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干,字慎齋,宛陵(今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醫家。周慎齋的學術思想以經典為本,融匯各家,諳熟醫理,對脈象分析深刻,以脈論治,提綱挈領,通達實用,值得探究。 周慎齋有關脈理的論述,見於【周慎齋遺書·卷二·望色切脈】,此外,【醫家奧秘】中也有『脈法』專論。兩部分內容略有重疊,但均是其脈診學術思想精華之所在。
脈法解析
【醫家奧秘·脈法】分兩卷,共七十八條,以脈論治,提綱挈領,通達實用。脈法雖詳於內傷,而對於外感各證,正體變局,皆論述的明白透徹。其脈診特色如下:
脈診與理法方藥
【醫家奧秘·脈法】探討了脈診與理法方藥的關係,結合臨證,從不同層面分別對脈理、脈法、脈方、脈藥、脈證方藥、脈證預後等進行說明。周慎齋對脈位、脈象、方藥乃至醫理之間關係的闡釋直截了當,從中可見其對診治方藥把握的精準。特別是其中所論的脈藥經驗,非常值得後世借鑑。如:『下部見數,不得用乾薑,宜附子升起;上部見數,宜用乾薑,以其溫中達下也。』『左手寸心脈旺,右手尺命門脈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門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黃丸主之。如單左寸旺,為肝盛生心火,生脈散加茯神、遠志、酸棗仁。』
對於疾病的預後,周慎齋在『脈法』中也給予了說明,不僅對疾病輕重、難治易治進行闡述,甚至對疾病療程也做出了判斷。如二十五條:『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脈,後必喘促泄瀉而亡。浮而虛,補中益氣湯;沉而遲弱無力,命門無火,宜大補陽氣;數為虛損,難治之症。』
用方特色鮮明
【醫家奧秘·脈法】僅列七十八條,但所用方卻達到 31方,出現頻率高者可見十餘次,如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八味丸等。從其用方規律來看,說理簡明,規律突出。『脈法』中闡釋了六味地黃丸脈證、與八味地黃丸脈證及補中益氣湯脈證比較等,所總結的脈證具有規律性。臨證運用六味地黃丸與八味地黃丸的規律是:兩尺旺,用六味地黃丸;兩尺微細,用八味地黃丸。依據『脈法』的說明,凡尺脈沉細或微,用八味地黃丸,但見旺、數或有力方可用六味地黃丸。
切脈診病
周慎齋在【慎齋遺書·卷之二·望色切脈】強調『治病在看脈辨證』,並詳述脈證要理。
平脈辨虛實識神
周慎齋指出,看脈之法,只在有神無神、有力無力。言治病在看脈辨證,識得神之有無,則其人之死生可辨;識得力之有無,則其證之虛實可知。通過看脈,辨證,以證合脈,判斷虛實死生,內傷外感,且有規律可循。在具體應用上,則強調靈活性。如證虛而脈無力者可補,證實而脈無力者亦可補;證實脈有力者可瀉,證虛脈有力者亦可瀉。
平脈識脾胃
周慎齋強調,脈要有胃氣。指出:『看脈須先識五臟平脈,金短、木長、火浮、水沉,土則持重,各象五行之體也。』同時,還特別強調胃氣須重胃陽。對胃陽的正常與異常脈象進行了細緻的描述,闡述了胃陽病變對五臟的影響。胃陽與五臟相關,倘胃陽不足,則可致五臟病變,『心邪入則脈兼洪,洪則為木火俱焚之證……肺邪入則脈兼浮毛,其證多鬱悶,蓋肺主氣,郁乎中而不下行也。脾邪入則脈兼緩,其證多痰郁胸滿之候,蓋濕入而成熱也,多氣塞於咽喉。腎邪入則脈兼沉石,其證多腰重脅痛,蓋腎主水,水入而成寒郁也。』
周慎齋在脈診時亦重視脾,指出『緩為脾之本脈』,緩而有力為太過,緩而無力為不足。脾病可影響他髒。
平脈辨氣血精神
周慎齋強調脈診對於詳辨氣血精神的重要性,其辨查氣血的具體方法為『三部全按,察其通身氣血。一指獨按,察其各經旺衰。』在三部中,尺脈沉微難辨,為脈之根;兩手寸脈,分別主氣和血,統領一身諸經絡營衛。而氣血之上,辨神為重要,辨神可斷疾病的轉歸及預後。周慎齋總結脈診辨神的規律是:若外無疾病,脈見枯寂,為因病而神少,可救;若內傷疾病,脈見枯寂,不救;若七情所傷,為思慮傷神,則需調神可生。
平脈辨病因虛實
周慎齋深入研讀【內經】,指出『辨人迎氣口,為千古心傳』。凡看病外辨六氣,內辨七情,內外只看人迎氣口,『欲知其風虛,只辨人迎氣口二處,大小軟潤便知』。如肝脈浮,當病風,而人迎不浮,非風證;脾脈沉,當病濕,而氣口不沉,非濕證。
周慎齋豐富的脈診經驗是臨證的一大特色,其歸納總結的脈診綱要值得借鑑。『浮沉遲數為綱領,表裏陰陽仔細分;緩脾滑大洪為火,木性弦長短澀金;革散濡微芤沒裏,伏牢細弱外無形;緊弦虛實無難辨,結促休將代等倫;動脈有胎還足喜,虛人豁大亦堪驚;和緩有神方是胃,力來亢厲客邪侵;總詳胃氣論生死,審力須知內外因。』
三部九候要法
周慎齋借鑑前人的理論,結合臨證經驗,對於三部九候提出了個人見解。其指出腎與尺脈的關係是『先天元陽足與不足,別之於右腎右尺;先天元陰足與不足,別之於左腎左尺。』這一觀點與後來溫補派代表醫家趙獻可的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周慎齋在探討脈診之三部九候時,還將陰陽、氣血、臟腑以及臟腑關係結合起來進行理論說明。陰陽、氣血、臟腑不僅生理相關,病變上亦有規律可循。如見『左寸之脈,多微弱,是後天之元陰不足也。』『其人必多火熾之患,蓋君不主令,而相火代之故也。不能多用心,不能多耐事,營養多不足,血脈多滯遲』。對此,周慎齋主張藥宜用當歸、芍藥、生地、麥冬、棗仁,以養心為主。
周慎齋認為,脾胃統屬右關,為先後天之至要脈。因為『脾不運,則胃不升;脾胃之氣,不升不運,則陰不生而陽不舒,血不長而氣不旺。』而肝膽在左關,為脾胃生發收藏之要脈。關脈聯通寸尺,因此關脈之診為三部九候要法。如其所言:『左關不利,則右關不安;兩關不利,則尺寸之脈,亦必不得其平。此則診三部九候之要法也。』
對於三候的分析,周慎齋指出每部均有三候,上、中、下三部中,仍分浮、中、沉三候。如上之上,心也,浮,心有通經處;則脾與胃,上之中也,浮而稍沉;腎肝,上之下,此脈均沉。
【慎齋遺書】【醫家秘奧】為醫論性著作,此二書對脈理、內傷證治的論述,文字雖不多,但說理透達,運用方劑明確,變裁藥味簡潔。周慎齋的脈診經驗不僅豐富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同時也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劉銳 劉凱軍 彭天忠 江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彭天忠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