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0|回覆: 0

[中國方言] 談漢語方言持續體標記南北差異的成因(1)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2-11-28 19: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漢學網
[論文內容摘要] 持續體標記的形成,是一個動詞進行系列語法化的過程。本文從共時、歷時兩個角度,重點考察了漢語南北方言表持續體標記的本字和南北差異的成因,認為造成持續體標記南北不同的原因是:動詞『到』虛化作動詞趨向補語的時間(兩漢)早於動詞『着』虛化作動詞趨向補語的時間(魏晉南北朝),因此體標記『到』早於『着』產生,而南方方言代表了較早的漢語方言層次。  
    
  一、引言  
    
  體標記又叫做『動詞詞尾』『態標記』『狀態補語』『動態助詞』,是動詞補語的一種,附在動詞後面,用於表達動作的狀態、情貌。羅自群在【現代漢語方言持續標記的類型】中的方言地圖顯示,在北方方言裏,表示動作的持續或進行主要用體標記『着』表示,而長江以南(本文統稱江南,下同)方言動詞的持續貌和進行貌主要用『到』和『起』表示,其中『起』主要集中在西南官話和湘語區,不如『到』分佈廣泛。  
    
  二、江南方言持續體標記『到』類的分佈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各分卷的材料和已發表的論文表明,用『到』類字作持續體標記的方言區域主要在長江以南,普遍分佈在吳語、湘語、贛語、西南官話、江淮官話等區的多數方言點,閩語、粵語、客語區也有分佈。長江以北的部分四川、重慶方言也有表持續的『到』,一般認為是明清時期的湖廣移民傳去的,是受長江以南的方言影響造成的。主要用字有『到[tau0]』『倒[tau0]』『噠[ta0]』『得[te0]』『底[ti0]』『的[ti0]』『老[lau0]』『牢[lau0]』等。這些持續體標大多數可以同時用作完成體標記,本文只論述它們表持續的用法。例如:  
  (1)江西南昌話:坐到[tau0]吃比站到吃好些。  
  (2)湖北武漢話:他先找了老張,跟倒[tau0]又找了小李/他站倒說  
  (3)四川成都話:莫得活路做,只好在屋頭耍倒[tau上聲]/他說倒說倒就哭起來了  
  (4)貴州貴陽話:好好聽倒[tau上聲]/圍倒他要糖吃/講倒講倒的笑起來了/順倒  
  (5)安徽宿松話:椅到[tau上聲],不要動。  
  (6)湖南華容話:手抓倒[tau上聲]繩子!/你順倒這條路走  
  (7)瀏陽話:錢留倒[tau0]搞麼哩?留倒討婆娘/桌上放倒一本書  
  (8)臨武土話:含到[tau上聲]眼淚/坐到咬好,還是椅到咬好  
  (9)沅陵鄉話:他牽倒[tao0]那條牛/望倒吾笑/坐倒[tau0]食比豎到食好  
  (10)廣西柳州話:張老師上到[tau上聲]課,你等一下/想到想到自己都好笑/按到他講的去辦  
  李藍認為西南官話貴州話表持續的『倒』的本字是『到』。根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各卷的描述,在『到』讀成『倒』的地區,方言輕聲都不明顯,口語中詞後綴常是重音或中音,調查者將『倒』多記作53或54調值,實際上,上述地區後綴『倒』發音短暫模糊,相當於普通話的輕聲。在普通話裏,動詞後的結果補語『到』就是讀輕聲的(如『我今天收到了一封信』)。另外,在古代漢語中,『倒』是『到』的通假字,『到』記作並讀成『倒』不足為奇。  
  除『到』外,江南表持續的體標記還有『噠[ta]、得/的[te]、底[ti]、老[lau]、牢[lau]』等。如:  
  (11)湖南長沙話:你跟我邏[ta0]/坐噠看書/治噠治噠就治好噠/照噠咯條路筆直走  
  (12)辰溪話:我向噠[ta上聲]他在/車子上裝噠好多蘿蔔/講噠講噠在就困着了  
  (13)山西武鄉話:他點的[te0]燈作飯咧/門口立的一大群人  
  (14)湖南江永土話:義老大再復記倒[lau陰上]了『好吧』/跪倒  
  (15)江蘇蘇州話:對牢[l?V陽平](對着)  
  (16)浙江杭州話:對牢[l?蘅陽平]/我扶牢你走/你坐牢不要動(以上例句來自羅自群【現代漢語方言持續標記的類型】)  
  上述例句出現的持續體標記,處於『動詞+X+處所名詞』或『動詞+X』結構,表示動作本身持續或由動作所產生結果的持續,本身沒有詞彙意義。  
  江藍生認為『動詞+X+處所名詞』結構中的X位置上的『得』『的』『底』是介詞『著』語法化過程中產生的由舌上音讀作舌頭音的逆向音變,但多數學者認為該結構中的『得』『的』『底』源自介詞『到』的輕讀音變。石毓智認為:一個實詞的語法化過程常會導致其語音形式的弱化。就漢語來說,語音弱化表現在聲調的失落、韻母的簡化或者央元音化、聲母向舌尖音靠攏等。『到』的弱化方式如下:『到[tau]』失落韻尾→『噠[ta]』→央元音化→『得[te]』→元音高化→『底/的[ti]』,或者按另一種方式弱化:『到[tau]』聲母邊音化→『牢[lau]』→失落韻尾成『牢[l?V]』→元音後高化成『牢[l?蘅]』。本人認為後種解釋與歷史音變方向相符,應該可信。而且,在第一部分的方言例句中,『到』除了表示動作的動程和方向外,由於前面的動詞表示的動作本身或動作產生的結果都是可以持續的,它還可以表示動作後的狀態或結果,具備『在』的語法意義。因此『動詞+X+處所名詞』結構中X位置上的『到』具備這兩種語法意義,表持續的體標記『噠[ta]』『得[te]』『底[ti]』『老[lau]』『牢[lau]』等與『到』的語法意義一致,實際都是『到』語法化過程中在不同方言點的語音弱化現象。  
    
  三、持續體標記北方方言中的持續體標記『着』『子、之、仔』的分佈  
    
  梅祖麟認為北方方言中持續體標記『之、子、仔』是方言記音字,本字是『着』,因此,『着』『子、之、仔』實際上是同一字的語音變體。  
  羅自群在【現代漢語方言持續標記的類型】中的研究顯示,持續體標記『着』『子』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的漢語方言裏,如北京、河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寧夏、青海、安徽、江蘇等地,用法與普通話中體標記『着』的用法相同,都用在動詞和形容詞之後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例如:開着會/低着頭說/門開着/矮着一大截/圍着一群人   四、有關現代漢語南北方言持續體標記不同的原因討論  
    
  持續體標記的形成,一般認為是動詞演變而來的,是一個實詞進行一系列語法化的過程。從理論上說,語法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任何一個虛化成分只要其語法化程度沒有達到極限,都有再語法化的可能。  
  根據何樂士等學者的研究,動詞『到』虛化作動詞趨向補語是從春秋-兩漢時期開始的,而動詞『着』虛化作動詞趨向補語則是在魏晉南北朝,並且當時它的語義和語法作用相當於趨向補語『到』。石毓智指出,每個動補結構從句法關係變成形態關係都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和特定句法環境,一個動補結構出現的時間決定了它形態化的早晚,出現早的動補結構形態化的時間也早。我們不妨推測,體標記『到』的產生應早於『着』。歷史語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根據李訥、石毓智的研究,『真正的表示進行態的「着」在宋代還沒有出現,其用法還只限於「存在」和「兩個動作同時進行」……這時期表示狀態持續的用法也已經有了』。例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