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78|回覆: 0

[醫藥臨床] 【本經】:川芎 - 祛風通絡 行氣止痛 活血化瘀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7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川芎『味辛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本經】)

川芎為【本經】上品,原名芎穹,其味辛溫,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為治頭痛的要藥,可用於治療多種頭痛,如風寒型頭痛可用川芎茶調散,風熱型頭痛可用芎芷石膏湯,風濕型頭痛可用羌活勝濕湯,血虛型頭痛可用四物湯,血瘀型頭痛可用通竅活血湯,故有李東垣『頭痛必用川芎』之謂。

外感風寒,邪氣上犯,凝滯血脈,絡道不通,不通則痛,表現為頭痛連及項背,常有拘急收緊感,伴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者,余常用川芎茶調散加減治療,具體用藥為羌活45克,川芎15克,白芷30克,天麻15克,菊花15克,蔓荊子30克,藁本30克,薄荷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本方辛溫略燥,氣味香烈,疏風散寒止痛作用較強,凡風寒上受諸般頭痛皆可酌情加減用之。

風熱外襲,上擾清空,竅絡失和,表現為頭痛而脹,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溲赤,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者,宜疏風清熱止痛,余常用芎芷石膏湯加減治療,藥用川芎10克,白芷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黃9克,藁本12克,羌活15克,菊花15克,炒山梔3克,黃芩10克,防風6克,知母9克。

偏頭痛是臨床另一類常見的頭痛,其特點是疼痛暴作,痛勢甚劇,一側頭痛,或左或右,或連及眼齒,呈脹痛、刺痛或跳痛,可反覆發作,不易治癒,痛止如常人,可因情緒波動或疲勞過度而引發。偏頭痛的病因多樣,但與肝陽偏亢、肝經風火上擾關係最為密切,余治療偏頭痛,多選擇清肝潛降、疏風散火之品,藥用川芎3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赤芍12克,白芍15克,生地黃18克,當歸15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地龍12克,延胡索18克,生大黃6克,甘草6克。此方療效之關鍵,在於川芎之量大也,常規劑量(9~15克)治療痛勢劇、病程長的偏頭痛一般很難取得顯著療效,大劑量(30~45克)其效方顯。另外,由於大劑量川芎辛溫走竄,易耗氣傷陰,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若因頭部外傷,或久病入絡,氣血凝滯,脈絡不通,可發為瘀血頭痛,其痛如錐刺,痛處固定不移,舌紫黯,有瘀斑,脈細澀。凡見此類頭痛,余常以王清任所創通竅活血湯治療,然原方中麝香常不可得,僅能以藁本、羌活、蜈蚣替代。將赤芍9克,川芎12克,桃仁15克,紅花9克,藁本12克,羌活9克,紅棗5枚、蔥白6克,用黃酒與水各半煎服或者全用黃酒煎服,同時將蜈蚣2條研末,每日分3次吞服。考藁本、羌活雖無麝香之力銳,其實入太陽及厥陰經,通暢血脈,攻徹邪氣,引諸藥上行頭面;蜈蚣走竄,尤能搜剔頭面久郁之瘀血與風氣。若寒氣犯腦,頭痛連齒者,可加川烏9克;兼痰,加石菖蒲、遠志;兼熱,加黃芩、生石膏;兼有氣虛,加補中益氣湯。

川芎既入氣分,又入血分,活血的同時兼能行氣,為『血中之氣藥』,可用於多種血瘀氣滯導致的病症,『主中風入腦、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皆此類也。

中風後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等症,屬氣虛血瘀、脈絡瘀阻所致者,宜用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若兼有血壓偏高、頭痛眩暈等肝陽上亢的症狀,則應在益氣活血的基礎上增加平肝潛陽之藥,余常用此法治療中風後遺半身不遂諸症又兼血壓偏高者,療效多令人滿意,具體用藥為黃芪15克,當歸尾6克,赤芍9克,炙地龍9克,川芎6克,桃仁6克,紅花4.5克,珍珠母18克,白芍15克,天麻12克,桑葉9克。若兼有痰,可加膽南星、半夏、石菖蒲等;若兼有熱,可加黃芩、菊花;若有時肌肉抽動跳痛,甚則頸項及頭部掣痛者,為血虛生風,可加生地、雞血藤、秦艽等養血、祛風之藥。

風寒濕痹必因素體陽氣虧損,腠理空虛,觸冒風雨,風寒濕邪乘虛襲之,流注經絡,氣血不暢,血瘀滯阻,風寒濕瘀相互糾結而成。余於此類痹症,常囑患者服藥酒治療。茴香根9克,香樟樹根9克,五香血藤9克,制香附9克,紅牛膝9克,紅蕁麻6克,搜山虎3克,鐵筷子6克,青木香9克,石菖蒲9克,見血飛9克,硃砂蓮3克,川芎6克,小血藤6克,山礬根9克,草烏1.5克,白龍鬚3克,前胡6克,制川烏6克,伸筋草9克,各藥細切,加好酒750克,浸泡3個月即可飲用,每日3次,每次15克。上藥均為貴州民間常用草藥,性多辛溫,均有舒筋活血、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利水消腫之效。其中白龍鬚即八角楓的須狀根,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效果較好,但有大毒,本方用量3克當屬安全,切不可大量使用。

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濕邪所致的痹症雖疼痛不甚劇烈,但關節、肌肉酸楚,重着麻木,纏綿難愈,余常用五積散加減治療,藥用穿山甲18克,全蠍6克,蒼朮24克,桔梗18克,麻黃15克,枳殼15克,陳皮15克,厚朴12克,乾薑12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9克,白芷9克,白芍3克,川芎3克,肉桂9克,當歸12克,各藥研為極細末,攪拌勻淨,每日2次,每次6克,溫開水送下。五積散乃除濕散寒祛風之劑,山甲、全蠍穿筋透骨,逐濕除風,其藥力可達骨骱之間,為五積散使藥也。

金創,即金屬利器對人體所造成的創傷,凡遭受金創必有氣滯血瘀,故可用川芎治療。其他很多外科病諸如跌打損傷、骨折者,與金創病機類似,亦可用川芎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婦人血閉無子』即瘀血內停,阻滯沖任胞宮,導致經閉而不孕。清代名醫王清任【醫林改錯】論瘀血證甚詳,注重分辨瘀血的不用部位而分別給予針對性治療,創立了很多活血化瘀方劑,都用到了川芎,諸如少腹逐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身痛逐瘀湯、通竅活血湯等,其中他稱少腹逐瘀湯『種子如神』。他還創對經服藥法,即月經來潮之日起連服5天以祛瘀生新、調經種子治療。余受此啟發,在少腹逐瘀湯基礎上據臨床實際情況配伍補腎、化痰、清熱之劑,療效頗豐。另外,余認為,對經服藥法尤宜使用桃紅四物湯。

川芎不僅可以用於婦人血閉無子,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崩漏、痛經、症瘕、經行頭痛、產後出血、產後腹痛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婦產科常用藥,代表方除王清任的五逐瘀湯外,還有溫經湯、聖愈湯、清熱調血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出血性疾病需要慎用川芎,用量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邊用邊觀察,以防造成出血不止。

現代臨床在【本經】的基礎上對川芎的治療範圍有了更廣的發揮,諸如氣滯血瘀之脅痛、腹痛,心脈瘀阻之心悸、胸痹,氣血壅滯之喉癰、咳嗽,肝鬱血瘀之肝炎、肝硬化,瘀阻下焦之尿路感染,血黏度高之糖尿病等,都常用到川芎。

總之,川芎的運用範圍非常廣泛,凡頭痛以及氣滯血瘀導致的內、外、婦、兒諸病都可酌情運用,但不可長期大量使用,易『走散真氣』,症狀消失後,應迅速減量,減少不良反應的同時,還可鞏固療效。

川芎惡黃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