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8|回覆: 0

[國學灌水] "如意"最初用作"痒痒撓" 古人拿在手裏隨時撓癢 (1)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3-1-15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深圳晚報
2013115135111309.jpg
清代皇宮使用的『灑金漆如意』。本版圖片 新華社 發

這件由一塊重達180多公斤的優質巨型崑崙白玉製作而成的超大『如意』,以靈芝、童子、百合等多種形象表達美好寓意。新華社發
當年剛看到電視連續劇【甄執】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靠譜。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細節非常到位。比如:該劇中,王公大臣或者太后妃子之類的人,手裏常常拿着一柄東西。這柄東西不顯眼,但讀過歷史的人可以馬上分辨出來:那是『如意』。在古代,如意是一種全民普及的物品。王室公卿家裏肯定要有幾件如意,平民百姓家中亦常見。
但在今天,知道『如意』這種東西的人不多了。那麼,如意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它是怎麼來的?在中國古人的生活中起過什麼樣的作用?又是怎麼沒的?
來歷
你說是武器 我瞅像權杖
『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你若有機會到北京故宮,會看到形式各異的『如意』。其大致形狀就是一個柄,柄上安一個頭。這個形狀很像錘子!但如意的性質與錘子截然相反。同樣是刀,一個人手拿殺豬刀向你走來,你會看到滿臉煞氣;如果他拿的是水果刀,你就明白他是要削水果給你吃。同理,有人掂個錘子跟你聊天,你一定想着趕緊離開,若是他(她)拿着一把如意,彼此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如意的粗線條類似錘子,但比錘子嫵媚得多,其柄有扁有圓,或直或彎。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的形狀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為主流。這種創造的構思,可以理解為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變成捲雲形、靈芝形、心字形及團花形如意,是唐以後的事。富貴人家的如意,材質有金、有玉、有銀、有銅、有沉香木,貧寒人家就只能用用竹子和普通木頭了。
如意的來歷,說法不一。
有的說源自印度佛教。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如同臣子覲見皇帝時手中捧着的笏板,今天下屬見上司時必拿的筆記本一樣。
也有的說,如意最初是一種武器,或者是帶護手的短劍。喝酒碰杯,本為預防敵人在酒中下毒,借碰杯之機把酒灑到對方酒杯中一點,後來成了禮儀,如意大概也是如此,逐漸由武器變成了伴手物。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如意是痒痒撓的變種。北宋釋道誠在【釋氏要覽】中記載:『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歸】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 開始是痒痒撓,後來不斷裝飾,改變花樣,稱呼也由通俗的『不求人』變成文雅的『如意』。這個說法,應該更可信。因為我國古時衛生習慣不同於現代,即使皇室條件優越些,也難保證天天洗浴,弄個『如意』在手裏,方便隨時搔癢。
也有人認為,如意更像一柄權杖。掌權者揮斥方遒,手裏自然需要一柄道具。但羽扇或手杖的實用性太強,恰易掩蓋了道具的象徵意義,到了最後逐漸演變為沒有實際意義的如意。而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手裏拿着一點東西,就像抓到了水中的稻草,或多或少總會產生一點安全感。
為什麼『如意』消失了呢?我覺得,這與其材質和裝飾越來越藝術化,實用性越來越差有關。一種東西,多少總要有點用,如果一點用都沒有,即使再藝術,名稱再好聽,最終也要被淘汰。當然,衛生條件的改善或許也是『如意』出局的原因。

        來源:深圳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