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生之妙諦——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20160725_005
賈平凹是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他的小說創作成就斐然,散文創作也毫不遜色。他最新出版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能帶領讀者走進他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他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他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他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全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那麼,怎樣呵護內心的孤獨與撫慰焦慮呢?一個自在獨行者的文字,完美展現了個人與世界相處之妙。作家從孤獨、行走、生死、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給內心孤獨焦躁者以安慰。 賈平凹是一位世間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他說:『在這個美好又遺憾的世界裏,你我皆是自遠方而來的獨行者,不斷行走,不顧一切,哭着,笑着,留戀人間,只為不虛此行。即便你認為自己是孤獨的,也是可以自在的。』他還說:『塵世上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於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聖。神聖是真正的孤獨。』讀後,感覺賈平凹是善於品味孤獨的人,懂得與人為善,並用善意讚美生活。 賈平凹在靈魂中獨行,哲理性的感悟隨處可見。這種感悟,不是對某種現成思想的形象闡釋,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說教,而是鮮活的生活體驗。如在【說房子】中,他寫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著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見佛像了就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生活之累就該少下來了。讀後,感覺這是洞悉人生的妙諦,令人難忘。 賈平凹追求一種樸實無華、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過敏銳的觀察力,書寫人生的微妙情緒。他視藝術感受為一種人生的態度,講求情操所致,自然為文。如在【說女人】中,他寫打扮一旦成了社會時尚,風氣靡麗,必然少了清正之氣。過去有一句名言:最容易打扮的是歷史和小姑娘。現在呢?沒有學問的打扮得更像有學問,不是藝術家的打扮得更像藝術家,戲比生活逼真,謊言比真理流行。當一切都在打扮,全沒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時候,最美麗的打扮是不打扮。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讀起來耐人尋味。 賈平凹的這本書是寫給生命的行者,褪去城市風情萬種的表情之後,孤獨的人總有一絲落寞存在心底。他在【朋友】中寫道:『人之所以是人,有靈魂同時有身軀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沒有朋友,因為出了門,門外的路泥濘,樹叢和牆根又有狗吠。』而在【好讀書】中,他認為好讀書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此時,賈平凹願世人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裏多一些從容瀟灑。 賈平凹曾說過:『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來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緒的感染和思想的啟示。』他認為,有無真情是衡量散文藝術質量的重要標準和依據,好的散文無不袒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靈魂。讀賈平凹的散文,不僅被他的語言魅力所吸引,更為他獨特的感悟而拍案叫絕;不僅可以獲得心靈深處的震撼,更可以獲得人生的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