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淺論
孝道,用現代漢語表達,也叫家庭倫理。孝道的本初涵義,是強調子輩對於父輩的責任。如古典釋義:
【說文】: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將孝道內涵拓展為家庭倫理,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也是學術理論依據生活實踐不斷改進的結果。
所謂家庭倫理,則是指家庭各成員之間的人倫關係理論。其基礎理論,仍然是儒家的五德理論:仁義忠智信。宋明理學裏的五德是指仁義禮智信,因禮是德的言行表現,又仁義忠三維構造完整的社會人際關係,因此,不才取忠代禮,成『仁義忠智信』。
五德的內涵,要具體表述,非一文數字可為,這裏簡述一下如何理解。所謂仁,是指任何二人之間的人倫關係;義,則僅限具體當時當地兩個人之間的人倫關係,又指人與小群體之間的人倫關係;忠,是指人與範圍較廣的群體,如宗族,國家,集體等,二者之間的人倫關係;智,是思維上要辯證;信,是言行上要誠實。
這裏的人倫關係,不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互惠互利,互助共進的關係,俠義一點的理解是,有難同當,有富共享的關係。
家庭倫理與社會倫理,最大最本質的區別在血緣關係的遠近。血緣關係是先天的,因此說,家庭成員之間的親近關係是天經地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孝道,主要是養育之恩與贍養之情,從『子承老也』的解釋看,子女傳承於父母,是孝道的本初涵義。兄弟姐妹之間是同脈關係,猶如父母之左右手,有父母不在,長子如父的關係;長之於幼,有一定的父母之於子女的倫理關係。夫妻之間的關係,主要源於兩處,一是上承祖輩之孝,二是下續子女之孝,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家庭責任,對上,是傳承祖輩,對下,是繼續後代。
雖然家庭倫理因血緣關係而超越於社會倫理,但理論基礎,卻依舊是五德,所以家庭成員在儘自身孝道的時候,不能背叛五德,因為仁義忠三維關係不止於家庭之內,而智與信則要求孝道不能凌於仁義忠之上。
所以,在華夏歷史上,常傳有大義滅親,勸愚孝勸愚忠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