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卓銘
一份來自香港的報告,令古越龍山(600059)努力自證清白。
香港消委會在6月15日發佈研究報告稱,酒精飲品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含量差異較大,其中一款紹興酒樣本EC含量達每千克0.26毫克。這款酒是古越龍山出品的『正宗紹興陳年花雕(五年)』。
6月18日,古越龍山全天停牌以澄清質疑。古越龍山證券事務部人士表示:『目前並未出現經銷商要求退貨的現象,公司方面也已就EC含量做出了聲明,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古越龍山沒問題。』
然而對比同時被香港消委會抽檢的36款產品,古越龍山黃酒的EC含量卻最高。對此公司內部和專家沒有提供解釋。上述人士稱:『也可能是我們的酒比較純的緣故。』
事實上EC問題由來已久,只是國內缺乏相應標準,企業也沒有執行的義務和動力。
無標準可依
香港消委會並未明確表示古越龍山黃酒致癌。在消委會的公告中,港方用了內地的檢測標準SN 0285-1993,對16種紹興酒(黃酒)、8種糯米酒以及12種梅酒進行了檢測。其中黃酒的EC含量普遍都高,由於香港和內地均未對EC含量做出限制,因此消委會僅做出消費提醒。
香港消委會成立於1974年,由政府撥款,獨立運作,不接受任何商業贊助和廣告。因此消委會經常對不同品牌、商品進行調查並公佈結論,可信度相當高。
古越龍山認為自己『躺着也中槍』,並在香港消委會公佈信息當天做出了回應。公司董秘周娟英認為,香港消委會的鑑定結果被部分媒體『斷章取義』。
周娟英對媒體表示:『公司和國家黃酒產品質檢中心都做出了說明,告訴消費者黃酒中的EC對身體沒有害處,可以放心飲用。』
EC是一種具有基因致癌作用的物質,能夠導致肺癌、淋巴癌、肝癌等,是煙草的天然成分,同時也是發酵食品和酒精飲料的伴隨產物。上世紀80年代後期,酒類中EC的問題才逐漸引發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
古越龍山在聲明中表示,所檢測出的EC屬於自然產生,並非人為添加,且國際上對EC含量的有規定的國家較少。同時,古越龍山列舉稱,歐盟對白蘭地的EC量標準為0.4毫克每千克,法國和瑞士規定的上限是1毫克每千克。
國家黃酒產品質檢中心副院長李博斌告訴記者:『不同的酒種,其所含的EC量也不同。總體上說,黃酒EC含量居中,含量最高的是果酒,例如白蘭地。』
古越龍山和業內專家都認為,黃酒中EC含量和發酵工藝有關,但都沒能說清楚具體的聯繫。該公司證券事務部一位人士甚至開玩笑地表示:『大概是我們用的料多、加的水少吧。』
中國並沒有對黃酒EC含量做出限制性要求,古越龍山方面也認為,儘管被香港檢出EC含量偏高,但也無法認定其黃酒有問題。
李博斌介紹:『國家已經考慮到EC含量界定這一空白領域,相關的標準也正在制定之中。但目前確實沒有可參照的依據。』
陳釀的故事
古越龍山在聲明提到,黃酒有數千年歷史,『至今沒有發現因飲用黃酒致癌的案例發生』,這正是公司感到『無辜』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對於EC的研究起步至今不過30年時間,古越龍山很多陳釀都比之年頭要長。但這一問題卻向中國傳統的釀酒觀念提出了挑戰。
影響黃酒中EC含量的主要是溫度和酒齡兩個因素。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顧國賢在1996年所著【釀造酒工藝學】一書中明確指出:釀造溫度越高,產生的EC越多;釀造時間越長,EC含量也會增加。
書中列示數據表明,所抽測3年陳的黃酒EC含量為0.16毫克每千克,而9年陳黃酒EC含量就增加到0.32毫克每千克,30年陳的黃酒EC量則高達1.26毫克每千克。揚州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學院在2004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原則上黃酒不宜長期存放,儲酒期超過3年就不能夠再飲用』。
古越龍山正是以陳釀著稱的。2011年年報顯示,古越龍山存貨共計13.3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43%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已釀成的『庫存商品』,金額高達9.24億元。
2005年以來,古越龍山的陳釀存貨金額就一直保持在6億元之上,這與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陳年黃酒奇貨可居有關。2008年4月,古越龍山位於紹興縣孫瑞鎮的中央酒庫申報了健力士世界紀錄。這是全球最大、年份最長的黃酒存儲庫,共存原酒10萬餘噸,最陳的酒釀造於1928年。
古越龍山中央酒庫所存放的陳釀,如果從EC含量的角度來判斷,可能大多數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影響。但中國歷來有存酒的習慣,EC的風險實際上被忽視了。
在EC問題上,公司聲明和對外表態都是『沒問題』,但在實踐層面,古越龍山意識到了EC問題的解決之道。
古越龍山證券部人士介紹:『古越龍山參與了江南大學關於黃酒釀造的一系列課題,其中專門針對EC控制作了研究。一旦有了研究成果,會馬上應用到生產中去。』李博斌也透露,包括古越龍山在內,國內很多企業都在積極研究降低EC的技術。
2012年5月,江南大學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舉行了『中國黃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終端集成控制技術』項目技術鑑定會,新技術有望用於黃酒生產。
在香港消委會揭開蓋子之前,黃酒背後這麼多的故事並未見諸報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