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6|回覆: 0

[成語典故] 囫圇吞棗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15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囫圇吞棗】涵義

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細,籠統的接受。

【囫圇吞棗】出處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辨析

【囫圇吞棗】讀音:hú lún tūn zǎo

【囫圇吞棗】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囫圇吞棗】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囫圇吞棗的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囫圇吞棗】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囫圇吞棗】造句

1、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小忌是走馬觀花。

2、讀書就像品茶一樣,囫圇吞棗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3、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為勝過百次豪言壯語!

4、我們要細心體會課文的意思,不能囫圇吞棗

5、張老師告訴我們,學習上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別人的理論。

6、讀書,學習要善於思考,囫圇吞棗會收效甚微,是一種不良習慣。

7、學習不認真,貪多求快,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這是一種要不得的學習態度。

8、讀叔本華的書,我們不能囫圇吞棗,要含英咀華。

9、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10、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

【囫圇吞棗】成語典故一: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

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於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囫圇吞棗】成語典故二: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用吞的,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便拿起棗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