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4|回覆: 0

[民事維權] 雙匯連續爆發產品質量事件 監管部門被指失職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6-23 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企業報
  雙匯『質量門』:網民一片噓聲
  李志堅
  2012年5月25日,【江蘇商報】報道了消費者郭先生吃雙匯火腿腸吃出塑料帶一事,經過證實後,雙匯方表示願意做出賠償,而雙方並未達成一致。最終,上門服務的工作人員失去耐心表示:『如果不同意這個補償方案,願意上哪投訴就去哪投訴,願意檢測就去檢測。』
  5月27日19點31分,新浪微博網友『joe-cn371』發佈微博稱,他從雙匯連鎖店買的肋排用熱水洗時水面漂起幾十隻肉蛆。找到雙匯索賠時店員稱:『沒事,還有人專門吃這東西呢!如果真有異議去質量監督局做個檢測再說。』
  受 『蛆蟲門』事件影響,當日雙匯發展股價以下跌1.29%,報60.31元收盤。5月29日雙匯集團副總兼新聞發言人劉金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劉某隻是這場鬧劇中的一個棋子,有一個團隊在他背後。』
  但是,輿情顯示,6月1日,雙匯發佈【關於『網曝肋排燙出蛆蟲』事件相關情況的說明】,稱將通過法律途徑,徹底解決此次事件;3日下午雙匯表示『我們將依法反擊,會有石破天驚的一天,』並稱『這是一場陰謀。』
  輿情告訴消費者:
  是『陰謀』還是事實?
  企業自然有理由堅持相信自己,但是消費者在聽取『辯解』時還是大動腦筋的。
  是偶然還是必然?消費者都想知道真相。
  5月29日,廣州市工商局發佈兒童食品抽檢結果顯示:雙匯Q趣兒自然風味香腸被檢查菌落總數超標;5月30日,【南方日報】等媒體報道了雙匯Q趣兒自然風味香腸菌落超標一事,此後被網絡媒體轉載上百次。6月11日,廣州某大型公司員工何先生從公司自動售貨機上買了一根價值2元雙匯牌的玉米熱狗腸,拆開包裝後熱狗腸表面卻發現有一大點黑色發霉的物質;6月10日,家住北京大興區的張先生在物美購買了兩袋500g裝的雙匯王中王優級火腿腸,家人因吃火腿出現腹瀉等病狀……
  6月14日面對一時間出現的『系列質量問題』,雙匯集團通過中國新聞網發佈聲明表示:雙匯注意到了有關報道,正在調集力量對此事進行認真排查,而嚴謹、細緻的調查需要時間,更為詳盡的報告將在排查結束後,通過上市公司發佈公告。
  產品質量事件連續爆發
  雙匯被推向輿論漩渦
  近20天時間雙匯接連發生五起涉及產品質量問題,其被推向了輿論漩渦。雙匯媒體曝光率、新聞量呈現上升趨勢。5月29日,各類媒體廣泛聚焦『蛆蟲門』,當日新聞量超過1400篇;30日雙匯可謂『禍不單行』,Q趣兒菌落超標一事,當日新聞量達到峯值,為1649篇。6月4日,媒體較廣泛地報道了雙匯將依法反擊的新聞,當日新聞量有所反彈。此後的數日,雖然新聞曲線有小幅度起落,但新聞量均處在低位。直到14日,雙匯火腿腸被爆出蛆蟲,『蛆蟲門』事件再起,新聞量一日間反彈到1099篇。
  從不斷起落的新聞走勢看,在每一個峯值點雙匯均承受不同程度的輿論壓力。
  主導輿論:監管部門
  沒為消費者主持公道
  5月29日,受『蛆蟲門』事件影響,當日微博信息總量陡然攀升至16700條,較前幾日的微博信息量,增長率超2245%。6月14日,『蛆蟲門』事件再起,當日新聞量高度反彈達到24600條,對正處於疲憊應對多發事態的雙匯可謂是又一棒喝。
  從報紙媒體關注報道雙匯『蛆蟲門』事件來看,原發及被轉載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法制晚報】507篇、【國際金融報】130篇、【經濟參考報】99篇。從原發新聞量為1篇的媒體看,其轉載量最多的是【國際金融報】129次,最少的是【深圳商報】8次。『蛆蟲門』事件受到廣泛關注。網絡媒體對雙匯『蛆蟲門』事件的關注報道及相關新聞的轉載傳播,皆保持了較高的熱情。
  雙匯『蛆蟲門』事件發生後,某知名調查網站發起了一項有關調查,了解網民關於雙匯處理『蛆蟲門』事件的看法。這份調查有1211位網民參與,其中,52%的網民對雙匯處理該事件的方式表示反對,顯然,雙匯在事發後提出所謂的『陰謀說』令網民唏噓,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雙匯在消費者中的印象再打折扣。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不難發現,雙匯的做法沒能受到網民普遍認可。就雙匯的處理方式,並非呈現一邊倒的反對態勢,仍有27%的網友給予支持。
  另一家知名調查網站發起的一份有關調查顯示,其中有3554位網民參與。在問及是否還會購買雙匯產品,有1635位網民表示,從瘦肉精事件後就不再消費了,佔比46%;1214位網民表示,從『蛆蟲門』事件後不再消費,佔比34%;而有705位網友表示無所謂。
  雙匯接連爆出的產品質量問題根源到底是什麼?
  從調查題目看,2318位網民認為:『監管部門沒能為消費者主持公道,以至於問題不斷。』持這一看法的網民佔比65%;907位網民認為:『問題出在監管部門不作為』,佔比26%;僅有329位網民認為:『問題出在雙匯本身,佔比9%。』
  應對方法捉襟見肘
  企業亟須提升公關質量
  從雙匯方面處理接連發生的五起質量門事件分析,單從時間節點上看,雙匯的做法顯然已深諳輿情處置之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應對處置的態度上稍顯生硬。雙匯因此前遭遇過多次『誣陷』已經變得『過於敏感』,所以應對起來看出很疲倦且捉襟見肘。
  接連發生的質量門事件讓雙匯置於輿論高壓下,且幾起事件的最終處置結果還未落定,這更讓公眾心懷不滿,也讓同行企業得到『機會』。但雙匯方面表現出的決心和扭轉不利局面的期望,還是被部分輿論肯定。雙匯也開始積極在媒體發聲,如【雙匯:發出『中國製造』世界強音】、【創新科技 雙匯塑全產業鏈核心理念】、【雙匯:全力發展產業鏈 保障市場與民生】等報道,這些動作表明,企業期望『得到消費者的整體認可』。
  這類事件給企業的提醒是:一、作為知名的大型企業,其產品一旦爆出質量問題,哪怕是這些企業認為這是一些『找茬』的消費者雞蛋裏挑骨頭,主觀『製造』,擺不到枱面上的問題,都要考慮到『眾人圍觀』和『輿論熱議』的輿情危機。二、知名企業為避免因產品質量問題陷入『輿論漩渦』,只有做好基本功,把好質量關,才是日常公關的功課。
  策劃:
  中國企業研究院 中國企業輿情聯盟
  數據提供:
  優訊時代(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