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0|回覆: 0

[文化反思] 中華傳統君子文化的歷史發展及其當代價值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5-20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會上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中華傳統君子文化是獨具中華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其歷史價值及當代傳承問題,對於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着重要意義。

一、中華傳統君子文化源起於西周,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

中華傳統君子文化從孕育萌發到基本形成,再到傳承演變,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和兩次重大變革。

第一個階段是從奴隸社會鼎盛時期的西周至孔子論君子之前。這是君子文化處於孕育萌發狀態的階段。從【尚書】【易經】等典籍的有關內容看,雖然這時『君子』一詞的本義只是特指『君之子』,但『君之子文化』已初現端倪。【尚書】中『君子勤道,不作無益害有益』之說,實質上表達了『君之子』的價值取向、文化內涵;【易經】中有關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謙,亨,君子有終』『居中』『得中』『處中』『安節,亨』『甘節,吉』『君子幾,不如舍』等論述所蘊含的君子要警惕憂患、自強不息,要謙遜做人,要秉持中正,要崇尚節儉,要審時度勢等思想,都是對君子品質的要求,是初期君子文化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階段,『君子』一詞的指向狹小,人們的君子意識淡薄模糊。但它作為中華傳統君子文化乃至傳統人文文化的源點,為其後的孔子等思想家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思想資料,具有重要的『源文化』意義。

第二個階段主要是指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傳統君子文化實現第一次重大變革達到成熟狀態的階段。這個階段處於社會大變革之中,『諸子百家』思想異常活躍,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相互爭鳴、交流、融合,共同推動了君子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中貢獻最大的無疑是孔子。孔子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對前人的『君之子』文化加以繼承和改造,創立了新的君子學說,實現了傳統君子文化的重大變革。一方面,孔子沿用前人的『君子』稱謂,利用『君子』這個『題』鑄就了中華傳統君子文化穩固的『外殼』和思想庫,使『君子』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延綿不斷的鮮明標記。另一方面,孔子利用『君之子』與『有德者』之間的邏輯聯繫,在邏輯上進行從『君子是君之子——君子是有德者』到『有德者是君子』的命題轉換,由此獲得論述君子思想的廣闊空間。經過孔子在【論語】中的充分發揮,君子被賦予深刻豐富的內涵,以至於如晚清思想家辜鴻銘所言:『孔子全部的哲學體系和道德教誨可以歸納為一句,即「君子之道」。』隨着孔子君子思想的傳播及不同學派間爭鳴的展開,思想家們的君子意識逐漸濃厚;在孔子的私學教育推動下,社會的君子文化輿論和價值認知也逐步顯現。所有這些都標誌着傳統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已經形成。但由於這個階段關於君子的表述過於散亂,也給君子文化的後續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第三個階段始於西漢王朝並延續於其後的全部封建社會。這個階段是中華傳統君子文化實現第二次變革並實質上獲得國家意識形態地位的傳承發展階段,實現第二次變革的主要推手是漢武帝和董仲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君子文化的精華思想提升為國家主導的意識形態和封建社會的價值體系。從此,以孔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的君子文化,從民間走向官方;君子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地位得到進一步確立和鞏固。同時,由於先秦君子文化的諸多不確定性,更由於固有的歷史局限性,西漢以後的君子文化可謂腐朽與進步、精華與糟粕並存,在官方和民間以及不同階層不同集團之間呈現嚴重的立場分化和觀念分化。

二、中華傳統君子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的文化體系,其精髓是向上向善的價值觀人生觀,弘揚君子文化精神有助於延續民族文化血脈

中華傳統君子文化是由君子精神、君子觀念、君子境界、君子胸懷、君子修養、君子作風以及君子價值標準、君子文化認同、君子人格教育、君子治國理念等各種文化要素構成的多因素多層次的文化體系。它攜帶着民族文化基因,養護着民族文化血脈,在歷史上發揮着重大作用。其一,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歷程中道德經驗和道德情感的人格升華,體現着中華民族的道德理想和道德智慧,是凝聚中華民族道德力量的情感紐帶。其二,它最精華的東西是自強不息、尊道崇德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歷史上發揮着涵養民族精神、弘揚價值觀念、引領道德風尚的重大作用。人人都可以做君子、應當做君子,是君子文化環境下的價值追求和民族共識;君子價值觀念廣泛深入人心,是人們道德生活歷來遵循的價值標準;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學藝術、民間傳說所塑造頌揚的君子形象數不勝數,生動鮮活地感染人、引導人。

其三,它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傳統和主要形式,以它為平台形成了獨具中華特色的人文話語體系。在【論語】中孔子實際上把『有德者』應當具備的各種美德,如仁、德、義、禮、智、信、勇、和、中、忠、孝、悌、勤、廉、恥等,都打上了君子的烙印。在西漢之後近兩千年的文化淬鍊中,中華傳統的人文話語體系同君子文化的話語體系一直呈高度重合狀態,君子人格也就成為中華人文精神的主體人格。

中華傳統君子文化歷經數千年曆久彌新,彰顯其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永恆性和變動性、繼承性和變革性相統一的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都是順應中國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發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這一精闢論述深刻揭示了包括君子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規律。我們當今傳承君子文化也必須遵循『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規律,從君子文化不斷流變的歷史長河中找到其永恆的東西,找對傳統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接、融合的端口;在實現二者融合的同時,實現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和社會主義的文化品質對傳統君子文化的革新改造。其一,人學邏輯的對接。馬克思主義人學與傳統君子文化在關於人的本質、人的世俗性、現實性上有着顯著的一致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人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的各種社會關係中的人。同樣,中華傳統君子文化也是關於世俗人的文化,它不是把人引向鬼神世界,而是要人立足現實生活;不是要人成神成仙逃避現實,而是教人成為正確認識和處理現實社會關係的『君子』。其二,價值觀體系的對接。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秉持的價值觀念是對人類進步價值觀的繼承和升華。我們要保持價值觀的先進性,就不能不從中華傳統君子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其三,話語體系的對接。傳統君子文化傳承下來的人文話語體系是歷經淬鍊和總結、文化蘊意深厚明晰、中國人世代相傳耳熟能詳心領神會的話語體系,任何試圖以其他話語取而代之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當然,中華傳統君子文化也必須接受唯物史觀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改造。

三、中華傳統君子文化是以官君子文化為核心的道德文化,凸顯了官君子的道德示範作用,是當代社會主義官德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

官君子是指官員中的君子或曰君子中的官員。由於孔子之前的君子特指君之子或國君之子,在奴隸社會的官位世襲制度下,君之子當然就是國家政治統治架構中的高層權貴、高級官員,那時君子文化直接就是官君子文化,我們可以稱之為早期官君子文化。早期官君子文化是傳統君子文化的源頭,孔子對早期官君子文化的變革,實質上是對貴族集團權力世襲制和文化壟斷權的一定程度上的變革。孔子之後,君子不再僅僅指向權貴一族,君子文化也不再只是官君子文化。但是,官君子文化依然佔據着整個君子文化的核心地位。

在傳統君子文化中,一方面大力倡導君子之風,主張人人都可以成為君子,但同時官君子又始終是人們期望的君子中的楷模,官君子文化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原因有三:其一,官員們是社會發展的主導者、管理者,是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示範者,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客觀上提出了要求,即所謂『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二,官員群體歷來都是社會的精英群體,接受過相對良好的文化教育,較容易樹立文化自覺和君子意識,在主觀上具備主導和引領君子文化發展的條件。其三,中國封建社會國家統治的世俗性和尊孔崇儒的意識形態是保持官君子文化核心地位的特殊環境。

官君子文化的實質是官德文化。官君子文化傳統造就了中華民族『為政以德』的傳統政治優勢,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數千年來,傳統官君子文化一直是思想家關注和論述的重點並積累了博大精深的歷史資料,從而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官德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文化遺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大量精闢論述,在其治國理政各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中有着鮮明的體現,需要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認真學習領會。

四、中華傳統君子教育文化成為深刻影響數千年的主流教育思想,在當代具有重要傳承價值

教育文化是指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育風格、教育環境等各文化因素的綜合,其核心是關於『為什麼辦教育』價值理念和『怎樣辦教育』的教育思想。傳統君子教育文化是傳統君子文化特別是孔子開創的君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孔子變革早期官君子文化、創立新君子文化的過程中發揮着關鍵性作用。孔子君子文化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衝擊『君之子』世襲制。孔子極力反對官位世襲,主張『仕君子』,其基本着力點就是君子教育。因此,孔子就是要培養君子型人才,按他所理解的君子的標準來開展教育,通過君子教育培養出君子型優秀人才,由這些優秀的新型君子來管理國家。

孔子君子教育文化的開創性在於:其一,確立了君子教育的人才評價標準就是以君子的標準為標準,既彰顯其『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又需要教育者的個人修養、能力和方法適應這種要求,是全部君子教育文化的精髓。其二,強調君子教育的『學而優則仕』理念。『學而優則仕』等於明確宣告對官位世襲制的不滿和挑戰,指明做官的根本在於優秀的德行和學識,而不是靠世襲、憑關係;也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和『唯賢是舉』的用人之道提供思想依據。其三,以君子教育推動教學雙方共同對君子思想的關注和探討。孔子成功利用教育平台開展教學互動全面闡述和傳播自己的君子思想,是君子文化與教育文化有機結合的典範;孔子利用學生關心自身形象的心理,對君子提出的一系列特殊要求,如『君子懷德』『君子不器』『君子謀道不謀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等,至今都是知識分子應有的重要品質和氣節。

(周玉清、王少安,作者單位: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3AKS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