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
陳某,女,68歲,於2016年3月25日初診。主訴:口腔潰瘍半個月。
患者半個月前食用辛辣飲食後出現口腔潰瘍,現口頰內可見數個潰爛小泡,紅腫疼痛,妨礙進食,口乾口苦,偶有惡寒且鼻塞微熱,夜間11點至1點上頜疼痛,大便乾燥,兩三天一次,舌紅苔黃厚,脈滑。既往無其他重要病史可載。無藥物以及食物過敏史。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劉志龍教授認為,此口腔潰瘍乃表郁化熱所致,治當以透表散熱、和解少陽為主,方用銀翹散合小柴胡湯化裁。
方藥: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桔梗10克,薄荷葉10克,淡竹葉10克,炙甘草5克,生甘草5克,荊芥穗10克,牛蒡子15克,蘆根20克,淡豆豉10克,柴胡2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5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醫囑:注意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醇酒之品。
2016年3月29日複診,口腔潰瘍較前明顯好轉,余症減輕,舌脈如前,守方減其制,再進5劑。
按:中醫認為口瘡多屬心脾兩經積熱上薰所致,因此實火則多用涼膈散,虛火則常用四物湯合滋腎丸加減。可臨床上證候是多變的,如此案,雖然患者乃因食用辛辣飲食後所發口腔潰瘍,且有大便乾燥,潰瘍面紅腫疼痛等一系列心脾積熱之象,但患者同時亦有惡寒且鼻塞微熱的外感風熱表證之象,亦有口乾口苦之少陽病證。因此,劉志龍教授遵先表後裏之法,先辛涼解表,和解散熱,不管是用涼膈散抑或用銀翹散合小柴胡湯,無非是給邪一出路,權衡邪正,因勢利導,不守常法亦可獲佳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