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讓幼童進行玩樂學習時,應該在『規劃』和『放任』之間取得平衡,給孩子空間去探索新知識。德國漢堡大學教授瑞內爾倡議幼教採取開放式的學前教育,以免錯過鼓勵孩童掌握一手經驗的最佳時機,因為孩童入學後就得根據既定課綱上課。 , ^( z+ e0 O6 V5 ~! ~4 ?
近年來,不少幼稚園主張讓孩童進行有意義的玩樂,學前教育專家認為,教師在設計玩樂學習活動時,應該在『規劃』和『放任』之間取得平衡,讓幼童有空間去探索新知識。1 e$ R7 w: B+ Q' s
國立教育學院課程、教學與學習部高級講師林仲麗博士昨天在一個以學前教育工作者為對象的領袖論壇上演講時,發表上述看法。 8 f+ w' m8 @! I& S
這個由新意元教育基金會、新加坡幼兒教師學會、非營利兒童活動組織兒戲軒(Playeum)及台灣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聯辦的論壇,主題是『有意義的在地化課程——每位教師都是領路人』。 9 B, ] c* W* l! V a/ ]
『有意義的玩樂』常被誤解 8 I8 R. w' m( m! B" L n, M8 ^1 k
林仲麗在談及幼兒教師在設計課程所扮演的角色時說,教育部在兩年多前宣佈最新的幼稚園課程框架中,倡導將『有意義的玩樂』(purposeful play)融入教學,這是一個很好的理念,但在實踐時,人們經常對這個教育方式存有誤解。 5 C2 W7 g2 T" [
『有些人認為,一個活動要「有意義」,就必須確保各方面規劃完善,也就是教師策劃、主導一切,規定孩童應該怎麼去玩……但一個有技巧的幼兒教師會懂得如何拿捏其中微妙的平衡,在製造機會讓孩童接觸新事物的同時,適當地「退後一步」,讓他們自行去探索、學習新知識。』
+ }: X# d m; ^5 v) y* i她過後受訪時,舉例兒戲軒在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藝術區開設兒童創意中心,為孩童裝置一個可供玩具車滑行的斜道(ramp),說明成人可通過一些預設的裝置,誘發孩童的學習興趣。『關鍵不是告訴孩子他們必須學習什麼事物,而是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孩童思考自己觀察、學習到了什麼,例如為何一些玩具車滑下的速度比較快,而另一些比較慢?』
6 ], a1 p" i2 Q4 |) u4 i林仲麗說,如果希望加強幼童玩樂學習的成效,幼兒教師要細心觀察他們的學習過程、選擇適當的教材和環境,讓教師和幼童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她也說,孩童具備自發學習的能力,家長和教師應該對他們有信心,並把自己當成幼童學習道路上的『夥伴』。
! @+ @- J" V9 e+ F( g; u. [ b從小自發探索 長大更具主見創意
; t* l* q) E% E# f+ a另一方面,受邀為論壇主賓的德國漢堡大學教授瑞內爾(Rainer Kokemohr),在演講中也提倡幼兒教師採取開放式的『在地化課程』,即讓教師根據本身的判斷,因時制宜地讓幼兒參與體驗式的玩樂活動,累積印象鮮明的『一手經驗』,而不是生硬地向孩童灌輸知識。
; B7 H9 A2 v) ^許多幼兒教師面對時間壓力,認為必須讓幼童上學前加強數字和生詞等學術知識的掌握,無形中忽視了讓幼童自由玩樂探索。瑞內爾坦言,這是各國幼教及家長普遍面對的挑戰。 " ]; l& Z2 l: s9 H. t/ o9 I! e4 ?" l) @
『學前教育階段是鼓勵孩童掌握一手經驗的最佳時機,因為入學後難免得根據既定的課綱上課。犧牲掉這個機會,反而是浪費了孩童的時間。我相信,讓孩子從小自發探索新知識,長遠來說,有助他們成為有主見及具創意的成人。』 ) p) f$ v* t) Y6 r
參與論壇的學者也認為,要提高人們對玩樂學習的重視,學前教育中心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家長的宣導工作。
4 ]0 n h* [7 X& L5 C* m0 z. ?" M- w* E昨天發表演講的學者還包括台灣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所長倪鳴香教授。約300名本地、馬來西亞、越南及香港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出席論壇。
# s( t9 [7 E) P一個有技巧的幼兒教師會懂得如何拿捏其中微妙的平衡,在製造機會讓孩童接觸新事物的同時,適當地「退後一步」,讓他們自行去探索、學習新知識。關鍵不是告訴孩子他們必須學習什麼事物,而是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孩童思考自己觀察、學習到了什麼。
2 b6 d# G' k5 m8 `6 m) X9 {& I2 R——國立教育學院課程、教學與學習部高級講師林仲麗博士
: x; ^! ]1 `9 q3 A, v% U聯合早報 許翔宇 2015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