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3|回覆: 0

[成語典故] 樂不思蜀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16 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樂不思蜀】相關人物

劉禪(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劉備之子,小名阿斗。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

【樂不思蜀】涵義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樂不思蜀】出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辨析

【樂不思蜀】讀音:lè bù sī shǔ

【樂不思蜀】近義詞:樂而忘返、流連忘返、樂不可支

【樂不思蜀】反義詞:歸心似箭、安不忘危、落葉歸根、戀戀不捨

【樂不思蜀】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樂不思蜀】造句

1、你到了外國,可不能樂不思蜀,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啊!

2、這個富翁到了紙醉金迷的巴黎後,便樂不思蜀,決定不再回香港了。

3、久在北京的他有點樂不思蜀了。

4、哪知他人到了外國,就樂不思蜀,連信都不寫回來了。

5、金錢,美人,權力,應有盡有,保證你樂不思蜀永遠活在快樂中。

6、世界最大的一個對沖基金的研究主管稱,最近是一個“樂不思蜀”的氛圍,主流基金和對沖基金都採取同樣的策略:從債券市場跳到股票市場,然後轉向外匯市場,再轉向新興市場。

7、他們已經出國玩了幾天,竟然一點都不想家,簡直樂不思蜀呢!

8、有的人一到城裏,狠快沉迷於五光十色中,樂不思蜀,早忘故鄉事了。

9、伴隨着這些娛樂設施,林峯還真有點兒樂不思蜀的感覺,同時也和龍組的其他人拉近了不少關係,當然龍組裏本來也有幾個林峯認識的,都是劉家軍校的。

10、想不到他上台北後,就樂不思蜀,怎麼也不肯回來了。

【樂不思蜀】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着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樂不思蜀文言文】: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樂不思蜀白話文】: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這裏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於是說:“為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着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樂不思蜀】成語接龍:

樂不思蜀→蜀犬吠日→日居月諸→諸如此例→例行差事→事不過三→三長兩短→短褐不全→全受全歸→歸馬放牛→牛驥共牢→牢不可破→破爛流丟→丟三忘四→四不拗六→六馬仰秣→秣馬厲兵→兵出無名→名正理順→順風駛船→船堅炮利→利己損人→人言嘖嘖→嘖嘖稱讚→贊口不絕→絕後光前→前俯後仰→仰取俯拾→拾帶重還→還原反本→本小利微→微言大誼→誼不容辭→辭賦注評→評頭品足→足兵足食→食方於前→前度劉郎→郎才女姿→姿意妄為→為仁不富→富室大家→家累千金→金蘭之交→交臂失之→之死靡二→二缶鍾惑→惑世盜名→名標青史→史不絕書→書香門戶→戶曹參軍→軍不血刃→刃迎縷解→解甲歸田→田連阡陌→陌路相逢→逢場遊戲→戲綵娛親→親仁善鄰→鄰女詈人→人浮於事→事半功百→百媚千嬌→嬌聲嬌氣→氣壯如牛→牛口之下→下裏巴人→人生若寄→寄跡山林→林棲谷隱→隱鱗藏彩→彩筆生花→花團錦簇→簇錦團花→花樣翻新→新故代謝→謝蘭燕桂→桂馥蘭香→香火因緣

【樂不思蜀】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能沉迷享樂之中,同時要牢記優良傳統,不可數典忘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