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0|回覆: 0

[中草藥學] 【本經】:甘草 - 除邪斂火 療瘡解毒 通脈活血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8 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本經】)

甘草藥性平緩,具沖和正味,補益陽明胃經、太陰脾經正氣,適用中氣虛羸之一般勞損內傷。補中益氣湯、薯蕷丸、八珍湯、保元湯、炙甘草湯溫養補益,必用甘草,然其功用決非止在補土。

甘草能通降上下,和緩內外,中和藥性,具調補之力,如仲景甘草瀉心湯治太陽中風,下後心下痞硬,乾嘔心煩,水谷不能消化,腹中雷鳴下利者,乃誤下後中氣虛寒,土氣鬱滯,肝木不疏。若無甘草溫補中土之虛寒,則芩連難清,濕熱痰結,半夏難降胃氣之上逆,乾薑難固腸鳴而止瀉,所見胃痞,乾嘔,水瀉諸證皆不得愈或反加重。又如調胃承氣湯有硝黃瀉熱軟堅,治傷寒溫病陽明燥實,因有甘草和中,攻下而不傷正氣。大約今人多有中焦脾虛傷損,體質稍弱於古人,余臨床雖見陽明腑實,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或熱結旁流,或熱厥發狂屬裏熱實證者用大承氣湯峻下熱結,亦每加入甘草調胃之法,既可急下燥結,保存陰液,也不致損傷中氣,自無寒中、結胸、痞氣、虛脫等變端,尤其老年虛弱者如是。

考仲景有甘草湯、甘草瀉心湯、甘草茯苓湯、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白虎、理中、四逆、建中、柴胡等方皆重用甘草。後世諸家補益方固然用之,瀉火解毒之方亦重用甘草。餘思甘草不唯有調補之力,並有祛邪之用,抑或尚有增效之利也,故【本經】云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也。

貴州吳讓德氏以白菊花、生甘草各120克名曰菊花甘草湯,水煎後酌加白酒恣意飲用,治多種疔瘡癰腫癤之屬熱毒重者;劉子湜氏以生甘草、銀花、皂刺、大黃各30克,瓜蔞殼1個,白芷9克,名曰內消散,酒水各半煎服,治疔毒如粟,堅硬根深如鐵釘,局部紅腫熱痛,全身發熱寒戰;陳真一氏以生甘草、銀花、野菊、蒲公英各30克,名曰銀花解毒湯,水煎加白酒1匙和服,治火毒結聚之癰瘡癤腫;陳氏又以馬蹄香150克,苦參200克(酒炒),另以生甘草300克熬膏合之制丸如梧子大,治熱痢、腸炎均有良效。甘草於諸多炎症病變,不唯解毒,並能緩中補虛,護正氣而止痛,通經脈氣血而散營衛之結滯也。

反覆發作之口腔潰瘍,余以地黃丸加少許乾薑、附子,重用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若灼熱疼痛甚或體溫增高,用五味消毒飲加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俱有良效,甘草不僅解火熱邪毒之瘡腫,亦能收少陰上浮之虛火也。

姜附固可益腎陽而消陰寒,而諸方中所用炙甘草通經脈,利血氣,貫通枯澀脈道,宣通阻滯經絡,陽氣始易外達四布,厥回而危症得安也!

甘草甘味醇厚,於中滿腹脹,氣滯下利者忌用。因知脾胃氣滯濕壅多因中氣虛餒不能運行所致,多種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潰瘍、腸炎,多可重用甘草取效,並無脾胃壅滯之副作用。

一般而論,除邪氣、收虛火、治金瘡、清熱解毒,甘草皆宜生用,緩中補虛則宜炙用,欲通經脈、利血氣者,也宜炙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