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離析】相關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季康子(?—前468),即季孫肥,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姬姓,季氏,名肥。諡康,史稱“季康子”。
【分崩離析】涵義
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分崩離析】出處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分崩離析】辨析
【分崩離析】讀音:fēn bēng lí xī
【分崩離析】近義詞:同室操戈、豆剖瓜分、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爾虞我詐、同床異夢、各行其是、支離破碎、土崩瓦解
【分崩離析】反義詞:同甘共苦、分甘共苦、精誠團結、和衷共濟、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同心協力、同舟共濟
【分崩離析】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分崩離析】造句
1、東歐的幾個國家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
2、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經營健全,不會因為董事會改組就分崩離析。
3、如果德國央行拒絕接受,單一貨幣很可能分崩離析。
4、1948年冬,國民黨南京政府已經是分崩離析,不可收拾。
5、據說,家族企業往往會在第三代人手中走向分崩離析,因為許多軟弱的繼承人那時會開始爭吵。
6、不同派系的權力之爭,使這個集團四分五裂,分崩離析。
7、失去了有魅力的領導者,這個政黨自會分崩離析,從而給世俗的反對派讓賢。
8、不經歷分崩離析的痛苦,誰會在意驚濤駭浪的清寧?
9、橋樑是首先完蛋的,其基腳會扭曲或者分崩離析,然後倒塌,隧道也變得無法通行。
10、社會主義陣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分崩離析了。
【分崩離析】成語典故:
春秋時魯國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費邑(今山東費縣),他雖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權勢極大,甚至超出當時國君魯哀公。季康子為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伐附近的一個叫顓臾的小國,把它併吞過來。
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當時都是季康子的謀臣,他倆覺得很難諫勸季康子,於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卻懷疑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說:“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說:“你倆既然輔佐季康,就應該盡力勸阻他。”
冉有又說:“不過,如今顓臾的國力越來越強大。現在不攻取,以後可能會成為禍患。”
孔子說:“這話不對!治理一個國家,不必去擔憂土地、人口的多少;而應該多去想想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百姓一安定,國家就會富強。這時再施行仁義禮樂的政教來廣泛招致遠方的百姓,讓他們能安居樂業。而你們倆輔佐季康,使得遠方的百姓離心而不來歸附,人民有異心而不和,國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國家處於分崩離析的情況下,還想去用武力攻伐顓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煩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分崩離析】成語接龍:
分崩離析→析肝劌膽→膽壯氣粗→粗中有細→細入毫芒→芒刺在背→背義忘恩→恩斷意絕→絕甘分少→少吃儉用→用盡心機→機不可失→失精落彩→彩鳳隨鴉→鴉巢生鳳→鳳舞龍飛→飛鷹奔犬→犬吠之警→警憒覺聾→聾者之歌→歌鶯舞燕→燕巢衛幕→幕燕鼎魚→魚沉雁渺→渺無音信→信口開呵→呵佛罵祖→祖宗法度→度長絜短→短刀直入→入情入理→理不忘亂→亂瓊碎玉→玉碎香消→消遙自在→在此一舉→舉棋若定→定於一尊→尊姓大名→名滿天下→下車作威→威鳳祥麟→麟鳳一毛→毛髮倒豎→豎子成名→名利雙收→收離聚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倨後恭→恭默守靜→靜影沉璧→璧合珠聯→聯翩而至→至死不逾→逾年曆歲→歲暮天寒→寒心酸鼻→鼻青眼烏→烏集之交→交頭接耳→耳鬢斯磨→磨穿鐵鞋→鞋弓襪小→小腳女人→人微言賤→賤斂貴發→發家致富→富在知足→足高氣揚→揚長避短→短褐不完→完事大吉→吉星高照→照螢映雪→雪月風花→花顏月貌→貌合情離→離鄉別土→土崩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