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技擊之動態以速動為準則,而速動之根本全賴下肢的空間位移,位移的絕對動態最易產生重心的失衡,而失衡狀態則是技擊運動中的最大障礙,所以如何在極速的動態中保證身體的平衡狀態以及在勸態中保證相應的平衡均整性的發力就成為名家拳派研討的重點。以樁法求整調節人體功能的均衡,而步法的訓練就是以靜態的平衡向動態平衡的發展最關鍵的功法。這種動態形式上極其簡單,但若從整體原則的角度出發則又極其深奧複雜,而且一切步法具體應用均從磨擦步變化而得,故統稱為磨擦換步。
首先以技擊樁步型站立,虛靈頂頸,步成三七,雙掌自然分開,手心空涵,成扶按式置於身體兩側,目的是保持重心的平衡,然後以頭部上領牽動軀幹把胯關節抽起,由於肢關節的上提後腳就會被帶離地面,此狀態的拔起後腳如整個腳掌趟入稀泥被緩緩拔出,又不能使鞋被粘掉,故足腕兜起,由於一隻腳已處在懸空狀態,這時重心完全放在另一支撐腳腿上,故在拔起後腳時首先把重心變為前七後三,然後胯催動後腳向前徐徐搓動,以體會下肢與空氣的磨擦阻力,膝蓋彎曲前頂與足腕為先鋒克服空氣的阻力,腳掌似踩一圓木棍向前緩緩流動,力宜平衡,不能斷勁,待後腳運動至前腳踝骨位置時,前膝與後膝內側要輕輕地磨擦而過,這時後腳從前腳之半個腳面而過,變為前腳繼續劃弧形而進,待至丁八步距離的時候緩緩用前腳掌先着地。然後緩緩踩實,這時軀幹的上下拉伸恢復自然狀態。隨之膝前頂反重心再變為前七後三。繼之再以頭領身,以身帶胯,把另一足提起,向前做擦膝磨脛的弧線運動,如此地後步做前步子前步。再以前步做後步之前步。習者注意目光始終注意一個方向,不可東張西肓,雙手在運動中根據身形的起落,相應的提按,如同掌在浮萍中,以配合下肢的空氣阻力。
磨擦步的關鍵胯走半圓,從步子的起點一直到步子的落點,這個運動的路線是個半圓的軌跡。因為在我起腿行進步時,對方很可能會阻止我與之縮短相對的距離,用腳踢擊、蹬、踹我迎面骨。我如果是直線行步則正與對方發力之腳形成二力相撞,為其所傷。再有直線的行走,我自身的襠口因防護性差極易為對方所乘,所以在步法行進中以胯為軸帶動腳掌做弧形半圓運動。試看當我後腿與前腿相互重合之際有雙膝、雙踝互擦的動作,這時從後腿與前腿的相互接觸時就把襠部藏在了雙胯之間被胯根夾住,而繼續向前行進中我仍以前膝為防護先鋒做護襠的弧形環繞式行步,這樣不但可以加大襠部的嚴密防護,而且還可以避開對方的突然踢擊。
通過胯走半圓,落步弧形的運動訓練,我們要養成不管對方是否用足踢擊,我均以此種步態向對方接近,因為真正的實踐是難以捉摸的、變化無常的,如果等你發現對方的踢擊再去走磨擦步,恐怕已經遭到對方的擊打,即使憑藉僥倖的閃躲避開了對方的進攻,也會因意識上的防護而失去了進攻的機會。尤其精神是已被對方的拳腳捆得五花大綁,只能採取絕對性的逃避式防守,而在進攻中防守,在防中主動進攻的教義將會失去真正的內涵,所以奉勸學者必須在樸實無華的磨擦步中下一番功夫。西洋拳擊中的滑步看起來就是蹦蹦跳跳,但真正實踐起來,前後左右的移動非常靈活,這同樣是步無足位的具體體現。磨擦步的要點是起如擔擔,動如槐蟲,形若趟泥,如履薄冰。所謂起如擔擔就是利用整體的原則以頭領身,以身帶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的上下一體的運動方式。形若挑夫擔擔,以頸椎上拔,雙肩下沉的矛盾支點來減輕擔子對身體及下肢造成的重壓,身形上拔以減輕身體對下肢的壓力,使雙足的承載功能改變為相應的起動功能,由於身形的上拔,下肢的運動就會十分輕鬆,利於搏鬥中的快速反變反應。動如槐蟲是我們的先哲通過對自然界生物的動態形式的細微觀察應用中拳學領域中的運動方法是蠕動脊椎。大家可以觀察槐蟲的運動動作,其行走時身軀先躬起位移,然後再下落位移,我們在做磨擦步時首先是用脊柱上拔,把身體乃至腳掌都領起來運動,然後在下落時利用脊柱的壓縮把腳掌放在相應的位置上,故起落的轉移形態是脊柱的拉伸收縮式的蠕動法則。形若趟泥是起落運動空間的下肢感應,這種感應就是下肢的單重現象,就是下肢不均衡失重的狀態,但空間的位移又不可能讓腳離開地面;。故薌齋先生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把此位移行走的過程中加入了在泥塘行走的意感,即每一細小運動都使外界的阻力與之呼應,而行之欲速則不達,外界之阻力大,自身向前運動的意識越強烈,這樣腳的敏銳感應才能產生觸覺的靈敏性,即阻力可能大,可能小,我須見機而調整。如履薄冰是在腳掌下落時的動作形態,即落步時就是意感十分機敏的狀態,好象踩在剛凍結的冰面上,如果冒然下落,就會把冰踩破。故在下落時必須是把重心逐漸壓在下落之腳上,一旦薄冰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就會破裂,而我必須在破裂之前迅速把腳提起變換相應的位置,這在實占格鬥中十分重要,即以高度的警覺性和洞察力來針對對手的具體變化採取慶變的能力。如果一下把重心全踩過去,那麼這種腳就就成了承載功能而不是起動功能。根本無法再進行變化,故如履薄冰之意非提重心的緩緩而動轉,實為格鬥中變換步法、身法的知覺能力。
磨擦步試力運動可演化出幾種相應的腿法技術,大成拳之腿之法不是單向腿擊發力,而是在步法的行走中通過相應的空間位置使腳尚未接觸地面對對方下肢形成的接觸。這時如果不採取一定的下肢發力,我的腳就無法與地面產生接觸而處在較長時間的失衡狀態,故腿法是具體化的磨擦步在應敵狀態中形成的發力技術。
一、縱膝撞腿:在行走磨擦步的運動過程中,後腳經前腳的內踝關節向前伸出的一霎那,突然把身體從中正的正直狀態變為向前的斜面,同時把下肢的膝蓋向前向上提起,由於此時是一個失重狀態,身體與膝蓋抱歉會術能地向前衝擊,這樣就形成了頭欲撞人、膝欲欺人的發力狀態。事實上,向前縱膝的原因並非是有意用膝蓋去擊打對方的襠部,但由於向前的運動狀態如果對方無法閃避就會被彩蓋撞倒,由於身體的慣性就會自然地下落形成磨擦步的落式。針對格鬥中的各種情況,縱膝可根據自身的條件調整其撞力的角度,如果提膝較高會撞在對方的襠腹,如果較低則會撞在膝胯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