台灣獨立,其詭辯的依據之一就是講台語(其實只是閩南方言)的台灣人在文化上甚至種族上不同於中國人。而歷史的教訓是,中國周邊的若干地區,曾經的郡縣或藩屬,如安南,最終竟然獨立了,背棄中國而去了,方言的不曾消滅――所謂語言文化的多樣性的存在――就是其禍根之一。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為了保障中國的統一、中華民族的團結,根絕分裂後患,國家應該強力推行普通話,消滅各地方言。
為了加速完成這一進程,一個可行的辦法是,考大學、考公務員等,加試普通話。
作者:毛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