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絡
標題上這三個字,粵語都讀作『措』音,普通話都讀作『造』音。中文進解,三字截然不同。
『噪』是口字旁,因此本與蟲或鳥的煩亂鳴叫有關,比如有『蟬噪』、『鵲噪』、『群鴉亂噪』等說法。『噪音』則是指刀刮玻璃、車輪轟鳴、飛機聲浪等嘈雜刺耳的聲響。
『燥』是火字偏旁,指如火烤般乾燥。『燥熱』當然是說既干且熱。不同於濕熱;『口乾舌燥』當然指極度口渴的嘴干難耐狀況。上焦火盛稱『燥火』,中醫常診斷病者是燥熱咳嗽還是風寒咳嗽,此時『燥』即指『火』。
應當注意的是『焦躁』不能寫成『焦燥』。有人認為『焦』字下面的四點即是『火』,它的字義也有燒烤而干一解,故『焦燥』用『燥』字可能沒錯。其實,這理解有所偏頗,『焦躁』一詞是來源於『焦急和煩躁』,並非『燒焦和乾燥』,所以,必須注意一定要寫『焦躁』!
『躁』是『足』旁,可想而知是指頓足捶胸之急躁狀態。因此『躁』指焦躁、性急、不冷靜。所以有急躁、暴躁、焦躁等詞。『躁動』指因急而動或不停地動作,人們常把即將誕生的事物,比喻為『躁動於腹中的胎兒』即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