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82|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柴·此木為柴山山出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310b857462992e6ac18aa536b2daf4a.jpg
d9ce33b9032501d09dcd550a11e7fd88.png


173e6290d8ba9bfe0be93418aa885c04.jpg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是王維的【鹿柴】,描寫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刻的景色,無言而有畫意。鹿柴,是輞川的地名,這個柴,讀作zhài。


3b4891ceea8e6215f291c42946ad8ed5.png

  【說文解字】言『柴,小木散材。』柴的本義是指枯枝。這些枯枝散木不能做棟樑,人們便將其收集拾落,用來燒火、做飯、取暖,或者上山砍柴、打柴,下山賣柴,來維持生活。漢代的朱買臣,原本就是依靠上山砍柴、下山賣柴為生的。另外,柴又可用於祭祀之中。【禮記·月令】中說:『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收集柴火,以供各種祭祀所需。薪也是柴火,如果將薪與柴再作細分,其中那些大一點的可以劈開分小的是薪,而那些捆束的細木則是柴,『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


2881f7a7544642db690fc4e1f11ada6e.png

  除此之外,這些細細散散的小木材,也常常被人們用來搭建籬笆、柵欄,因此柴也就引申為用於防衛的籬笆或柵欄。古代軍隊在野外行進,半路駐紮的時候,會豎起一些散木以為區落,時人謂之『柴籬』,後來不知怎的,這個意義的『柴』的字音在流傳之中,轉入去聲,讀作zhài,也就是後來的『寨』字。


40d14ec415c09d99fb877a2e6ca133ba.png

  當然了,對於大部分貧苦百姓而言,柴還可以做成門。用柴木做門,可見人家之貧寒、房屋之簡陋了,因此柴門就與茅屋、草徑一起,構成了一種經典的陋室形象。不過在隱居士人看來,柴門又別有一種安逸與靜謐,與隱居生活聯繫起來,在簡陋之外顯現出一種安靜的隱士風味。


1229810fd25689108bcca15e194758b5.jpg

錢選 歸去來辭圖 局部

  扁舟乘興,讀書相映,不如高臥柴門靜。錢選畫陶淵明,就畫陶淵明乘着小船歸來,岸上柳樹掩映之下,是一道土牆、一扇柴門,不免讓人聯想起【歸去來兮辭】中的『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一段場景,柴門打開,迎接着歸隱而來的主人。在詩詞之中,柴門也多用來表現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味。比如王維有詩言『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詩人在柴門之外,倚杖聽風,傍晚的蟬聲隱隱約約,寒山的清泉叮叮咚咚,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一片和諧靜謐。


dea95ed65bad1d48eeaff85bb70d8e07.jpg

  對於古代中國這樣一個農耕社會來說,漁樵耕讀,是大部分勞動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其中漁父打魚為生,樵夫砍柴為生。這兩個看似普通的身份,在中國古代文學裏,卻煥發出不一樣的風采。【桃花扇】結尾,已經成為樵夫的蘇崑生,進城賣柴,看到當時場景,一路傷心,回來編成一套北曲,唱出了一段歷史滄桑。【水滸傳】第九十七回,也描寫了一個頗為不同的樵夫,他腰插柯斧,將扁擔做個拐杖,口中還唱着歌,歌詞富有意味:上山如挽舟,下山如順流。挽舟當自戒,順流常自由。我今上山者,預為下山謀。


9ef8f05a6a0862c965db0dafe19c326b.jpg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漁父和樵夫,好像是入世又出世的隱士高人,他們一個打魚,一個砍柴,在日常生計之外,卻能有『慣看風月』的胸懷,能將千古的功業當作閒話笑談。『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古今世事便化為一曲樵歌一首漁唱,在他們輕盈的聲音裏,帶出歷史的沉重。


eba29e4acf7b4291a09df7d64bc5417c.jpg

  不過在文學之外,樵夫更多的還是過着平常的生活。日日上山,日日砍柴,背柴下山,挑柴換錢,延續着年復一年、代復一代的生活,一板一眼,一步一印,踏實、穩妥且安靜地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好像只有燃燒柴火發出的嗶嗶啵啵的聲音,證明這歲月在其所經之處留下的痕跡。


014644a4161ffc8ea00ff57121719eab.png

  正是這種慣常的生活,積累了不少生活中的智慧。比如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都有揀柴打柴的心氣,人人都有添磚加瓦的意願,火就旺,力量就大,目標就更能實現。再比如磨刀不誤砍柴工。好的樵夫,從不吝嗇磨刀的功夫,因為他知道,刀磨快了,砍起柴來才更快。砍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c143a1c2796ab9c50667587d65f02bee.jpg

  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個穿梭於山林的樵夫,為了能有足夠的柴火,需要深諳這片山林、準備趁手的工具,需要練好身手、提起幹勁。匯聚拾柴的力量,燃起時代的火炬;練好砍柴的本領,做時代的樵夫。(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