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0|回覆: 0

[思維啟發] 治國該以禮還是依法·孔子為何激烈反對法制透明?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2-13 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春秋時期大體說來,是齊、晉、楚、秦、吳、越六個大國互相爭鋒,攻城略地,此消彼長。最難過的就是夾在大國之間的一百多個二三等小國了。子產就出生在一個小國夾在晉國和楚國之間的鄭國。鄭國一直是晉國和楚國拉鋸爭奪的對象。子產歷經幾番大難,終於在公元前543年上台執政。這時他40歲左右。

治國該以禮還是依法·孔子為何激烈反對法制透明?

治國該以禮還是依法·孔子為何激烈反對法制透明?

子產

子產改革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鑄刑鼎把懲治犯罪的刑律鑄在金屬鼎上,向全國老百姓公佈。這是中國法制史的一件大事,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舉措。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書中說,春秋時期,上層貴族社會認為刑律越秘密越好,決不能讓國人知道。這樣,有利於貴族隨意處置老百姓,增加專制的恐怖和神秘。

治國該以禮還是依法·孔子為何激烈反對法制透明?

治國該以禮還是依法·孔子為何激烈反對法制透明?

鑄刑鼎

子產決心打破這種蒙昧,他根據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主持編訂了三種刑法,並把刑法公諸於世,讓老百姓明白法與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會得到什麼樣的處罰。這無疑是進步的法制理念,當然也打擊了貴族特權。子產的這個做法,遭到很多貴族反對。晉國大臣叔向專門為此給子產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信。信中說,本來民眾懷着恐懼之心,不敢隨便亂來。你把法律公佈了,民眾就會鑽法律的空子,爭相琢磨怎麼做壞事而不至於被制裁,這樣就不怕長官了,反而會導致犯法的事情越來越多,腐敗賄賂到處泛濫,鄭國也會因此而滅亡。

子產給叔向回了一封信,頂着壓力說:我為的是救世啊!表示要堅定不移公佈法律。結果呢?效果不錯,社會治理透明度增加,大眾歡迎,犯罪案件減少了。再說,鄭國注重商業,過去貴族利用刑罰的隨意裁量權壓榨商人和新起的土地所有者,對鄭國很不利。子產公佈法律,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促進了鄭國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子產此舉,開啟了中國古代公佈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時期,宗法貴族減弱了氣勢而新的地主階層興起。各利益集團、社會階層以及經濟條件都在發生變化,鑄刑鼎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在潮流推動之下,晉國在子產鑄刑鼎之後二十多年,也把刑法鑄在鼎上,向社會公佈了。可是,孔子認為這樣做不對。在晉國公佈了法律之後,孔子說,晉國大概因此要滅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條文,不看貴族臉色,還怎麼顯出貴族的尊貴?

孔子一向重視禮,不看重法律,他甚至認為法律是有害處的。所以他對鑄刑鼎如此猛貶,並不奇怪。孔子認為,如果用法律治理國家,那麼人們就專注於法律,只求免於犯罪,而失去內心的廉恥,這樣的社會未免太不理想。應該做到的是天下為公,人人講仁愛,家家睡覺不關門,根本就沒有小偷盜賊才對。因此,孔子認為,在一個社會中,有事要鬧到訴諸法律的地步,就不正常了,最理想的就是全社會沒有一件訴訟發生。

從這兩次波折可以看出,在當時公佈法律,實在要面對巨大壓力。周谷城的【中國政治史】一書不贊成叔向和孔子。他評論此事說:反對自反對,批評自批評,而時代的迫切需要,終於把禮治演變而為法治。由此可見周谷城對子產鑄刑鼎的肯定。(摘編自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歷史的拐點】一書,標題為編者所加)

原標題:鑄刑鼎:中國古代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