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37|回覆: 1

[七夕節(七月七)] 北大教授張頤武:七夕本非牛郎織女情人節 而是乞巧女兒節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3-8-17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新網8月13日電(宋宇晟) 夏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大多數人對這個傳統節日的記憶都是流傳千年不衰的牛郎織女天河相會傳說,今人也據此將七夕節當作中國的情人節。然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13日早發微博稱,七夕不是情人節,是真正的女兒節。


牛郎織女傳說源於古人對於星象的臆想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應該是『七夕』被當作中國情人節的源頭。這一傳說最初發端於古人對天文星象的想像。而【詩經·小雅·大東】中『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的詩句是該傳說見諸典籍的最早文字記錄,這也成為了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


此後經歷代文人『加工』,這一段本屬天上的傳說愈加豐滿生動。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曾在文章中指出,在明代青陽腔【織錦記】中,西漢大儒董仲舒甚至成為了董永的兒子。而到了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中,古人對於星象的臆想已經和一個名叫董永的的民間農夫近乎完美地整合成一段人世間的愛情悲劇,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不是情人節,是真正的女兒節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13日在微博中稱,傳統上,除了牛郎織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說:『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


其實,七夕節並非情人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如此看來,乞巧節確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乞巧節實為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因此,傳統社會中的七夕節主要是女子們表達美好願望,乞巧、乞美、乞子、乞夫的重要時刻,並非今人口中言說的『情人節』。


七夕節正經歷從乞巧節到情人節的轉變


如此看來,古代的七夕和當今的七夕並不一樣。七夕節在當下也正經歷着從乞巧節到情人節的轉變。


在文化交流頻繁的當下,西方的傳統節日聖瓦倫丁節以『情人節』的名稱與玫瑰花、巧克力、燭光晚宴等文化符號進入中國社會,並為一些人所跟從。這使得國內一些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具備較強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安全意識的人開始在本土文化中尋找可以與之相抗衡的『中國情人節』,而七夕節便逐漸受到認可而成為『中國情人節』。


對於七夕節從乞巧節向情人節的轉變,從來也都不缺少爭論。據【中國文化報】報道,早在2009年8月14日,網絡論壇中就有網友開出一個『七夕』主題辯論大賽的帖子,讓七夕節PK情人節,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其實,七夕節自其產生之時,就沒有停止過自身演進與轉變。從古人對夜空星象的臆想到人間的愛情悲劇,七夕節的文化內涵一直在變動之中。


當下,不論是七夕節在文化意義上的轉變,還是人們對『七夕』的熱烈討論,無疑都顯現出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變、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的不同理解。而七夕節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依舊在不斷地與時俱進、融入更新的文化內涵。或許,七夕節已經成為了當下中華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化、與其他文化融合的代表之一。

素馨 發表於 2013-9-13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嗯嗯 是的 謝謝分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