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樅,屬烏龍茶類,原產於廣東潮州鳳凰山,茶樹生長在海拔400米到1400米之間,樹齡最老的高達700多年…
每逢農曆3月前後,是單樅頭春採制時期,從清明前後到立夏前,茶期1個月左右。單樅的品種多樣,有早、中、晚發芽的品種,採摘以白葉蜜蘭為先,芝蘭、八仙為『收山』。 由於白葉蜜蘭易制性高,所以採茶工們一早吃完早飯就上山採茶了。 樹齡較老的都比較高,所以採摘時都帶着凳子、人字梯。 採摘時要做到輕采勤放,不能折傷了鮮葉。 接下來就要把採下來的鮮葉收去進行曬青。 曬青要根據天氣情況而採用竹篩或遮陽網,陽光較弱時一般採用遮陽網,這樣有利於鮮葉萎凋。具體操作時,應依品種、氣候、鮮葉含水量等不同情況,確定曬青時間的長短。通過曬青,使『茶葉曬貼篩』,鮮葉水分消失10%~15%,便算適度。曬青作用:蒸發葉子的部分水分,為促使葉內部產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創造條件,有利於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把曬好的先葉上篩攤涼。等全部曬青攤涼完成,將準備進行做青。 接下來把要對曬好的鮮葉進行做青發酵,做青也叫『浪茶』,一般情況下分5次進行,每隔2小時進行一次,採用先輕後重的手法。 當然,也要根據實際鮮葉顏色深淺、薄厚、曬青程度、做青環境的濕度、溫度而做出適當調整。 碰青的作用:使莖脈及葉片組織中的各種有效物質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發揮。是單樅茶初制中最複雜、細緻之工序。 前4次一般採用手工做青,最後一次用搖青機,這樣能使鮮葉做青更均勻,茶農稱之為『殺菜』,就是結束做青的意思。 做青結束後,要讓茶葉進行一夜的發酵,直到隔天上午才能進行炒青,發酵時間也需跟實際溫度高低而決定時間長短。 做青前的鮮葉是這樣的: 經過做青之後是這樣的: 這就是傳說中的『綠葉紅鑲邊』,茶農稱之為『紅邊綠腹』,漂亮吧? 接下來是炒青,溫度一般在200℃~250℃左右,時間4分鐘左右,溫度不可過高,否則會炒焦葉邊緣。也不可過低,過低會導致炒不熟或鮮葉顏色發暗,成品茶湯感濁而不清。 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終止發酵作用,因定發酵成果;與此同時,使青葉水分汽化蒸發(減重率一般為20%~30%),葉質轉柔,便於揉捻。炒青工序實質便是單樅茶內質基本定型的過程。 把剛剛出爐的茶,進行翻動,散發熱氣,待茶葉不燙手時進行揉捏。有利於條索更緊結勻整,揉捏時間大概10分鐘左右。 揉捻成型: 解塊: 上篩: 進行第一次走水焙,溫度在110℃左右,大概10分鐘左右出爐。 再進行一次解塊 - 攤涼 - 復焙,復焙溫度要比走水焙低些。這樣成品毛茶就出來了。 毛茶都帶點黃片、茶梗,要手工挑選之後再進行碳焙,才能稱為真正的精製茶。 挑選一般分為兩種,手工挑選跟機器挑選,人工挑選的優點是成品率較高,條索較勻整,也比較乾淨漂亮。但是成本較高,效率低。機器挑選的優點是成品率較低,條索完整性比人工差,挑出來的茶也沒有人工那麼漂亮,優點是效率高,成本低。 一般來講,好點的茶基本上都採用人工挑選。 挑選好的茶葉是這樣的,去掉了茶梗茶頭,是不是漂亮多了? 漢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