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
黃某,男,42歲,於 2016年8月15日初診。患者胸脘痞悶,噁心欲吐,納食不佳已月余,伴身重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緩。綜觀脈證,此屬濕熱中阻,脾胃失和之證。治宜清熱燥濕、理氣化濁之法。用連朴飲合二妙散出入為治。
處方:蒼朮30克,厚朴30克,黃連15克,黃柏20克,法半夏20克,石菖蒲8克,茯苓20克,豬苓30克,甘草5克,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2016年8月22日):患者自感胸脘痞悶已減,食慾稍增,膩苔有減,余證尚存。效不更方,再進7劑。
三診(2016年8月29日):自感脘悶已去,食慾增進,精神恢復,余症皆去,唯口乾唇燥有加。司上方去蒼朮、厚朴,法半夏減為10克,加生梔子、知母、蘆根等清熱生津之品再進7劑而愈。
【按】:胸脘痞悶、身重體倦、舌苔黃膩是濕熱內蘊證的典型症狀,具體地說是濕熱阻滯中焦的具體症狀。因濕熱內蘊,脾胃受困則胸脘痞悶,脾胃升降之機失常,胃不降濁,上逆則為嘔惡,脾不升清,下降則為溏泄。今以蒼朮、厚朴燥濕健脾、行氣化濕,半夏化濕和中,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石菖蒲芳香化濁,豬苓、茯苓淡滲利濕,引領濕熱從二便而去。因濕熱互結,纏綿難已,善診者必先除其濕,使熱無依附,然後用生桅仁、蘆根之屬清熱生津,方能藥中肯綮。濕熱已清,脾胃得和,而獲應桴之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