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平,女,51歲,於2017年6月4日初診。訴於就診前2年開始間斷咳嗽,咳黃痰,量多,痰量由少漸多,咳時尤甚,多由感冒後誘發,曾多家醫院就診,診為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服抗生素及多種中成藥治療效果不佳。刻診:見咳嗽頻繁,呈陣發性,咳黃黏痰,量多不易咳出,形體消瘦,口乾鼻燥,納食不香,二便調等症狀。舌紅,苔黃厚,脈浮數而滑。
診斷:肺癰(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
證型:風熱犯肺。
治則:清肺散邪,止咳化痰。
方藥:生麻黃5g,苦杏仁10g,甘草6g,紫蘇葉10g,桑白皮10g,茯苓10g,生黃芩10g,炒紫蘇子10g,川貝母10g,清半夏10g,陳皮6g,魚腥草30g,知母10g,酒黃精10g,山藥15g。7付。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二診:咳嗽減輕,咳痰較多,喘憋、氣短,咽干、咽痛,舌紅,苔黃,脈滑數。患者痰多,有陰傷之象,於方中加大養陰泄熱,益氣排痰之藥,修改方藥為:生麻黃3g,苦杏仁10g,甘草6g,紫蘇葉10g,化橘紅15g,茯苓15g,桑白皮10g,蘆根15g,麥冬15g,桔梗10g,薏苡仁30g,冬瓜子10g,北敗醬15g,炒桃仁10g,天花粉15g,黃芪10g,陳皮15g,清半夏10g,葶藶子10g,紫蘇子10g。7付。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三診:咳嗽大減,咳痰減少,未訴其他不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滑。上方去葶藶子、蘇子,繼服7劑後基本控制病情。
本例患者,以咳嗽、咳黃痰為主症,咳嗽劇烈,病程較長,常因受涼後加重,口乾咽燥、咽痛加上舌脈的表現,診斷為肺癰,症屬風熱犯肺證。肺癰乃是由於熱毒瘀結於肺,以致肺葉生瘡,肉敗血腐而形成的。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肺癰論】對肺癰初起、已成、潰後的臨床表現,作了詳細描述,根據病機演變提出了:初起在表者,宜散風清肺;已有裏熱者,宜降火益陰;膿成則平肺排膿;膿潰正虛者,宜補肺健脾的治療原則。本患者初診痰熱之象不顯著,而外感之象較顯著,故以華蓋散散外邪,清宣止咳,加養陰之藥,益肺陰為原則。隋朝【諸病源候論·肺癰候】說:『肺癰者……寒乘虛傷肺,寒搏於血,蘊結成癰,熱又加之,積熱不散,血敗為膿。』強調正虛是發病的重要原因,患者久病耗氣傷陰,故在原方基礎上,加大益氣藥,以益肺氣,托毒排膿。(郭潔 劉小發 河北省中醫院 吳佳欣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